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监督与法 > “南陈北李”:历史回音中无数人托举起信仰

“南陈北李”:历史回音中无数人托举起信仰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6-26 10:26:39 | 点击:850

  每年“七一”来临之际,很多市民都会带孩子走进北京李大钊故居,学习革命历史。视觉中国供图

  “铁肩担道义,我们要成立自己的政党;妙手著文章,我们要描绘中国新的航向。在北大红楼,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那思想,就是人民的梦想,就是中国的希望。我们把这梦想和希望,从北大红楼带到了嘉兴南湖,带到了那飘荡的红船上……”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的舞台上,饰演李大钊的00后李宸希身着长衫,攥紧绞刑架的铁链,浑厚的嗓音穿透剧场。

  台下,李大钊的孙女李乐群泪光闪烁。这部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原创的音乐剧《大钊先生》自2017年在北京大学首演后,受到观众热捧,场场爆满。而这8年来,几乎每场公演都会迎来两位特别的忠实观众——年过七旬的李乐群及其丈夫张建国,他们总会默默用镜头记录下青年与革命先驱的对话。

  “大钊先生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此时,我们就站在他曾经仰望的星空下,忽然懂得了何为平凡的伟大。”李宸希记得演出结束后李乐群给他的拥抱。他暗自许下心愿,要让更多年轻观众从大钊先生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在安庆师范大学“延乔英才拔尖班”(以下简称“延乔班”)的课堂上,王紫悦同样在寻找这种精神共振。不久前,她和同学们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南水关巷的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开展探访红色地标、寻访烈士故事实践活动。读书处一楼的新青年书店,木质的书架依墙而立,整齐码放着理论和文史类书籍,阳光透过院中老树枝叶,从书店一侧的窗棂斜洒进来,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特有的、混合着墨香与时光的味道。

  王紫悦指尖触碰书页,仿佛隔空触碰先烈奋笔疾书时的滚烫信念。她激动地说:“那些年轻面庞的照片和简朴的遗物,透着一份为信仰慷慨赴死的决绝。这里氤氲的,是求知的热望,是独立思考的勇气,这份精神特质,从延年、乔年那一代‘新青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安庆师范大学“延乔班”学生参观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受访者供图

  不同时代的“青春”在舞台上相遇激荡

  1920年2月,北京至天津的官道上,一辆骡车裹着寒风缓缓前行。车篷内,陈独秀头戴毡帽、身穿棉袍,李大钊八字胡须、戴着宽边眼镜,二人乔装成商人,躲避着北洋政府的追踪。他们一路风尘仆仆,交换了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火种,在这颠簸的车厢里悄然点燃。

  这场秘密护送,催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百余年后,这段历史往事被搬到了《大钊先生》的舞台上——李大钊的扮演者向围坐的学生、工人们振臂高呼:“我们在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来共同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1920年,我送陈独秀先生从天津转道上海,我们商定了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计划。那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小组……”

  李宸希始终记得,刑场上的大钊先生从容不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喊:“当明天的晨钟响起,自由的曙光会出现,光明的未来会向我们招手;自由的曙光会出现,照遍我们的人民!”

  为了演好这场戏,李宸希需要不断揣摩李大钊临刑前的心境。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读到“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时,李宸希顿悟,原来大钊先生没有一丝恐惧。

  舞台上,李大钊从黑暗中隐去,年轻的同学们逐渐走到光里,李宸希说:“大钊先生毅然决然走向绞刑架,用生命点燃革命的火焰,因为他知道,未来将有无数人接力托举起这份信仰。”

  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在延乔班同样延续。陈延年、陈乔年是陈独秀的长子和次子,兄弟二人青少年时代在安庆度过,都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近年来,他们的故事被越来越多年轻人熟知。两年前,安庆师范大学从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中遴选组建延乔班,开设延乔革命事迹与大别山红色文化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究等交叉学科课程,定期带领学生前往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场所沉浸式开展学习,已招收两届学生。

  不久前,延乔班的同学们决定集体排演话剧《不朽的一课》。2024级学生刘诗语反复查阅资料,在了解到安庆籍烈士吴振鹏在狱中用稻草梗默写《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时,她忍不住落泪:“他们胸中那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和担当,那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赤诚,是照亮我们前路的灯塔。”

  “一部剧,一群人,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能让不同时代的‘青春’在舞台上相遇、激荡。”作为《大钊先生》的编剧和导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映辰一直在思考,红色主题剧目如何才能更好地呈现革命先烈的故事,唤起新一代青年的信仰觉醒。

