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春季警惕“药驾” 这些药开车前不要吃

春季警惕“药驾” 这些药开车前不要吃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17 14:13:42 | 点击:487

春季早晚温差大,是流感病毒的高发季,不少人因此中招。但是,有部分人生病后并没有好好休息,仍然带病工作,这其中,就有不少人选择吃药后继续开车上路,殊不知,这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交通安全风险,严重的可能还会引发交通事故。为什么服药会影响驾驶?哪些药物服用后不能开车?

服感冒药后驾驶酿事故

近日,长沙一名女子驾车行至一处弯道时,车辆突然失控撞上路沿,导致车辆四轮朝天翻车,所幸驾驶员未受到严重伤害。经交警调查,发现该名驾驶员已持续感冒3天,当天服用了感冒药后开车外出。该驾驶员本就因持续感冒导致身体不适,头晕眼花,再加上感冒药效发作变得更困,最终实在撑不住闭上了眼,结果导致了事故发生。

无独有偶,日前在绍兴柯桥,一辆小车由于不明原因停在快速路匝道出口路边,当时正值晚高峰时段,车流量大,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还好没多久,巡逻的交警经过发现了这一情况。经交警调查,发现该名驾驶员因喉咙痛,在开车前服用了阿莫西林药物。因该驾驶员平时对阿莫西林就有药物过敏反应,由于事发前几天服用并未出现反应,所以心存侥幸在开车前就又服用了两粒,结果没想到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开车在路上行驶时晕倒在车内。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张文解释说,“药驾”指驾驶人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由于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哪些药物服用后不能开车

众所周知,药物都有副作用,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哪些药物服用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影响驾驶人判断酿成车祸呢?张文列出下面这几类药物。

■解热镇痛药物

服药之后可能出现头晕、焦虑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比如布洛芬,该药品说明书中标明若过量服用,会出现腹痛、呕吐、嗜睡、眩晕等症状,扑热息痛退烧药,吃后会眩晕、头痛、乏力等。

■镇静安眠药物

常见的有安定、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唑吡坦等。该类药物是通过抑制神经兴奋从而达到催眠的作用。由于该类药物的个体化差异较大,服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倦、嗜睡等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物

现在市面上常见抗组胺药大致可以分为一代、二代和三代。一代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等;二代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三代有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三代药物嗜睡等副作用逐次减弱,但是服用后还要等副作用完全消失再驾驶车辆。

■降压降糖药物

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在初期用药降压降糖时,血压、血糖过低,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也要谨慎驾驶,建议在车内准备一些面包、饼干、糖果等零食,以便驾车时发生低血糖反应能够得到及时纠正。

此外,抗抑郁焦虑类药、抗癫痫药也会在服用后可能产生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影响驾驶。

这些服药的习惯你有过吗

当然,上面几类药物在服用后不能开车很多人都知道,但张文提醒,下面这些服药习惯同样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1.超量服药

超量服药包括超剂量或自行增加用药频率。药物的很多作用是与剂量成正相关的,超量服药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2.重复用药

比如,部分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氯苯那敏等,这些成分容易使人犯困。如果再同时服用镇咳药,尤其是复方制剂,其中有的药物成分可能是重复的,使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际服药量增加。

3.药物混吃

混吃会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可能影响其在人体的作用,随意增加药物种类,也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如不得不吃药 建议6~8小时后再驾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表示,目前针对“药驾”,主要是从结果来看。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发生后,会根据实际需要,检查是否服用国家管制目录里所列出的药品,至于目录以外的药品,并不会特意追究。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注意服药后的驾驶安全?“首先在开药时,应该主动向医生询问药物对驾驶的影响,以及药物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时间。另外,服用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如果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头晕、嗜睡等症状,千万要谨慎服用。”

成都交警二分局车管科民警刘元志提醒,如果广大市民在服药前已知对自己有影响,但是不得不吃,建议服用后等待6~8小时,待药效不良反应消除后再开车上路。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感冒、发烧后千万别做这种事!严重会猝死

最近的天气冷冷热热冷冷冷……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提醒大家要注意:感冒后不要着急锻炼,这纯粹是给身体帮倒忙。  感冒后先别运动  当心“病毒性心肌炎”  有的人可能心想,加强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那感冒了临时抱佛脚,多少...

秋冬养身选龙眼 每天几颗补气血、助好眠

《本草纲目》中记载  “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  龙眼新鲜时  味道鲜甜爽滑  放上十天半个月后  它就变成了一枚不折不扣的“养生果”  但这些人要慎用  1它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养生果”  龙眼是常见热带水果...

营养价值超高!这种“长寿菜”,建议你多吃!

红薯是大家心目中的健康主食,可是它的叶子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被当作废弃物或动物饲料。殊不知,红薯叶的营养完全不输红薯,它被誉为“蔬菜皇后”“长寿菜”,其营养价值远超许多常见蔬菜。  01 红薯叶的营养价值远比大家想象的优秀...

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会致病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过量食用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易引发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其诱因还包含代谢异常、肠道疾病等。预防该病需做好饮食“加减法”,高危人群要治原发病、控饮食、早排查。  菠菜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深受大...

湖北洪湖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 全力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特约记者:李明湘,通讯员:刘友权、李军:)11月3日,从湖北省荆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6月以来,荆州辖区洪湖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药品监管提质增效与企业减负得我“双赢”,为守...

有患“癌王”风险!这2个饮食习惯赶紧改→

 腹部出现隐痛  吃一些油腻食物后就恶心反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这只不过是消化不良  忍一忍,扛一扛就过去了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  这些反复出现的症状背后  或许正潜藏着胆囊结石的隐患  长期高油高...

明确“黑救护”打击范围 六部门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11月3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为规范救护车管理,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迎来“曙光” 我国脑机接口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央视网消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我国多家医疗机构11月1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024》。报告涵盖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15类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在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渐冻症、脊髓损伤等方面的...

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注意日常防控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

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记者冯家顺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高人民法院10月30日发布6个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

2025
03/17
14:13
浏览量: 48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