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3000米,跑不跑?| 媒体札记

3000米,跑不跑?| 媒体札记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4 13:54:54 | 点击:576

将考核驱动转化为兴趣驱动,让体育成为学生的“快乐源泉”。

最近,有关大学生3000米体测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高校学生都提出了个人看法,多家媒体也发表评论文章参与讨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事的起因,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学生在网上呼吁,希望学校取消3000米长跑测试项目。有学生表示,“尽管目前体育成绩的重要性还未显现,但若未来在保研资格申请或学校评优工作将体育成绩纳入评比,担心自己会因此被拉低竞争力”。但在现实中,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的体育素养。据媒体报道,多家大学对在校学生的长跑成绩有所要求。比如,清华大学明确规定:本科生必须测试长跑(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体育课不及格或未通过游泳测试不能毕业。同济大学也有学生表示,学校要求男生完成3000米长跑、女生完成1500米长跑,这个成绩在体育课程中占比为30%。

对此,澎湃新闻的文章《大学生呼吁取消3000米体测,年轻人太“脆皮”?》,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学校不妨更多组织日常的运动锻炼,加强过程考核,而不是最后‘一考定分数’;也可以补充一些替代运动选项,供学生选择;又或者可以建立健康档案,设立有阶梯度的评价模式。总之,不妨在倾听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更合理的方案。”

《新京报》评论《“大学生呼吁取消体测三千米”,高校该不该听?》则指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面对3000米测试,一些同学有意见是正常的,高校如何对待却很关键……学生是教育的核心、重心,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要一味迁就学生。比如对一个老师,一堂课的质量评价,如果只看学生的打分,那么一味讨好学生,布置作业少,给分高的老师,一定会胜出。教育管理者若只听取学生的意见,显然也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在教育工作中,一味打压学生意见或者盲目迁就学生想法,都不是科学的做法。虽然每个学生对长跑体测的感受不同,但只要校方规定符合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有助于年轻人强身健体,就不宜轻易取消。但是,对于一些学生的意见和担忧,校方也应该认真面对,用心倾听,想方设法使相关安排更加人性化。红网的评论文章《体测标准引争议,“脆皮” 大学生如何破局?》就指出:“高校应在强度要求与人性化关怀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让学生真正受益于体育,而非将体育测试视为负担。”

如何将好的想法落实到现实中,让大学生从长跑体测中体会到获得感和价值感,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上游新闻在评论文章《讨论3000米“跑不跑”,不如引导大学生“动起来”》中提到,“大学阶段的体育、体测设置,完全可以打开思路、丰富选项。将考核驱动转化为兴趣驱动,让体育成为学生的‘快乐源泉’,这才是‘体育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体测成了学生心中的“沉重负担”,其正面价值恐怕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校方还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增强对体育的兴趣,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进而消除学生“怕体测”“怨体测”的情况,这才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

光明网则从相关讨论出发,呼吁人们关注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其在评论文章《关注体测,重点不在跑3000米还是1000米》中表示:“保持运动对人的利好无需赘述。无论是体测选择1000米还是3000米跑,如果年轻人不坚持运动,何种程度都很难达标及格,而如果坚持常规运动,则实现相应标准并非难事。归根结底,任何测试都是为了督促大学生们真正运动起来。”

要想办法让大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共识。正如红星新闻在评论文章《讨论“3000米跑”的存废,让大学生不“脆皮”才是核心》中所言,“公众讨论‘3000米跑’的存废,其聚焦点已超越单纯的一项体测科目,本质上是在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精神状态。因此,如何让‘脆皮大学生’强韧起来,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乐于奔跑、运动,才是高校和社会最该研判与解决的问题”。(黄帅)

责任编辑:梁文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感冒、发烧后千万别做这种事!严重会猝死

最近的天气冷冷热热冷冷冷……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提醒大家要注意:感冒后不要着急锻炼,这纯粹是给身体帮倒忙。  感冒后先别运动  当心“病毒性心肌炎”  有的人可能心想,加强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那感冒了临时抱佛脚,多少...

秋冬养身选龙眼 每天几颗补气血、助好眠

《本草纲目》中记载  “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  龙眼新鲜时  味道鲜甜爽滑  放上十天半个月后  它就变成了一枚不折不扣的“养生果”  但这些人要慎用  1它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养生果”  龙眼是常见热带水果...

营养价值超高!这种“长寿菜”,建议你多吃!

红薯是大家心目中的健康主食,可是它的叶子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被当作废弃物或动物饲料。殊不知,红薯叶的营养完全不输红薯,它被誉为“蔬菜皇后”“长寿菜”,其营养价值远超许多常见蔬菜。  01 红薯叶的营养价值远比大家想象的优秀...

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会致病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过量食用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易引发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其诱因还包含代谢异常、肠道疾病等。预防该病需做好饮食“加减法”,高危人群要治原发病、控饮食、早排查。  菠菜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深受大...

湖北洪湖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 全力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特约记者:李明湘,通讯员:刘友权、李军:)11月3日,从湖北省荆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6月以来,荆州辖区洪湖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药品监管提质增效与企业减负得我“双赢”,为守...

有患“癌王”风险!这2个饮食习惯赶紧改→

 腹部出现隐痛  吃一些油腻食物后就恶心反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这只不过是消化不良  忍一忍,扛一扛就过去了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  这些反复出现的症状背后  或许正潜藏着胆囊结石的隐患  长期高油高...

明确“黑救护”打击范围 六部门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11月3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为规范救护车管理,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迎来“曙光” 我国脑机接口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央视网消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我国多家医疗机构11月1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024》。报告涵盖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15类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在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渐冻症、脊髓损伤等方面的...

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注意日常防控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

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记者冯家顺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高人民法院10月30日发布6个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

2025
03/24
13:54
浏览量: 57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