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要闻快讯 > 既能“抛梗”“接梗”,又能拿捏“玩梗”边界感——超六成受访大学生期待积极有趣的“梗文化”_

既能“抛梗”“接梗”,又能拿捏“玩梗”边界感——超六成受访大学生期待积极有趣的“梗文化”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11 14:58:41 | 点击:973

视觉中国供图

“有时候和朋友聊天时,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冒出几句‘流行梗’,比如‘就这样水灵灵地’‘包的’或是‘已老实’。”在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张心雨看来,‘流行梗’就像是与朋友交流时的润滑剂,“适合烘托气氛,也可以缓解尴尬”。

“人生就是要充满passion”“北京到底有谁在啊”“City不City”,活跃在互联网上的“梗”不断变化更迭。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就大学生“玩梗”的情况展开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785份。调查结果显示,95.6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过在网上“玩梗”的经历,38.1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在网上“玩梗”。

当“玩梗”成为一种“社交货币”

就读于南宁师范大学的罗雨欣将“梗”作为生活表达的调味剂,一句“人生就是要充满passion”的朋友圈文案,就开启了她和朋友们的刷屏式互动。

对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邵蕊而言,“那咋了”不仅仅是一条“网络热梗”,更是自己豁达无畏的人生态度,“每当我或者朋友因为小事烦恼时,一句‘那咋了’就消解了无意义的内耗。”作为“5G冲浪”选手,她常常在社交平台了解各种各样的“梗”,抛“梗”破冰,比如“MBTI人格”衍生的“i人e人”梗就是邵蕊人际交往的“利器”,“这不仅是一个话题引子,还是能够快速了解对方的方式。”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哲认为,得益于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年轻人从过去被动的等待贴标签的状态,开始通过“玩梗”主动去建立社交圈层,有意识地去表达自己的声音,体现了认知身份上的自觉。“‘玩梗’作为一种社交行为的背后,是大学生希望打破社交孤岛的需求表达。在同一个社交圈层的“梗”面前,交流更加容易、即时、迅速,不会过多地受到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经济地位等差异的影响,而可以很快彼此确认眼神,实现‘你懂我’的认同。”杨哲说。

佘欣桐是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名本科生,“玩梗”也是她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她身边,一位擅长用手机0.5倍焦段拍照的同学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古希腊掌管0.5倍焦段的神”。“这位朋友拍摄的照片特别有生命力、而且很搞怪,用同样的镜头拍出来的感觉与众不同,而且很受大家喜欢。”佘欣桐说,“这位同学对这个称呼也很乐于接受。”

调查显示,65.6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玩梗”对维系社交关系有帮助,68.1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玩梗”会使交流更高效、有趣。与此同时,36.8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偶尔会因为“玩梗”造成社交误解或者矛盾。遇到不懂的“梗”时,主动去查找了解含义(37.16%)、向身边人询问(31.75%)、不理解就不使用(21.21%)是受访大学生主要采取的应对办法。

“遇到一群新认识的朋友,大家刚开始通常比较腼腆害羞,如果有大家熟悉的‘梗’,气氛很容易热闹起来。”佘欣桐觉得自己是习惯抛出“梗”的人,在浏览社交媒体时,她也会研究时下流行的“梗”,了解他们背后的来历和使用场景,避免出现尴尬和误会。

同样,张心雨也会将“流行梗”作为自己更快地融入某个社交圈子的“敲门砖”。“比如出自《甄嬛传》的‘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了’,一句话就能迅速帮我找到爱看这部剧的朋友。”她表示。但是,这块“敲门砖”也并非百试百灵。“当我遇到没看过这部剧的朋友时,他们就不能理解我的意思。”

来自重庆师范大学的刘奕雯经常和“同好”们分享足球界的“热梗”。但在平日的社交中,刘奕雯却很少“玩梗”。在他看来,足球相关的“梗”常常只能在圈内人中真正引发共鸣。因此在对“梗”的挑选和使用时,他会确保对方有相同的爱好、合适的语境时才会讨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对此产生相同的幽默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长期从事新媒体与社会、媒介素养等方面的研究。她发现,“梗”的传播往往基于兴趣圈层由内向外一层层涟漪状地扩散开来,再推广到更高的热度。青年大学生作为流行文化的主力,对于引发潮流或者参与流行文化具有较高的热情。“当你发现大家都在讲一个没听说过的‘梗’时,就会希望赶快自我科普,很担心被落下。而‘梗’本身的神秘性、趣味性也会引发更多人的好奇,促进其更快地流传开来。”

多方加入“玩梗”阵营,“梗”的魅力何在?