  在剧本里,李大钊不仅是慷慨赴死的革命者,更是穿梭于北大校园的“大钊先生”,是一个与学生朝夕相处、有血有肉的形象。绞刑架上的李大钊,与北大校园里探讨“青春为何”的青年隔空对话;乐亭故居的丁香树下,他对妻子赵纫兰轻诉“此身付革命”的决绝;市井巷陌间,他俯身向工人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火光。周映辰说,大钊先生永远值得敬仰,但我们更愿从平凡人的角度去描写英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从教科书中走出来,住进青年心里”。

  北京大学原创音乐剧《大钊先生》演出现场,营救大钊先生的师生与军阀发生冲突。受访者供图

  新一代青年成为历史的解读者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很多学生都会吟唱《大钊先生》主题曲《你是一个樵夫》:你是一个樵夫,从黎明到黄昏,手中拿着斧头在悬崖上挥舞。你是一个盗火者,从黎明到黄昏,独自走在这崎岖艰险的山路……

  在铿锵有力的旋律中,剧中的大钊先生迈着蹒跚却坚定的步伐走向绞刑架,而他的后肩出现一抹血染的红。这也是该剧李大钊的首位扮演者蔡鹏印象最深的一幕。

  作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剧专业毕业生,蔡鹏曾在剧中扮演大钊先生长达7年。他坦言,刚进剧组时,自己对李大钊的认知仅停留在教科书,直到走进位于河北乐亭的李大钊故居,见到屋内陈设的桌椅、板凳、顶箱立柜、板柜等简单家具,他才“见”到了有血有肉的大钊先生,真正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为还原历史,周映辰曾多次带领学生赴李大钊故居采风。后来,院中那株李大钊手植的丁香树成了剧中最重要的情感纽带——在紫丁香的布景旁,大钊先生与夫人赵纫兰深情对望,与孩子们互诉真情。

  从舞台聚光灯到历史发生地,革命英烈从历史深处走来,以鲜活的形象点亮青年学子心中的信仰明灯。

  平时,班名中的“延乔”二字时刻提醒着王紫悦:两位烈士正是从安庆这片热土走出去的。她觉得,红色思政教育在延乔班尤其“有根”。比如,同学们走在安庆宜城老街的青石路上,触摸着斑驳的老榆树,聆听讲解员讲述延乔兄弟少年求学的故事,历史仿佛活了起来。在安庆市革命纪念馆,看着一份份发黄的安庆本地志士的遗书、家信,能体会到革命先驱对家国的深情与担当。

  “通过剧目演绎和实地走访,革命先烈复活、重现在当代青年学子的生活和情感中。”这让周映辰格外感动。这些年,她带领北京大学的师生们陆续创排了《元培校长》《大钊先生》《愚公移山》等大型音乐剧。久而久之,她发现,学生接下角色之后,不是先去排练厅,而是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做功课。“不同于一般的文献阅读,这些年轻人会带着角色意识沉浸式地学习,深挖剧中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涵。而且,作为当代的北大学生去演绎百年前的北大故事和人物的荣誉感,会让他们更加勤奋刻苦地排练。”

  谈起学生们的变化,2023级延乔班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曲凯梁同样感慨。他向记者介绍,延乔班扎根红色热土,大别山精神、陈延年陈乔年等英烈事迹,都是生动的教学内容;“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厚植家国情怀,在躬身实践中,深化情感认同、激扬使命担当。

  每年国庆节,安徽合肥延乔路上都会摆满鲜花。视觉中国供图

  从“知晓历史”走向“践行信仰”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不久前,《大钊先生》剧组的全体师生奔赴河北省乐亭县。在李大钊纪念馆前,师生们齐诵《青春》的声音回荡耳畔,仿佛在与历史的回音、北大的音乐剧舞台共振。演出8年来,这段李大钊写于1916年的呐喊,是剧组所有人必须要记住的一段词。

  对于剧中敲更人的扮演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岳云川来说,这种情感共振来得更加热烈。“我从一名旁观者逐渐转变为革命精神的见证者。”岳云川告诉记者,他本人和角色相差了几十岁,为演活这位底层老人,他最初只是机械模仿佝偻姿态——刑场戏时缩着脖子偷瞄绞刑架,连目光都刻意涣散。“那时我只是历史的看客。”他说。

  后来,为了捕捉当时情境下劳苦大众的真实生活,岳云川反复研读李大钊所写的《庶民的胜利》等篇章。如今,他在舞台上呈现的角色会随着剧情推进,目光炯炯地跟随着大钊先生的身影,感其所感,怒其所怒。

