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要闻快讯 > “五一”消费市场火爆,折射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五一”消费市场火爆,折射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5-07 15:17:12 | 点击:815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多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消费市场快速升温,沸腾着人间烟火气,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消费成绩单亮眼。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消费市场的火热,再次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蓬勃活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消费市场“热浪滚滚”。随着人流物流等加快恢复常态,在稳经济、促消费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五一”假期引爆了全国各地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推动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其中,旅游市场的火爆成为消费红火亮点中的亮点。“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大规模、集中性的人员流动,不但火了旅游市场,也带火了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五一”假期,在旅游市场升温的带动下,餐饮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8%,住宿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3%。熙熙攘攘的人流带来的不仅是假期生活的欢快热闹,也掀起了绵绵不绝的消费热潮。

接触型消费“报复式”反弹。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接触型消费是重要的观察变量。随着消费场景加快有序恢复,居民接触型消费需求快速释放。“五一”假期,亲朋好友相约相聚,逛街、购物、观影、赏景,既享受了假期生活的愉悦,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也给消费市场带来阵阵暖流,带动相关消费回暖向好。文旅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档”电影总票房收入超15亿元人民币,跻身中国影史“五一档”票房第三位。“五一”假期,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21.4%和87.6%。很大程度上,接触型消费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贴近百姓生活,唤起了浓浓的人情味,既强化了消费的氛围感,也提升了消费带来的获得感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刺激了消费。

消费新场景助燃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向好,一边是有效满足消费需求,一边是丰富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五一”假期,从供给端看,各地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用新的消费体验招揽南来北往的客。“烧烤专列”“有风专列”“熊猫专列”等旅游消费专列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搭乘,直达消费目的地。不仅如此,消费新场景构建中融入更多科技元素。许多地方节日里绚烂的灯光秀点亮了城市乡村,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融为一体,扮靓了春天的夜空,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感受新的消费体验,使“五一”假期的休闲与消费活动从白天延至晚上,让“夜经济”大放异彩,助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此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科技、创意、互动、沉浸等多种表现方式齐上阵,消费新场景催生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给消费者带来的“过瘾”感十足。

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消费已成风尚。“五一”假期消费市场的火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升级加快对接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乘高铁、搭飞机、自驾游,多种交通方式大大便利了消费者出行,捧热了“特种兵式旅游”,满足了年轻人追求奇妙体验的需求。着汉服、唐装徜徉在名胜古迹中,历史与现实交融,让休闲与消费带上更多的文化气息,使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得益彰。而“花钱购买便利”所映射出的外卖、家政、洗衣等“上门经济”,满足了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折射了新的生活理念,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是消费升级的又一具体表现形式。此外,相较于热门景点人山人海的景象,一些“小众”“冷门”景点也不遑多让,成为出门旅行的关键词,意味着消费已渐渐告别排浪式特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更加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消费大趋势。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其中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优先要务。今年“五一”假期,消费市场火爆超出预期,展现了一个活力中国,凸显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显著优势,反映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这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改善社会预期,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责任编辑:安然 乐水 宇馨)

【责任编辑:安然 乐水 宇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打好保供“组合拳” 多措并举保障“迎峰度冬”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我国将采取多项举措确保今年冬天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在煤炭生产方面,加快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建设,持续做好煤炭供需及价格动态监测分析。10月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持续处于1200万吨以上的...

瓜果飘香好“丰”景 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繁荣图”

央视网消息:瓜果飘香季,秋粮丰收时。各地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全国秋粮收获过九成 冬小麦播种过四成眼下,全国秋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播种过四成。其中,东北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在黑龙江双鸭山的收粮现...

历届之最!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扩大到120万平方米

11月4日,2025—2026年黑龙江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召开,会上相关负责人向公众介绍了今冬哈尔滨的冰雪游玩亮点。  冰雪景区量质齐升  哈尔滨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  哈尔滨冰雪大...

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5天 追平史上最长纪录

  △资料图  随着美国东部时间进入11月4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5天,追平美国史上最长“停摆”纪录。在过去的30多天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僵持不下,在国会参议院的13次投票中均未能通过共和党提出的一项临时拨款...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宪平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宪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徐宪平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纪法意识淡薄,对抗组织审...

最高法发布6个建设工程质量保护典型案例

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为引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强化质量观念,增强底线意识,充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最高人民法院11月3日发布6件建设工程质量保护典...

马尔代夫实施“世代禁烟令” 外国游客也需遵守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马尔代夫卫生部11月1日宣布,当天起对出生于2007年1月1日及以后的人员实施“世代禁烟令”,禁令适用范围包括外国游客。  法新社报道,马尔代夫由此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实施“世代禁烟令”的国家。按英国...

美法院下令政府限期提交食品援助金支付计划

资料图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罗德岛州一联邦法院下令,政府必须在11月3日之前提交一份计划,确保全额支付食品援助福利金,或至少在11月5日之前支付部分福利金。  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习近平指出,制定...

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应约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12下一页【责任编辑:焦鹏】

2023
05/07
15:17
浏览量: 8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