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乡村医生刘永生:47载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乡村医生刘永生:47载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8-22 11:32:37 | 点击:6732

秦岭脚下,黄河岸边。

64岁的乡村医生刘永生,被四里八乡亲切地称为“村里的120”。谁家有个急病,一通电话,他就背着医疗箱赶来。

从医47年,刘永生接诊病人少说也有10万人次,出诊万余次。“把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当作一生的事业。”刘永生这样说,也这样做。

“群众有需要,我就马上到”

“永生,你嫂子口吐白沫,咋都叫不醒,你快来!”天蒙蒙亮,接到电话,刘永生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拿起药箱就往村民宋茂林家赶。

对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乡村医生刘永生来说,这样的情况他已习以为常。

一进门,刘永生根据经验判断:是突发脑梗!他赶紧联系车辆,将人送到县医院急救。等病人脱离危险出了院,刘永生又马上带着针灸工具上门治疗。宋茂林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放:“永生,要不是你,人早就没哩。”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不少乡亲对刘永生的评价。

多年前,村民张继邦的老伴在挖药材时摔断了腿,是刘永生爬到坡底,小心翼翼给背回村里。康复治疗一连几年,刘永生的照护不曾中断。

村里的李秀珍老人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身上因病溃烂惹来蝇虫,刘永生为她细致清洗消毒、打针施药,一系列规范治疗让老人病情得到极大控制。

刘永生值守的卫生室里,四壁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多年扎根,村子里谁是慢性病患者,谁得了重症,刘永生心里装着一本厚厚的“健康账册”。会预防、能诊断、会看病、能治疗、会转诊——他为自己定下“15字方针”。

“群众有需要,我就马上到。”刘永生说,“只要身体干得动,就一定让乡亲们在最需要的时候找到我。”

乡村医生刘永生在出诊的路上。(受访者供图)

“乡亲们需要的,我就会学习”

1976年高中毕业后,刘永生回到村里,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后来,又成了乡村医生。

亲身体验上百味中草药,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多次自费参加全国各地知名专家教授举办的特色医疗技术培训班,护送患者去上级医院时详细记录如何救治用药……刘永生边看病、边学习、边琢磨。

他忘不了母亲反复念叨的事:两岁那年,刘永生右腿出了意外,家里没钱看病,母亲急得放声大哭。村党支部知道后,动员大伙儿三角五毛共凑了20块钱,及时治好了他的病,才没落下残疾。

“娃呀,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当个医生,不要忘了乡亲们给咱的帮助。”母亲的话一直响在他的耳边。

白天忙着接诊出诊,到了晚上,刘永生就在卫生室铺张床,剪贴好搜集的方子,写下检查复诊的体会。“乡亲们需要的,我就会学习。”为了一个问题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是常有的事。

中医的针灸拔罐、推拿按摩、手法复位,西医的导尿、洗胃、接生,针对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年的学习实践,刘永生总结掌握了一套方便快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子:“能让乡亲们在村里治好病的,就不让他们来回奔波!”

乡村医生刘永生在给患者看病。(受访者供图)

“把治病救人的事业继续做下去”

一度,家人也劝过刘永生“走出去”挣钱。

想到那些弥留之际不喊儿女却喊着自己名字的患者,想到有乡亲说的“儿子在电话里,永生在我身边”,刘永生坚定了在村医岗位上继续干下去的决心。

春去秋来,一袭白褂走村串户,他也亲眼见证了基层卫生事业和乡村振兴的长足发展。

“过去给病人复诊,天晴一街土,下雨满街泥,一个药箱一把伞,一方铺盖路上盖。”刘永生回忆。

如今呢?村卫生室成了五室分离的标准化卫生室,可以化验、制氧、做心电图。刘永生用一段顺口溜来形容:“道路平、路灯明,卫生室门前停有120,如果有人疾病发,十分钟后到他家。”

刘永生的儿子刘博,毕业后也成了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孙女上大学也选择就读医学专业。刘博说:“父亲从医时对病人的态度,勤勉好学、认真钻研的劲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乡亲们对父亲那种亲热和尊重,也让我对这份职业越发热爱。”

问到什么时候退休,刘永生这样作答:“年过六十不算老,农村医疗只管搞,胸中只要有口气,背上药箱不放弃。”

他说:“我要把治病救人这个事业继续做下去。”

乡村医生刘永生入户看望患病群众。(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仝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营养价值超高!这种“长寿菜”,建议你多吃!

红薯是大家心目中的健康主食,可是它的叶子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被当作废弃物或动物饲料。殊不知,红薯叶的营养完全不输红薯,它被誉为“蔬菜皇后”“长寿菜”,其营养价值远超许多常见蔬菜。  01 红薯叶的营养价值远比大家想象的优秀...

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会致病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过量食用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易引发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其诱因还包含代谢异常、肠道疾病等。预防该病需做好饮食“加减法”,高危人群要治原发病、控饮食、早排查。  菠菜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深受大...

湖北洪湖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 全力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特约记者:李明湘,通讯员:刘友权、李军:)11月3日,从湖北省荆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6月以来,荆州辖区洪湖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构建“1+3+N”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药品监管提质增效与企业减负得我“双赢”,为守...

有患“癌王”风险!这2个饮食习惯赶紧改→

 腹部出现隐痛  吃一些油腻食物后就恶心反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这只不过是消化不良  忍一忍,扛一扛就过去了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  这些反复出现的症状背后  或许正潜藏着胆囊结石的隐患  长期高油高...

明确“黑救护”打击范围 六部门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11月3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为规范救护车管理,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迎来“曙光” 我国脑机接口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央视网消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我国多家医疗机构11月1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024》。报告涵盖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15类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在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渐冻症、脊髓损伤等方面的...

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注意日常防控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

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明确“开门杀”“好意同乘”责任划分、引导电动自行车强化规则意识……这些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记者冯家顺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高人民法院10月30日发布6个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

HPV疫苗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央视网消息:国家疾控局等七部门30日发出通知,经国务院同意,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也就是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意味着全国符合条件的女孩都将可以免费接种HPV疫苗。 编辑:常悦 责任编辑:刘亮

11月10日起,年满13周岁女孩可免费接种HPV疫苗

央视网消息:日前,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药监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有关要...

2023
08/22
11:32
浏览量: 673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