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李润杰:长在高原上的“格桑花”

李润杰:长在高原上的“格桑花”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11-11 11:20:19 | 点击:403

李润杰在观察实验结果。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摄


  ◎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王 菲



  近40年,李润杰的科研足迹从盐碱地的暗管旁,延伸到农牧区的饮水站,再到三江源的数字平台。而他这朵高原上的“格桑花”,在每一片他守护过的土地上,向着阳光绽放,把科技的温暖送到百姓心里。



  站在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旁,李润杰弯腰抓起一把泛白的土,轻轻一搓,盐粒簌簌落下。这位头发已染上风霜的青海大学研究员,凝视着远处试验田里挺拔的小麦,眼里满是欣慰。这片曾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土地,如今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从大学毕业扎根青海至今,近40年来,李润杰的脚步遍布高原的每个角落。他在盐碱地里钻土取样,在农牧区的水窖旁检测水质,在三江源的冰川上安装观测设备。他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把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地。


  近四十载坚守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在今年举行的2024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润杰被授予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前不久,他又获得2025年“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开垦“白色荒漠”


  “在柴达木盆地,新增百万亩耕地,没有一点问题。”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出自与盐碱地缠斗近40年的李润杰。


  青海次生盐渍化土地超百万亩,柴达木盆地尤甚——不合理灌溉让盐分在地表堆积,昔日光热充足、有机质丰富的高产田,逐渐沦为颗粒无收的“白色荒漠”。


  大学毕业后,李润杰被“水盐动态规律”这一难题吸引,誓要为这片土地找回生机。“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得全面掌握这里土壤的情况。比如,地下水多深才不会带起盐分、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含量有何差异等。”他说,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去实地考察。


  1988年春节刚过,李润杰带上帐篷、干粮和设备,与团队坐进卡车,颠簸3天后抵达柴达木盆地。彼时的盆地,白天地表温度超过20摄氏度,夜里又骤降至零下,帐篷里的被褥清晨总会结上一层白霜。


  每天天不亮,李润杰就和团队扛着30多斤重的土钻出门,在盐碱地里一钻就是一上午。


  为取得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除了用土钻钻,他们还得用铁锹挖。“坑挖到一米多深时,盐碱土变得异常坚硬。一铁锹砸下去只能留下一个白印,一个人砸不动了就换人。手掌很快就磨出水泡,水泡破了就缠上胶布继续干。”李润杰说。


  中午日头最烈的时候,太阳烤得人头晕,他就蹲在土埂旁,就着咸菜啃馍馍。下午的重点任务是测地下水位。“这是控制盐渍化的关键。如果地下水太浅,盐分容易随水分蒸发积在地表。只有把水位降到小麦根系以下,才能从源头减少返盐。”李润杰说。


  到了晚上,帐篷里的小桌上摆满了贴着标签的土样袋,李润杰和团队借着昏暗的灯光将其分类、称重,常常忙到后半夜,次日依旧准时出现在田间。


  日复一日,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首次在青海引入波纹管暗管排水技术,将带孔的暗管埋入地下,通过暗管将多余的地下水排走,阻断了盐分上涌的通道。


  排水问题解决了,但土壤中已有的高盐分仍会影响庄稼生长。李润杰提出“洗盐”的法子。“我们向地里灌水,让水带着盐分顺着暗管流走。”他说。


  为了找出最合适的灌水量,李润杰和团队天不亮就灌水洗盐,随后立刻取土样分析,再根据数据调整方案。这一技术随后在青海大范围推广,让沉寂的盐碱地重新长出庄稼。


  改写“背水”度日


  30年前,青海山区部分农牧民靠喝收集的雨水——窖水度日。这种水喝起来又咸又涩,可即便如此,仍是“滴水贵如油”。


  李润杰至今记得第一次跟着牧民喝窖水的感受。“那水咽下去,喉咙里总带着股土腥味。”这口难咽的水成了他心里的“疙瘩”。


  2006年,李润杰加入人畜饮水安全解困行动小组,赶赴青海多地调研。在青海省海东市的偏远地区,村民掀开自家水窖的盖子,浑浊的水上浮着杂质。村民们告诉李润杰,遇到干旱时节,窖水不够喝,得去几十公里外的河边背水。冬天河面结冰,就砸开冰面取水,不少人因此冻坏了手脚。


  更让李润杰揪心的是水质隐患。


  在一次调研时,他发现不少井水、泉水不仅浑浊,而且氟、砷含量远超安全标准。“长期喝高氟水,牙齿会变黄、变脆,严重的会让骨头变形。高砷水更危险,会慢慢损伤内脏。”李润杰说。


  怎么才能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李润杰和团队首先排除了市面上常用的膜技术。“用这种技术造出的设备,一套要好几万元,当地老百姓用不起,后续换膜的成本也高。”他说。


  于是,李润杰带着团队反复试验,用多重介质过滤技术造出了新型饮用水过滤设备。整套设备成本不到采用膜技术设备的1/5,且后期不用频繁换零件,牧民简单学习后就能操作。


  解决了水质问题,取水难题又摆在面前。青海农牧民居住分散,很多地方不通电、无稳定水源,世代只能靠背水解决饮水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李润杰提出新能源取水方案。“在村落集中的区域打一口深水井,井边装一套太阳能发电板和抽水泵。白天,太阳能板把光能转成电能,带动水泵把地下水抽到高处的蓄水池。太阳能板发的电若用不完,就储存起来,供牧民晚上照明用,一举解决了缺水和缺电两大难题。”李润杰说。