  岳云川说,演绎李大钊的故事,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时代责任的反思。“这种经历让我们从‘知晓历史’走向‘践行信仰’,从‘演绎他人’回归‘审视自我’,最终在实践中完成对大钊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周映辰称之为“历史在场感”,而这种“在场感”终会转化为文化自觉。比如,有的观众在绞刑架前潸然泪下,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在观看演出后,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

  从“被感动”到“去行动”,新一代青年正完成一场跨越百余年的“南陈北李”精神接力。

  安徽安庆新青年书店一角。受访者供图

  在延乔班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王紫悦经常思考:革命先烈们的坚毅品格,何尝不是这种坚韧、进取、重义的皖江文化在新时代的升华?“我们不仅要守护好文化根脉,更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接过先烈们点燃的火炬。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是延乔班赋予我最大的精神财富。”作为延乔班班长,王紫悦对传承的责任有了愈发具体的认识,她觉得,这种沉浸式的本土红色教育,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触动人心。

  今年3月,在独秀园开展宣讲活动时,刘诗语凝视着陈独秀《敬告青年》手稿上的字迹,仿佛触摸着百余年前青年们炽热的心跳。她说:“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要想做好红色教育,必须在感知文化和历史细节中激活精神基因。作为思政方向的师范生,我们要成为红色基因的‘点火者’,让信仰的力量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让李宸希备受触动的是,当演员们在唱到《建党》时,大钊先生双手高举,眼神中满是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他说:“那一刻,我仿佛看见百余年前的骡车正穿越时空而来,陈独秀先生和李大钊先生的目光越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与我们这些在剧场里、在校园里、在红色场馆里的年轻人遥遥相望。从北大讲堂到南湖红船,我们希望能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传承,书写这个时代‘青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记者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6月29日 04版

责任编辑:高秀木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孕妇列车上羊水早破 众人暖心救助送医

央视网消息:近日,在G7539次列车上,一名怀孕旅客突然出现羊水早破的情况。关键时刻,乘警、列车工作人员和热心乘客迅速联手,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暖心救助。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一些博主为了聚流量博眼球,热衷于借社会热点事件,搞污名化炒作,挑动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还有人会采取“开盒挂人”的方式进行攻击。针对此类现象,近期,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

国家卫健委公布成人健康体检“新国标”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11月4日公布《成人健康体检项目推荐指引(2025年版)》,旨在进一步规范健康体检行为,维护受检者健康权益。  《成人健康体检项目推荐指引(2025年版)》解读  一、起草背景  随着经济...

一见·从这些历史瞬间,看习主席韩国之行

2025年大国元首出访外交的收官之作,落笔亚太。  10月30日—11月1日,从韩国釜山到庆州,3天时间,10多场双多边活动,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的首次出访,世界瞩目。  一个个历史瞬间里,有国际形势的风云激...

公益诉讼助力整治校园周边“手机租借寄存”乱象

如今,走在贵州省三穗县的校园周边,曾经随处可见的“手机租借、寄存”招牌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未成年人保护公约”。“过去总担心学生溜出学校‘偷偷玩手机’,现在提供这类服务的商铺没了,孩子的注意力慢慢回到了课堂。”...

东风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

央视网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近日将返回地球,东风着陆场2日晚完成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全面检验夜间搜救回收任务组织指挥、协同配合以及应急保障能力。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亮

俄罗斯对乌克兰总理及财长等多名官员实施制裁

根据俄罗斯法律门户网站11月1日发布的信息,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米舒斯京于10月30日签署决议,将乌克兰总理斯维里登科、财政部长马尔琴科、经济部长索博列夫等十名官员列入制裁名单。  为执行俄罗斯联邦总统2018年10月22...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同意继续停火 将于11月继续会谈

当地时间10月30日,土耳其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会谈的联合声明。  声明称,此次会谈由土耳其和卡塔尔斡旋,四方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卡塔尔,于10月25日至30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磋商,旨在推...

国务院新闻办:我国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

央视网消息:法治宣传教育法提出,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法治宣传教育法要求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宣...

超220万场!“村字号”文体活动彰显乡村精气神

新华社记者 杨湛菲  围观一场活力满满的村BA、村超,欣赏一出绚烂多彩的村歌、村晚,品味一份香飘四溢的村厨、村咖……神州大地上,“村字号”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29日在陕西延安举办的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首份《全国“村字号...

2025
06/26
10:26
浏览量: 85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