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云南持续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 阻止新型毒品侵蚀青少年

云南持续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 阻止新型毒品侵蚀青少年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20 13:19:08 | 点击:1856

6月25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了一起依托咪酯电子烟贩卖案的审判结果。

  2024年4月至5月,秦某华通过聊天软件联系买家,采用“埋包”“丢包”等方式,在昆明市城区贩卖含有依托咪酯成分的“上头烟”烟弹40余次。主犯秦某华及其同伙易某辉最终分别获刑4年6个月和3年6个月。

  依托咪酯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物,2023年10月1日被国家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进行管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尹德坤强调,“任何非法贩卖行为都将面临法律严惩”。他指出,当前,云南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态势,麻精药品等成瘾物质替代滥用问题日渐凸显,滥用群体呈低龄化、年轻化趋势。云南全省法院持续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特别是对利用、教唆青少年实施新型毒品犯罪,向青少年贩卖新型毒品,引诱、欺骗、强迫、容留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坚决依法从严惩处。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黄碧忠指出,云南加强了境内外新型毒品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新型毒品制贩及滥用线索,坚持打早打小、冒头就打。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违法犯罪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遏制了新型毒品在云南泛滥成势。

  云南毗邻世界毒源地“金三角”,自2021年部署启动第五轮禁毒人民战争以来,战果丰硕。据云南省公安厅通报,4年来,全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5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万人,缴获各类毒品66.59吨,全省毒品刑事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查处吸毒人员数逐年下降,毒情形势逐年向好。云南出台《云南省可制毒化学品管理规定》,采取目录管理制度,列管37种可制毒化学品;常态化开展制毒物品查缉工作,共查阻可制毒化学品1185吨,遏制了制毒化学品外流。2025年以来,云南针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打击模式和侦查手段,打击毒品犯罪质效得到了极大提升,缴获毒品数、阻截化学品数、抓获境外涉毒逃犯战果全国第一,破获万克、10万克以上毒品案件数分别占全国同类案件的60%。

  云南坚持“境外”和“境内”并重、“打大宗”和“打零星”并重、“打传统”和“打新型”并重,禁毒战果多项指标不仅领跑全国,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禁毒防线。针对“零包”贩毒等侵害未成年人的毒品犯罪,云南司法机关也展现出保护青少年远离毒品的决心。

  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间,赵某阳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远镇以“零包”的方式,多次向吸毒人员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剂共计105颗,并多次容留多名吸毒人员在自己的汽车内和家中吸食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剂;2023年12月1日至5日,天某多次容留几名未成年人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东风农场知青路58号自己经营的“哈市工作室”内吸食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剂。最终,赵某阳和天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3个月和有期徒刑10个月。

  昆明市检察院自主研发的“智慧毒品案件监督平台”在打击“零包”等毒品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毒品犯罪链条隐蔽、跨地域性强、层级复杂、信息分散及涉毒人员大多使用绰号、化名、隐秘通讯方式等特点,“智慧毒品案件监督平台”通过数据比对筛选,分析研判后监督侦查机关追诉漏罪漏犯。

  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云南还注重预防教育。昆明市建成禁毒教育基地(展览馆)17个,11所高校成立了“昆明市高校禁毒公益联盟”;80余万名在校中小学生保持“零吸毒”记录,显示出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成果。

  “司法打击和预防教育双管齐下,织就了青少年远离毒品的严密法网。”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智鸥说,持续深化禁毒综合治理,既彰显了云南禁毒工作的决心和成效,更体现了司法机关保护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

  本报昆明6月2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6月27日 05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营养价值超高!这种“长寿菜”,建议你多吃!

红薯是大家心目中的健康主食,可是它的叶子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被当作废弃物或动物饲料。殊不知,红薯叶的营养完全不输红薯,它被誉为“蔬菜皇后”“长寿菜”,其营养价值远超许多常见蔬菜。  01 红薯叶的营养价值远比大家想象的优秀...

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会致病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过量食用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易引发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其诱因还包含代谢异常、肠道疾病等。预防该病需做好饮食“加减法”,高危人群要治原发病、控饮食、早排查。  菠菜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深受大...

湖北洪湖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 全力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特约记者:李明湘,通讯员:刘友权、李军:)11月3日,从湖北省荆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6月以来,荆州辖区洪湖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药品监管提质增效与企业减负得我“双赢”,为守...

有患“癌王”风险!这2个饮食习惯赶紧改→

 腹部出现隐痛  吃一些油腻食物后就恶心反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这只不过是消化不良  忍一忍,扛一扛就过去了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  这些反复出现的症状背后  或许正潜藏着胆囊结石的隐患  长期高油高...

明确“黑救护”打击范围 六部门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11月3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为规范救护车管理,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迎来“曙光” 我国脑机接口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央视网消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我国多家医疗机构11月1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024》。报告涵盖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15类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在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渐冻症、脊髓损伤等方面的...

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注意日常防控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

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记者冯家顺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高人民法院10月30日发布6个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

HPV疫苗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央视网消息:国家疾控局等七部门30日发出通知,经国务院同意,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也就是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意味着全国符合条件的女孩都将可以免费接种HPV疫苗。 编辑:常悦 责任编辑:刘亮

11月10日起,年满13周岁女孩可免费接种HPV疫苗

央视网消息:日前,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药监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有关要...

2025
07/20
13:19
浏览量: 185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