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深度观察 > 影游融合正成为生机勃勃的文艺新样态

影游融合正成为生机勃勃的文艺新样态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5-07-20 13:10:08 | 点击:1007

  作者:陈旭光 邬可欣(分别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态势急剧加速的背景下,“融合”成为重要的文化主题和媒介常态。基于影视剧和游戏的“影游融合”新业态成为当下媒介融合与影视游戏产业发展的热门趋势。2024年,电影化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其成功证明了媒介融合趋势的必然性和巨大潜力,也使之超越了游戏,成为融合多种经典艺术的新媒介艺术。

  影游融合这类新媒介艺术,为何能够成为近年来跨越游戏、文学、网络、电影、文旅等媒介或产业的重要文化现象?笔者认为,这与当下想象力消费文化需求的高涨有关,呼应了互联网社会“网生代”及数代人内心“生活在别处”式的超验、幻象和虚拟现实化的文化想象及审美需求。在影视剧领域,游戏IP改编、古装穿越、解谜推理、无限流通关、末日逃杀等具有游戏化思维、游戏性想象机制的元素不断增长,正在重构人们习惯已久的观影(剧)模式,满足着、推升着观众日益增长的想象力消费需求。这些叙事机制还具备着分流受众、促进社群化和再圈层化的功能,在一次次更新迭代中,构建起多种审美体验模式和相对独立的“生产—消费”链条,并进一步衍生出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媒介特性。

  以互动影视剧为例,其将受众的主体性和操作权部分“还给”观众,使其想象性融入观看过程,观众甚至能根据自身喜好控制、操纵剧情的不同走向。部分影游作品则以用户群体画像作为参考模型,设置多种类型的游戏角色,供观众自行选择扮演或攻略。此外影游融合作品的叙事手法同样与时俱进。任务推进的紧迫性、实时反馈性能够快速推进剧情,每个情节都短小精悍,信息密度大、交互效率高、情境变化快,高度契合当下“网生代”观众的日常生活状态和信息接收方式,也在观影过程中完美匹配当下观众的审美习惯。更不要说VR、AR等新媒介直接借助具身化的交互特征来模糊现实与虚拟、游戏与观影之间的界限,不仅强化观众的沉浸感,更塑造出具身化、沉浸化等新媒介美学特征。

  无疑,互联网新媒介时代,市场根基、受众基础与技术发展都驱动着影游融合趋势的日益升温。近年来,此类作品从游戏与影视作品的双向借鉴,逐步迈向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耦合,最终形成兼具市场穿透力与艺术表现力的创作新样态。在创作模式层面,我们大致可以将目下的影游融合样态区分为游戏IP改编、游戏影像套嵌,以及具有游戏精神和游戏规则叙事特点的影视剧等几类形态,并结合近年国产影视剧生产实践进行相应分析。

  首先,影游融合最为常见的方式是游戏与影视文本之间的相互改编、互为IP。从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到后来的《轩辕剑之天之痕》《古剑奇谭》等影视剧,此类产品都颇获好评。显然,游戏IP被改编为影视剧,能够使二者优势互补,极大地推动游戏在影视剧领域的拓展,丰富影视剧的创作表现形态。游戏设计与影视创作之间不再各行其是,而是跨媒介叙事、跨媒介融合,互相应和、协作共融打造新型文化产品。

  当然,游戏与影视剧毕竟分属两大媒介或艺术,改编成功并不容易。如由橙光游戏改编的剧集《逆袭之星途璀璨》在豆瓣平台仅得到4分评价;热门游戏《阴阳师》改编,陈坤、周迅等出演的《侍神令》在豆瓣平台仅收获5.3分。这表明,流行游戏改编并非影视市场无往不利的万能公式,游戏的银幕呈现应当主动探索更多元的路径,提升剧作质量,更新技术手法,丰富视听表达,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其次,在当下国产剧中,有一部分以游戏内部影像配合游戏玩家影像,共同构成具有表/里二重世界叙事结构的作品,可被归为游戏影像套嵌形式。如《微微一笑很倾城》《刺杀小说家》《天才基本法》《从21世纪安全撤离》《漫影寻踪》等。在游戏影像套嵌的逻辑下,主角在另一时空或世界的行为同步影响着现实进程,如同玩家操纵角色或分身,通过不同决策改写原本已知的剧情。主角往往以“预知者/未来者”身份回溯时空,历史前情与现实变量相互交织,催生出首尾嵌套的“动态现实”——这种现实既遵循已有的客观前提,同时又因新变量的加入而进化出新的样貌。随着时空闭环的形成,每一个不同选择都将触发连锁反应,使未来与过去互为因果,现实在不断被重塑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持续流动、充满变数的叙事生态。