“因为刚好遇见漓,留下足迹才美漓”,来自桂林的罗雨欣关注到家乡的文旅部门也开始加入“玩梗”阵营。“桂林米粉是必吃的本地特色,为了让游客获得近乎本地人的体验,桂林人将点米粉的方言作为一个梗,‘额亮蜜粉’(意为:二两米粉)一说,老板就会把你当成本地人热情招待。”罗雨欣说,“这好像是来桂林旅游的‘接头暗号’。”

罗雨欣补充说,桂林不只有米粉、漓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等待大家探索,“‘玩梗’只是完成初识时的浅浅确认,真正的了解需要沉下心来,花上几天时间,在大街小巷里感受桂林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

蒋俏蕾认为,年轻人是旅游、文创产业主要的目标受众,文旅单位“玩梗”向年轻人直接喊话,很好地表明当地希望成为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向他们推广当地的文化和产品。“‘梗’的使用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掀起热度,但仍需要持续跟进推出有深度的资源信息,才能更长久地维持热度效果。”蒋俏蕾提醒,“城市形象构建要兼顾短期和长期收益,了解‘梗’和城市风格的适配程度,避免在互动中的‘歪楼’或者话题走偏而引发失控风险。”

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的雷佳乐认为,“梗”作为独特的网络语言,其主要功能在于“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以及带来欢乐。“‘玩梗社交’就像是套公式一样,让交流变得简明扼要。”如果碰上对方不懂梗的“尴尬时刻”,他会拿“梗”的出处视频、图片给对方看,还会详细介绍一遍,方便建立共同话题。

调查发现,缓解压力、放松心情(62.03%),方便交流(59.38%),追求热点(27.51%),展现网感(14.68%)等都是受访大学喜欢“玩梗”的原因。从玩梗的内容来看,85.62%的受访大学生偏爱搞笑类的“梗”,43.97%的受访大学生偏爱流行文化(如影视、动漫等)相关的“梗”,吐槽(33.44%)、社会热点(33.35%)等类型的“梗”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喜欢。

在北京林业大学,杨哲担任学校思政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网络热梗”也成了她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善用好的网络热梗可以是一块‘敲门砖’,能反馈出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困惑,无论是求学、求职或者是社交的压力,从这些出发能将思政课的内容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堂效率也会更高。”杨哲补充说,“这样的授课风格也在打破同学们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

当邵蕊在短视频刷到“人生就是充满passion”时,她便主动搜索该脱口秀演员的相关信息,还让她对脱口秀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玩梗’意味着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好奇于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蒋俏蕾发现,信息基础相对单薄浅显的“梗”热度往往“来得快,去得快”,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度思考和趣味丰富度、与更多人生活经验相关的“梗”则有可能成为“经典”,像“给力”等网络词汇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丰富了既有的话语表达。

懂得玩梗,更要懂得拿捏“边界感”

在网上“冲浪”时,罗雨欣有时会因为IP地址显示在广西而被称为“表妹”,这让她感到有些冒犯。“事实上,广西人很少会互相称呼表哥表妹,在她看来,这种带有调侃歧视性质的梗‘很没营养’。”

“‘梗’只是为自己的语言锦上添花。”在张心雨看来,“玩梗”需注重尺度与分寸,“‘玩梗’的前提都应该建立在不影响他人感受和不影响自我表达的基础上。”

“如果有人对我说一些低俗、无聊的‘烂梗’,我一般会直接终止交流。”张心雨表示,这些带有语言攻击和污染性的“烂梗”百害而无一利,“无论什么场合讲出来都非常不得体,把一些不良、低俗的内容娱乐化,也会给别人带去伤害”。

调查发现,在肯定“玩梗”正向价值的同时,22.0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玩梗”会造成沟通隔阂和误解,21.9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降低对严肃话题的重视程度,10.5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可能会催生网络暴力和刻板印象。

在杨哲看来,年轻人接受到的各种信息资讯过多,有时候不具备清晰明了的辨别能力,年轻人可能会过度沉溺具有刺激性的短平快信息,而忽略了年轻人成长真正应该去追求、去满足的东西,某些低俗“烂梗”也会加剧这种泛娱乐化的倾向。

除此之外,邵蕊认为,“梗文化”也可能加深刻板印象和偏见,尤其是地域性刻板印象。“毕竟,有些本身就缺乏背景信息的人群,在‘标签梗’中可能会强化对某个群体认知的偏差。”

