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鼾声大作,肯定不是睡得香

鼾声大作,肯定不是睡得香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27 15:12:47 | 点击:520

【健·生活】

打鼾通常被称为“打呼噜”。在正常情况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在夜间打鼾,对体形偏胖的人来说,劳累或饮酒之后,更容易鼾声大作。许多人误认为打鼾是睡得沉、睡得香,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夜间,每次有节奏的打鼾是位于咽部的悬雍垂定时振动,拍打在呼吸道上发出的共鸣声。随着每次鼾声,喉咙间打开一道缝隙,让空气进入呼吸道,以维持体内正常的血氧饱和度。临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在睡眠中会发出持续而响亮的鼾声,但两次鼾声之间会有几秒甚至十几秒的呼吸暂停,直至突然发出一声强烈的长鼾后才恢复正常呼吸。这是由于悬雍垂在夜间完全堵住了氧气进入呼吸道的通路,导致鼾声停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急剧减少,血红蛋白结合率降低,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这时,神经系统会因为反射作用促使悬雍垂发出一声长鼾,扩大喉头间的缝隙,让氧气涌入,身体内的氧气供应得以恢复。我们听到的就是患者在睡眠时,经过长时间沉默之后突然发出的一声长鼾。

临床中,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被比作“不带氧气瓶攀登珠穆朗玛峰”。这种危险的疾病在医学上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简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通俗地称为“鼾症”。据统计,女性中因呼吸暂停影响睡眠的发生率为9%,男性则高达24%。这种疾病在呼吸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乃至睡眠科都属于较为严重、容易引发夜间猝死的疾病类型。除了夜间持续的鼾声会影响睡眠质量外,由于夜间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患者在白天还会出现头晕乏力、哈欠连天、困倦嗜睡等症状。长期的呼吸暂停还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甚至糖尿病、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虽然医生们早已意识到打鼾严重可能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打呼噜只是小事一桩,无需治疗,这说明许多人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现代医学对“鼾症”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56年,伯维尔医生才正式将其作为一种疾病进行研究和治疗。他发现,一些“鼾症”患者通常体形肥胖,白天嗜睡,并且常常伴有肺心病。这些症状与作家狄更斯在其1837年发表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描述的主人公乔的情况非常相似。因此,伯维尔医生将这类疾病命名为“匹克威克综合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其实,中医很早就对“鼾症”进行过深入研究。早在隋代的巢元方就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到:“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厚,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从这段描述来看,隋朝人对打鼾的病机分析已经与现代医学很接近了。

对于“鼾症”的治疗方法,首先是药物。一些抗抑郁药物、激素类药物和降压药可能对缓解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有一定效果,也可以使用抗焦虑药或镇静催眠药缓解由打鼾引起的焦虑症状和失眠问题。

其次是手术治疗。目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包括扁桃体切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下颌前部截骨术、舌骨肌切断术、下颌及上颌前徙术等。这类手术的目标都是减小悬雍垂体积,扩大腭弓空间,增加悬雍垂与呼吸道之间的缝隙,从而增加通气量。现在也有一些相对简易的手术方式。例如,在软腭两侧分别放置三个“生物钉”,以增强腭弓的硬度,防止呼吸道因松弛塌陷而导致气流阻塞;或者在睡觉时佩戴一个类似牙套的“口腔矫正器”,人为地为呼吸道挤出一条通道,增加通气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来应对鼾症,即使用呼吸机。如今,许多呼吸机都是专为鼾症患者家庭使用而设计的。体积小巧,放在床头就像一台加湿器。通过通气管连接面罩,戴在头上覆盖口鼻,机器会随着患者的呼吸节奏自动适应加压给气,确保呼吸道的氧气供给。

除此之外,有没有更简便的办法呢?调整睡姿就是重要方法。当人仰卧时,悬雍垂就像一块布一样平铺在呼吸道上,阻碍了空气的流通,从而引发打鼾。因此,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采取侧卧的睡姿。这样可以让悬雍垂与呼吸道稍微错开缝隙,为气流留出更多的出入空间,从而减少鼾声的发生。

也有研究发现,在相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歌手发生鼾症的比例远低于其他人群。这是因为歌手为了能够唱出宽广的音域,需要经常锻炼腭弓,使其更富弹性。相对其他人群而言,歌手的腭弓更不容易塌陷,在夜间发生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也会较少。因此,那些长期为打鼾而困扰的人可以尝试经常唱唱歌。

其实,对于特定人群而言,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减肥。“鼾症”本身就是由于悬雍垂和腭弓过于肥厚,挤压了呼吸道,导致通气不畅。因此,让悬雍垂变瘦、腭弓变得松弛才是解决鼾症的根本方法。通过合理饮食及适量运动,一旦体重降低,会发现长期困扰你的鼾声会逐步消失。

(作者:李翔,系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睡眠障碍门诊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李翔】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感冒、发烧后千万别做这种事!严重会猝死

最近的天气冷冷热热冷冷冷……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提醒大家要注意:感冒后不要着急锻炼,这纯粹是给身体帮倒忙。  感冒后先别运动  当心“病毒性心肌炎”  有的人可能心想,加强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那感冒了临时抱佛脚,多少...

秋冬养身选龙眼 每天几颗补气血、助好眠

《本草纲目》中记载  “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  龙眼新鲜时  味道鲜甜爽滑  放上十天半个月后  它就变成了一枚不折不扣的“养生果”  但这些人要慎用  1它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养生果”  龙眼是常见热带水果...

营养价值超高!这种“长寿菜”,建议你多吃!

红薯是大家心目中的健康主食,可是它的叶子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被当作废弃物或动物饲料。殊不知,红薯叶的营养完全不输红薯,它被誉为“蔬菜皇后”“长寿菜”,其营养价值远超许多常见蔬菜。  01 红薯叶的营养价值远比大家想象的优秀...

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会致病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过量食用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易引发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其诱因还包含代谢异常、肠道疾病等。预防该病需做好饮食“加减法”,高危人群要治原发病、控饮食、早排查。  菠菜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深受大...

湖北洪湖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 全力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特约记者:李明湘,通讯员:刘友权、李军:)11月3日,从湖北省荆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6月以来,荆州辖区洪湖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药品监管提质增效与企业减负得我“双赢”,为守...

有患“癌王”风险!这2个饮食习惯赶紧改→

 腹部出现隐痛  吃一些油腻食物后就恶心反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这只不过是消化不良  忍一忍,扛一扛就过去了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  这些反复出现的症状背后  或许正潜藏着胆囊结石的隐患  长期高油高...

明确“黑救护”打击范围 六部门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11月3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为规范救护车管理,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迎来“曙光” 我国脑机接口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央视网消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我国多家医疗机构11月1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024》。报告涵盖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15类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在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渐冻症、脊髓损伤等方面的...

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注意日常防控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

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记者冯家顺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高人民法院10月30日发布6个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

2025
04/27
15:12
李翔
浏览量: 52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