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空姐超重10%不符合专业化形象?航空公司别“卷”错方向

空姐超重10%不符合专业化形象?航空公司别“卷”错方向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6-12 12:32:16 | 点击:3514

 航空公司要提升效益、做好服务,就应该更耐心地了解客户真实的意见,跟上社会进步的方向。

  近日,海南航空客舱部发布通知,对乘务员进行“关于专业化形象的筛查和管控提示”,其中明确对女性乘务员的体型、体重进行不同等级的管控。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该标准提出,海航女性乘务员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身高(cm)-110=标准体重(kg)”,体重超过该数值即为超重。对于超重数值在5%以下的女乘务员,公司将以月度为周期进行体重监控;对于超重5%、未超过10%的女乘务员,将给予乘务员30天自我减重期,并以周为单位进行监控;而超重10%的女乘务员,则要“立即停飞减重”。

  对这一规定出台的原因,相关文件内容表述称,“专业化形象是重要的直观的职业形象”“我们作为窗口单位,应是一道靓丽的名片”。

  基于工作内容和场所的特殊性,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的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无可厚非。比如,在空中飞行时,空乘人员需要来回走动,为客户提供服务。身材过胖,可能导致行动不便;过瘦则容易体力不足,难以完成开关舱门、帮助乘客放置行李等日常工作。然而,用上述标准体重计算公式要求女乘务员,并以“停飞”等方式惩罚“超重者”,真的科学吗?

  我们不妨来仔细算算:按上述规定,所谓的“超重者”真的很胖吗?以身高165cm为例,海航给出的女乘务员标准体重为55kg。以此为基准,哪怕超重10%,其BMI(身体健康指数)也只有22.2。而按照国际通用标准,BMI正常值在20至25之间,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可见,其体重基准是相对严苛的。就像前不久社会热议的“女装尺码越来越小”现象一样,也许有问题的不是大家的身材,而是标准本身。

  海南航空男女空中乘务员形象(图片来源:海南航空官方微信)

  对于这一标准体重值,海航出台的文件认为这“更为科学,视觉效果更好,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前文所讲的展现“专业化形象”。然而,航空公司这种一味迎合“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将“专业形象”肤浅地理解为身材外貌管理的做法,恐怕是在自说自话,“卷”错了方向。

  从大多数网友的反应中不难发现,随着性别平等理念的逐渐深入,大家会自觉地反对物化女性的观念枷锁,也不会对女性乘务员的外貌身材进行过度要求。相较于外在形象,人们更关注空乘人员的服务态度、水平,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

  不少网友明确指出:空乘人员要搬运行李、机内机械操作,哪样不用体力?比起弱柳扶风的空姐,健康的空姐更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我不需要她们多美多瘦,健康有活力、能做好本职工作就很棒。此外,还有人设身处地地为女性空乘人员着想,为了更方便和安全,不妨尝试给她们提供平底鞋和裤装等。

  可见,就此次关于体重要求的通知而言,涉事航空公司和大众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明显的认知错位。航空公司要提升效益、做好服务,就应该更耐心地了解客户真实的意见,跟上社会进步的方向,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固守并不科学的落后标准,盲目地让女性空乘人员“卷”体重。

  要知道,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公司的考评要求也会左右员工的“用力”方向。可以想象,当自己的体重事关“饭碗”时,女性乘务员只能被迫进行严格的身材管理,有时甚至不得不以过度节食的方式控制体重。这不仅在事实上构成了就业歧视,加剧了女性员工的身材焦虑,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管理隐患。比如,乘务员因减肥而营养不良、晕倒怎么办?若因过度减肥而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又怎能有精力体力为客户提供好服务?

  可见,海航以“形象”为由对女性空乘人员进行“体重管控”的做法,无疑是“卷”错了方向。以此事为契机,多听听客户的意见,尽量创造出更加女性友好的工作环境,才能赢得更多信任和尊重。(任冠青)

责任编辑:梁文艳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营养价值超高!这种“长寿菜”,建议你多吃!

红薯是大家心目中的健康主食,可是它的叶子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被当作废弃物或动物饲料。殊不知,红薯叶的营养完全不输红薯,它被誉为“蔬菜皇后”“长寿菜”,其营养价值远超许多常见蔬菜。  01 红薯叶的营养价值远比大家想象的优秀...

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会致病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过量食用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易引发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其诱因还包含代谢异常、肠道疾病等。预防该病需做好饮食“加减法”,高危人群要治原发病、控饮食、早排查。  菠菜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深受大...

湖北洪湖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 全力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特约记者:李明湘,通讯员:刘友权、李军:)11月3日,从湖北省荆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6月以来,荆州辖区洪湖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药品监管提质增效与企业减负得我“双赢”,为守...

有患“癌王”风险!这2个饮食习惯赶紧改→

 腹部出现隐痛  吃一些油腻食物后就恶心反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这只不过是消化不良  忍一忍,扛一扛就过去了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  这些反复出现的症状背后  或许正潜藏着胆囊结石的隐患  长期高油高...

明确“黑救护”打击范围 六部门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11月3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为规范救护车管理,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迎来“曙光” 我国脑机接口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央视网消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我国多家医疗机构11月1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024》。报告涵盖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15类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在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渐冻症、脊髓损伤等方面的...

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注意日常防控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

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记者冯家顺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高人民法院10月30日发布6个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

HPV疫苗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央视网消息:国家疾控局等七部门30日发出通知,经国务院同意,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也就是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意味着全国符合条件的女孩都将可以免费接种HPV疫苗。 编辑:常悦 责任编辑:刘亮

11月10日起,年满13周岁女孩可免费接种HPV疫苗

央视网消息:日前,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药监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有关要...

2023
06/12
12:32
浏览量: 351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