  网络剧集《永夜星河》剧照

  第三,就广义上具备游戏精神、游戏风格,或带有明确的游戏规则的叙事情境而言,国产影视剧中亦不乏佳作。如《动物世界》《开端》《超时空大玩家》《田耕纪》《永夜星河》《在人间》及微短剧《列车逃杀,我能推演未来》等。与前文提及作品突出空间的交互性不同,这些作品更侧重于将事先建立的规则世界作为默认的叙事情境,凸显规则的重要性与行使规则过程中的宿命感。片中人物需要遵从游戏规定或时空穿越规律,完成特定行为,触发情节转折点,推动情节发展,以此彰显、传递游戏精神。去年播出效果格外“出圈”的剧集《永夜星河》就以“任务系统”作为规定情境。剧中,凌妙妙要根据系统指令完成任务,否则将反复重生直至通关。游戏规则、游戏重生再闯关机制、游戏任务等元素被高度内置到剧情发展之中,创新了一般古装剧的叙事模式,堪为根据游戏机制搭建叙事进程与情节设计的剧集代表。2025年热播的剧集《在人间》则定位于“游戏+心理悬疑”的类型模式,主角的意识世界被呈现为一个个超现实时空,包含密室逃脱、倒计时、驱逐/摆脱NPC通关的游戏设定。微短剧《列车逃杀,我能推演未来》的主角林泽在“推演系统”的觉醒下进入重生循环,并以击杀歹徒作为激励事件获得通关加成。以画外音呈现的“系统”甚至激活了“技能冷却”机制,极类似于游戏中的控制系统,引领角色进入“异世界脚本”,获取道具、完成任务。在这类高度贴近游戏系统机制,甚至将游戏系统直接纳为叙事元素的作品中,游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值得单独一提的是,电竞题材影视剧的崛起,为游戏议题的植入、游戏影像的套嵌、游戏/竞技精神的阐释开辟了独特的融合渠道。《全职高手》《亲爱的,热爱的》《穿越火线》《你是我的荣耀》等均是以电子竞技、虚拟对抗作为故事展开的前提,顺理成章地引入虚拟性的叙事情境或虚拟画面。游戏影像的介入,为竞技场景的呈现设计了更具沉浸感的视听语言,动态的虚拟场景、玩家与角色合二为一的想象性附体,实时的数据反馈,这些特征更加贴合当代观众的接受习惯与情感需求,彰显出影游融合的独特趣味和影视/游戏跨媒介叙事的“新美学”。

  上述几种影游融合的创作样态不仅呈现了多样化的作品形态,还体现了影游融合在美学嬗变过程中的变化和丰富。以叙事美学为例,在游戏IP的直接改编阶段,早期作品《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等故事的叙事时空均相对单一,往往在原游戏的唯一虚构情境下维持着线性叙事秩序。而当下热门影视剧则呈现出“双时空”“多时空”乃至“多重超现实时空”的多线叙事模式,如《刺杀小说家》《天才基本法》《在人间》等。现实与虚构时空的交互提升了叙事结构的复杂程度,推动叙事模式的复合升级,产生如“游戏+心理悬疑”“游戏+浪漫爱情”“游戏+历史架空”“游戏+动作冒险”等新的叠融类型。

  视听美学方面,由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制作的游戏化影像在近年来更加精细化、拟真化、奇观化、广泛化,自觉发掘许多经典的、标志性的影像风格,在饶有趣味的互文中丰富自身表现力。如《漫影寻踪》的定格漫画风、《在人间》的赛博城市风等。制作技术的深度加工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这些影像的拟真水平和精细化程度,使形态各异的美学风格魅力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在人间》中,超时空列车处于海面之上,贾小朵的手拂过水面,观感澄澈,触感丝滑。列车在雪山和麦浪中穿梭时,场面宏伟却又不失生动,令观众叹为观止。无数虚拟幻想世界的范本组合到一起,有望在未来构建体系化、“数据库”式的想象力美学模型。

