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日前,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无障碍世界地图》《触摸故宫珍宝》等系列出版物在北京发布。
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和《无障碍世界地图》采用3D滴胶技术批量印刷,加厚耐磨的特种纸,防水防潮,盲文标注与地理轮廓精准对应,确保疆域标注精准无误。
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辑包国红介绍,视障人士无法像健全人一样通过影像建立空间概念。触觉地图作为一种专用地图,消除了视障人士提升空间认知能力和学习地理知识的障碍。
此外,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残联共同推出的无障碍版《触摸故宫珍宝》《触摸〈清明上河图〉》也一同发布。触觉书在还原故宫30余件馆藏文物原貌基础上,以凹凸点线等增效设计,辅以盲文和语音介绍,帮助视障读者多感官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包国红介绍,此次发布的触觉出版物是我国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马拉喀什条约》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推动更多无障碍文化成果落实落地,让更多残疾人朋友平等共享文明滋养,更好融入社会。
新闻链接:什么是《马拉喀什条约》
《马拉喀什条约》全称《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是国际著作权体系中的历史性条约,于2022年5月5日对中国生效,中国成为条约的第85个缔约方。《马拉喀什条约》让阅读障碍者更加便捷地获取无障碍格式版图书,为其以全新方式学习、工作、休闲打开了大门。
盲文版地图 如何实现“一触了然”
此次发布的无障碍地图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凸起符号配合盲文,帮助视障人士通过触摸感知中国及世界各地区的轮廓和位置。盲文版地图是如何让视障人士“一触了然”的?
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凸起符号配合盲文,以触感增效标注了省级行政区划和重点地理标志。
中国盲文出版社盲文编译部编辑殷梦岚表示,让她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从小就听人说祖国的地图像一只雄鸡在东方报晓,她这次深深体会到了雄鸡的样子是什么样的。首先可以摸到比较粗的线条代表的是国界,沿着国界线就能感受到祖国的轮廓,感受到祖国的范围非常广阔,还有不是很连续的线条代表的是海岸线,在图上也可以摸到祖国的海岸线也是非常长的。
无障碍版的世界地图利用不同增效、纹理标注了七大洲、四大洋。视障人士可以通过触摸地图上凸起的线状、点状和面状纹理符号,感知到世界各大洲的轮廓、位置关系等,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理解世界的空间结构。
我国视障人士无障碍环境进一步改善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视障人士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全国已建立盲人阅览室1659个,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视障人士开放,并提供无障碍服务,“光明影院”让更多视障人士也能感受电影的魅力。
同时,伴随导盲犬出现在更多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盲文版药品说明书不断上新等举措,视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更加便利。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