“当前,互联网逐渐成为基础设施般的存在,口语传播与书面表达、严肃对话和日常对话的区隔变得模糊甚至被打破。在AIGC(编者注: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的加持下,‘造梗’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对于‘梗’稀释规范话语表述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蒋俏蕾认为,青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应当学会区分哪些表述是规范或不规范的,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思考用什么话语来合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刘奕雯曾兼职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编程课教师。他在教学中发现,小朋友们对“梗”的使用时常会不分场合、不分对错,容易会对身边人造成伤害,“现在,我开始做深度阅读去积累表达素材,避免沉溺在短期的网络快感之中,让自己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小朋友们不滥用‘梗’”。

调查发现,65.2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玩梗”也能表达正能量,希望倡导积极有趣的“梗文化”;60.9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需要区分“玩梗”边界,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55.8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需要适度“玩梗”,加强对“低俗烂梗”现象的批判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佘欣桐一直保持着用文字记录日常生活的习惯,“我的生活不只是‘玩梗’,当我见到美丽的风景、当我遇到需要表达态度的时刻,我希望我的脑袋里浮现的是更加准确、恰当、美好的词汇,来诠释我的内心世界”。

“网络平台可以定期推出积极正向的‘网络热梗’集锦,让更多有趣有价值的‘梗’被看见和使用,从而引导青年大学生‘适度玩梗’。”杨哲说,“大学生也需要认识到,网络生活之外,还有很多人生命题需要去深思和处理。”

蒋俏蕾认为,在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的同时,从学校到全社会都可以通过推崇全民阅读,汲取优秀话语表达的营养,培育和提高话语表达的审美品味,获得更为深刻严肃的思考体验,从而训练更具创造力的思维方式,产出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日常表述。“不过,我们也并不需要‘闻梗色变’,语言体系是流动和活跃的,加以合理规范和引导,网络平台可以成为优质和创意内容的来源。”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军利 实习生 孔文轩 见习记者 罗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遭遇“口头开除”能否一走了之?

阅读提示  现实中,有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口头通知“回家等消息”“明天不用来了”,遇到这样的情况,劳动者该如何应对?用人单位“口头开除”的决定是否有效?  法官提醒,遇到“口头开除”的情形,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沟通了...

在中国,为中国,惠全球!从“生根”到“深耕” 外企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进博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场全球经贸盛会中,有两家国际农业企业——新西兰佳沛与美国嘉吉引人关注,他们都进博会连续八年参展的“全勤生”,亮眼成绩单诠释了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故事。在新西兰佳沛展台,一颗...

打好保供“组合拳” 多措并举保障“迎峰度冬”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我国将采取多项举措确保今年冬天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在煤炭生产方面,加快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建设,持续做好煤炭供需及价格动态监测分析。10月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持续处于1200万吨以上的...

瓜果飘香好“丰”景 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繁荣图”

央视网消息:瓜果飘香季,秋粮丰收时。各地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全国秋粮收获过九成 冬小麦播种过四成眼下,全国秋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播种过四成。其中,东北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在黑龙江双鸭山的收粮现...

历届之最!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扩大到120万平方米

11月4日,2025—2026年黑龙江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召开,会上相关负责人向公众介绍了今冬哈尔滨的冰雪游玩亮点。  冰雪景区量质齐升  哈尔滨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  哈尔滨冰雪大...

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5天 追平史上最长纪录

  △资料图  随着美国东部时间进入11月4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5天,追平美国史上最长“停摆”纪录。在过去的30多天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僵持不下,在国会参议院的13次投票中均未能通过共和党提出的一项临时拨款...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宪平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宪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徐宪平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纪法意识淡薄,对抗组织审...

最高法发布6个建设工程质量保护典型案例

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为引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强化质量观念,增强底线意识,充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最高人民法院11月3日发布6件建设工程质量保护典...

马尔代夫实施“世代禁烟令” 外国游客也需遵守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马尔代夫卫生部11月1日宣布,当天起对出生于2007年1月1日及以后的人员实施“世代禁烟令”,禁令适用范围包括外国游客。  法新社报道,马尔代夫由此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实施“世代禁烟令”的国家。按英国...

美法院下令政府限期提交食品援助金支付计划

资料图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罗德岛州一联邦法院下令,政府必须在11月3日之前提交一份计划,确保全额支付食品援助福利金,或至少在11月5日之前支付部分福利金。  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

2024
11/11
14:58
浏览量: 97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