  综上所述,伴随着技术进步与本体精神越发频繁的互补融合,二者之间难分彼此,“影”与“游”正在消弭边界,成为新的视听媒介。影视剧创作的影游融合态势无疑蕴蓄了极大的发展潜能,其未来发展优势与潜力不可限量:

  产品开发层面,当下精品游戏、影视IP将向着实现全方位联动的格局迈进。影视、游戏领域之间打通壁垒,在IP转化和创意生产方面相互激发,协作开发周边产品,构建更丰富的IP文化创意产业生态。

  制作技术层面,影游融合或为影视剧精品化的推力之一。影游融合依托的不仅是游戏精神与原IP的固有价值,虚拟现实、动作捕捉、3D建模、物理模拟等技术更是极为重要的制作资源。它们不仅适用于增强游戏体验,更可望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剧制作。利用游戏引擎技术,完全有可能提升影视剧的视听质感和质量,从而推动影视行业发展。同样,影视剧视效的提升,也将反哺游戏技术的发展,实现技术迭代和互利互补的良性循环。

  文化价值层面,影游融合之所以能成为生机勃勃的“新样态”并潜力明显,当然不止在于形式之新、跨媒介之新,还在于内核的文化复合性再生产之新。显然,游戏叙事的融入为影视剧的创作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和想象空间,也培植出新颖的文化表达方式。毫无疑问,唯有文化上兼容并包,媒介不断跨越,高新技术不断赋能,方有可能使得丰富蕴藉的传统、地方文化,包括非遗、民风民俗等都借助影游融合而再生产、再创造,进而强化、拓展影视作品的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传播力。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9日 09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四十余年风雪 一代代人追梦

11月1日  “雪龙兄弟”从上海启程  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  直奔冰原大陆  一个多月前  “雪龙2”号完成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北冰洋科学考察  四十余年风雪 一代代人追梦  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在地球之极留下传奇  策...

宁夏固原“体育大餐”让中小学生“动起来”

“学生身心健康是每个家庭的热切期盼,也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年9月23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介绍,“十四五”期间,教育部认真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

主要产油国宣布12月保持增产节奏 明年初暂停增产

新华社维也纳11月3日电(记者孟凡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2日发表声明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中的8个主要产油国决定12月保持增产节奏,日均增产13.7万桶原油,但2026年前三个月将暂停增产计划。  沙特阿拉伯、...

批准公开虐囚视频的以军检察官被捕

  以色列警方当地时间11月2日晚逮捕了以军前首席军事检察官伊法特·托默-耶鲁沙尔米和马坦·索洛莫什。有报道称,这两人涉嫌在以军虐囚视频泄露事件中妨碍司法公正,并涉嫌提供虚假报告来阻挠内部调查。警方称,这两人涉嫌 “泄密...

哈马斯向土耳其递交备忘录 内容涉及以方违反停火协议

△土耳其外长会见哈马斯政治局成员(图片来源:土耳其外交部)  当地时间11月1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表声明称,在当天哈马斯代表团与土耳其外交部长的会晤中,哈马斯向土方递交了一份详细的备忘录,内容涉及停火协...

比太阳亮万亿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于10月29日通过工艺验收。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航拍图  验收专家组由10位院士、8位研究员及教授组成。专家组...

坦桑尼亚爆发游行示威 全境网络中断

总台记者获悉,从当地时间10月29日中午开始,坦桑尼亚全境出现了网络中断的情况。  29日,坦桑尼亚举行大选。部分地区当天爆发游行示威活动,后演变为暴力冲突。坦桑尼亚外交部已向外交使团通报相关情况,称目前形势可控 。(总...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窗口确定 航天员乘组亮相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介绍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计划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乘组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  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暨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暨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30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扎实做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将逐级开展审核验收,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

火箭发射成为生活一部分 中国航天人把非凡事业变成平凡坚守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称“东风航天城”,这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航天梦启航的地方。2005年,神舟六号任务从这里出发,完成了我国首次“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任务。也就是从那时起,总台央视记者崔霞和中...

2025
07/20
13:10
浏览量: 100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