  自从装上这套设备后,牧民们再也不用背着水桶走几公里山路。


  2018年,由李润杰牵头起草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团体标准发布。这一标准对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以及供水保证率等给出科学清晰的评价指标,被有关部门采用,成为我国25个省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的“考核标尺”。


  回答“生态之问”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然而,这片广袤而脆弱的土地,正面临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带来的双重挑战。李润杰看着三江源的冰川、湿地、河流,心里渐渐生出几个关乎未来的“生态之问”:这片土地到底能涵养多少水资源、“中华水塔”的储水能力会不会下降……“这些问题,关系到青海的生态环境,更影响着下游数亿人的用水安全。”李润杰说。


  2024年10月,李润杰团队启动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三江源水源涵养功能评估与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彼时,青藏高原地区已入冬,气温低至零下,李润杰和团队驱车赴三江源开展专项野外考察。“车子在颠簸的草原上行驶,遇到结冰的路面,只能下来推车。”李润杰说。抵达观测点后,李润杰穿上厚重的冲锋衣,安装观测设备。


  “在这里采集的每组数据都很关键,不能出一点差错。”李润杰说。


  在三江源的湿地观测站,李润杰和团队要定期采集水样、测量植被覆盖率。湿地里的冻土融化后,变得泥泞不堪,鞋子陷进去就很难拔出来。


  “晚上回到观测站,没有暖气,我们就围着电暖器整理数据。接好的热水很快就凉了,大家却浑然不觉,眼里只有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李润杰说。


  如今,年过花甲的李润杰,仍像年轻时一样奔波在三江源的草原与冰川间。他带领团队构建三江源生态水文知识库,研发生态水文大模型,最终要打造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数字孪生平台。


  “未来,通过这个平台,人们能清晰看到‘中华水塔’的水量变化,为守护这片净土提供科学支撑。”李润杰说。


  近40年,李润杰的科研足迹从盐碱地的暗管旁,延伸到农牧区的饮水站,再到三江源的数字平台。而他这朵高原上的“格桑花”,在每一片他守护过的土地上,向着阳光绽放,把科技的温暖送到百姓心里。


 编辑:肖潇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家药监局批准维培那肽注射液上市

央视网消息: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派格生物医药(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维培那肽注射液(商品名:派达康)上市,该药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该药品的上市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专家解读胰腺癌防治:早期识别、科学筛查

 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记者袁全)11月20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胰腺癌因早期隐蔽、进展快,令不少人谈之色变。如何预防胰腺癌?如何进行早期筛查?当下胰腺癌的治疗有哪些进展?记者采访医学专家,从早期识别、科学筛查等方面...

警惕“伪营养师”推销高价保健食品

工人日报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杨召奎)为破除养生陷阱、摆脱健康焦虑、树立科学理性消费观念,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11月19日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伪营养师”推销保健食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这种“天然降糖药”,很经济、副作用还小

 步行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无需器械、不限场地,既能强健心肺、改善代谢,又能舒缓压力、提升幸福感。  在医生眼里,步行更是最经济、副作用最小、最容易坚持的“天然降糖药”。  01 走路,血糖友好型运动  航空总医院...

流感季安心守护!2026 “越惠保” 互联网门诊保障,让看病购药更省心

随着流感季来临,甲型 H3N2 病毒成为南方省份主流毒株,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感染风险显著上升。发烧咳嗽、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频发,可医院排队挂号耗时长、交叉感染风险高,常用药、慢病药购买贵且不便,这些问题让不少绍兴市民备...

它,是可以吃的“心脏支架”!这样吃更好→

洋葱对降血脂有好处吗?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岳宏介绍,洋葱是可以吃的“心脏支架”:每天生吃半个,可以帮助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内壁、延缓动脉硬化发展。并且,洋葱中的抗氧化物质对人体抗击炎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洋葱是营...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倡议:严禁以低于成本的报价参与竞标

央视网消息:中国疫苗行业协会11月19日发布《关于反对“内卷式”竞争  促进疫苗及其相关生物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强化自律、鼓励创新,助力行业打破“内卷”,构建健康有序的良性生态,共同开启以...

这些和流感有关的说法可信吗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活跃度开始上升。与此同时,和流感相关的流言也在网络上出现,影响公众的预防行为和就医决策。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科学分析热传流言,助力公众理性应对。  吃奥...

厚衣服刚换上,一家三口均确诊!换季警惕衣柜里的“隐形刺客”

厚衣服刚换上,一家三口却全“病”了。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痒……这看似熟悉的“感冒”症状,吃了药却迟迟不好。直到就医后,他们才惊觉元凶竟是藏在衣柜里的“隐形刺客”。医生提醒,秋冬换季高发的不只是感冒,更要警惕这种善于“伪装...

厨房这个地方利如刀片,千万不要伸手进去!

 厨房  是家中最具烟火气的温馨场所  在我们做家务时  一些习以为常的操作  和容易被忽略的小角落  若稍不留意  则可能带来不小的麻烦  此前就有两位女士  被厨房一处不起眼的缝隙  狠狠“咬”住了  案例一  据天...

2025
11/11
11:20
浏览量: 40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