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汽车市场“淡季不淡” 促消费政策效应渐显

汽车市场“淡季不淡” 促消费政策效应渐显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9-12 16:42:46 | 点击:23965

 9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产销继续保持恢复态势,整体市场表现“淡季不淡”。

  汽车产业持续向好的势头离不开从供给、流通到使用环境等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协力共进,这也是政策持续发力的方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方案促进汽车行业稳增长。地方也纷纷推出落实举措,加大促汽车消费力度。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随着政策不断显效,我国汽车消费稳增长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产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白天开新能源汽车去大棚干活,晚上到村里的公共充电站充电,在山东寿光市三元朱村,“新农人”刘旭3年来一直保持这样的出行习惯。寿光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县域经济发达,农民收入较高,新能源汽车普及较早。仅在三元朱村,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就有55辆,平均每5个家庭就拥有一辆。位于寿光城区的一家大型电动汽车4S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他们一共卖出700多辆车,40%以上卖到了农村。

  市场的成长背后是供给的优化和消费环境的改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公共充电桩省份整体情况显示,山东位列全国公共充电桩TOP10省份,以112458台公共充电桩的总量位居全国第七位。

  正是包括充电桩建设等使用环境的不断优化,近年来,济南迎来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期。吉利、比亚迪等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透过山东的情况,可以看到包括使用环境、供给能力等各方面积极因素的累积叠加,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增长。

  不仅新能源车表现突出,国内汽车消费还呈现品牌化、升级化趋势。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8月份,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120.5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10.4万辆,环比增长7%,同比下降7.9%。不过,当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9.7万辆,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9.9%。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新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市场需求也成为政策发力点。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涉及供给、流通、消费环境多个环节。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简称“方案”)为例,该方案在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方面提出,引导企业加快5G信息通信、车路协同、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开发更多适合消费者的服务功能。

  在促进消费方面,方案提出,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鼓励汽车限购地区在2022年购车指标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量购车指标,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落实好现有新能源汽车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

  此外,方案还提出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和二手车消费,优化汽车流通;从推动充电设施布局建设、配套电网扩容改造有序开展等方面优化新能源车使用环境。

  地方也在出台举措,从各环节部署促汽车消费举措。例如,成都市商务局印发了《鼓励将传统能源汽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奖励政策实施细则》,鼓励非营运类传统能源汽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最高奖励8000元;厦门印发通知,提出鼓励适销对路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下乡扩展市场,丰富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上海制定出台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更新消费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将出台新一轮老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

  对于政策举措的效果,纪雪洪表示,从短期效果来看,汽车报废的补贴、新能源购车补贴等促消费举措都比较直接,能够激发存量消费需求和换购升级需求释放;从长期来看,强化供给、减少汽车购买限制、增加乘用车购买指标、便利二手车流通等举措,能够提升供给、优化使用环境、畅通汽车流通,培育更多的市场增量。

  政策利好下,各车企也纷纷加大新产品研发步伐。不久前,滴滴宣布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在近期的成都车展上,飞凡汽车发布了飞凡巴赫座舱数字生态,支持OPPO、VIVO、小米等多品牌手机与车机的高速无感互融;奇瑞旗下星途汽车同样在这次成都车展上发布了全新纯电动车型星纪元ES,搭载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各方共同努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向好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说道,在促消费政策支持、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以及车企布局下,我国汽车市场表现可能会好于去年,保持向上发展态势,实现比较好的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也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责任编辑:戴贤军)

免责声明:中国网汽车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央视网消息:据央行网站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双方再次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

第一观察丨携手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州博物馆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就开辟中韩关系新局面提出四点建议——  加强战略沟通,夯实互信根基;深化互利合作,拉紧利益纽带;提升国民感...

俄外交部发言人:向乌提供“战斧”导弹无助于解决冲突

10月31日,据数名知情的美国及欧洲官员透露,在美国国防部评估认为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不会对美国库存造成负面影响后,美国国防部已经向白宫开绿灯,将最终政治决定权交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财政部、商务部等五部门:完善免税店政策 支持提振消费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财政部、商务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自今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通知明确,优化国内商品退(免)税政策管理,积极支持口岸出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销售国产品,鼓励免税店引入更多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

美国政府“停摆”:众议院员工工资将停发 食物分发点承压

央视网消息:美国政府“停摆”10月30日进入第30天,据央视记者获悉,美国众议院工作人员收到通知,将无法领取原定于10月31日发放的薪水。而随着领取免费食物的联邦雇员越来越多,一些食物分发点倍感压力。 编辑:常...

壹视界|习主席的“亚太主张”:开放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跨越太平洋,见证新机遇。  不久前,一批产自拉美的展品经由“钱凯—上海”海上通道运抵上海,进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布展。2024年,正是在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期间,...

中美元首釜山会晤,习近平这些话掷地有声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学习手记|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

  应韩国总统李在明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访是习近平主席时隔11年再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李在明总统就任后中韩元首...

习近平将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经中美双方商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俄通过实行全年征兵制法案 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

  △当地时间10月15日,俄罗斯罗斯托夫州巴泰斯克,当地征兵中心举行仪式。  当地时间28日,据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议员托尔马乔夫证实,关于实行全年征兵制度的法案已获三读最终通过。根据该法案,自2026年1月1日...

2023
09/12
16:42
浏览量: 2396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5年中秋节快乐

2025年中秋节快乐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机关大楼-goodbye!

机关大楼-goodbye!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