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人物创造不能只贴“人设”标签

人物创造不能只贴“人设”标签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3 09:03:54 | 点击:847

在当下一些规模较大的作品中,往往会基于一些“人设”展开制作。利用好“人设”手法,人物呈现也会更加鲜明。图为动画《白蛇·浮生》剧照。

在当下一些规模较大的作品中,往往会基于一些“人设”展开制作。利用好“人设”手法,人物呈现也会更加鲜明。图为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人物模型。资料图片

【面面观·“人设”与新媒介文艺创作】

“人设”具有不依赖于文艺作品、自给自足、独立存在的特质

“人设”是近年来中文互联网中十分常见的流行词,在各大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的评论区,总能见到“立人设”“人设崩塌”之类的留言,这里的“人设”一词,几乎可以等于“公众形象”。而在网络文学的创作、研究领域,“人设”却被视作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是网络文学得以与传统文学区分开来的重要表征之一。“人设”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要想厘清这个问题,必须从它的语源开始说起。

在日本的ACG(统称为二次元)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工业流程和与之配套的工作岗位:角色设计(character design)。它主要为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中登场的虚拟角色绘制视觉形象(体型、发型、服装配饰、标志性动作等)、撰写性格特征及身份背景信息等基础设定,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这类经由系统化的设计流程所生产出的角色,将获得像虚拟偶像那样发行角色印象曲、写真集,举办演唱会、粉丝见面会的机会;它们的形象则被印制在钥匙扣、徽章、文件夹等商品上溢价售卖,由此衍生出当下颇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谷子经济”。

为了适应日本ACG产业这套特殊的运作模式,作为概念核心的虚拟角色,必须成为超脱于作品文本和故事背景之外,可以被独立消费、运营的商品单位。这意味着,他们的血肉不仅仅从作家编剧笔下的故事中生长出来,也诞生于某种特殊的生产机制:即选取若干个具有特定含义和对应视觉元素的标签(日本学者东浩纪将其称为“萌要素”),例如“双马尾”“水手服”“傲娇”(一种性格特征)等,通过拼贴组合的方式构造出一个人物,或者说“人设”(人物设定的简称)。而由于这类标签通常是某个亚文化社群内部广为人知的公共知识,其拼贴组合的过程,也就相当于对一个公共数据库进行反复引用,“人设”便因此拥有了不依赖于任何文艺作品、自给自足、独立存在的特质。

近十年来,这种用标签拼贴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技巧,逐渐在中国的大众流行文化领域获得了远比ACG作品本身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尤其是娱乐行业和自媒体行业“立人设”的操作,就是通过反复强调某位明星、网红身上的若干特质,例如“学霸”“斜杠青年”等,打造出一个有记忆点的“人设”,以期在竞争激烈的业界脱颖而出。例如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就涌现出一批帮助用户打造“人设定位”的课程和模板,其主要内容包括围绕特定的热门标签进行内容设计与形象管理等。无独有偶,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家们,也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这种人物塑造的方法论,陆续提炼出“大女主”“逆袭”“总裁”等一系列迎合网络文学读者喜好的标签。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帮助网文作者快速构造人设的应用程序,这类程序能够结合作品题材和当下最受欢迎的标签,一键生成人物的姓名、性格、外貌、身份背景等信息,并根据不同的世界观设定创建该角色的专属模板。

不打上清晰明确的标签以确保其可检索,用户就无法被算法所捕获

单从文学批评的立场出发,“人设”作为人物塑造技法的一个分支,显然是粗陋、扁平且毫无艺术性可言的,不过是脱离真实社会背景、凭空臆想出的一个个文化工业流水线上的人偶罢了。这样的论断或许并没有错,但终究滑入了一个并不适配当下文艺生产实际的理论坐标。事实上,“人设”的大行其道,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文学、文化现象,而是依托当前的媒介环境与技术逻辑应运而生的结构性症候。

让我们睁开双眼,直视一个如空气般无所不在却又很难被体察的困境:媒介信息过载。当无数条喷涌而出又迅速迭代的新闻、短视频、直播切片、八卦流言像是浓度过高的氧气将我们浸没,那唯一一张覆在口鼻之上,令我们暂时免于窒息、苟延残喘的滤纸,正是检索技术。从纸媒时代的人工目录索引,到1990年代开始普及的网络搜索引擎(代表性的网站有百度、必应等),再到201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推荐算法(代表性的网站有今日头条、抖音等),这一系列检索技术的核心逻辑,正是利用检索词(如标签、关键词、用户画像等),从各种数据库、网页中快速定位所需的信息,以达成需求和信息之间的匹配与排序。检索技术之于信息过载,正如良药之于顽疾。正因如此,几乎所有掌握前沿检索技术的互联网公司,都曾作为业界标杆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回顾“人设”的生产机制与接受路径,自不难看出它与检索技术之间的若合符契:提取读者、观众的兴趣点(体现为标签、用户画像),从海量文艺作品、明星网红中间搜寻相应的标签,以达成兴趣和消费行为的匹配与排序。显然,“人设”从来都不是针对“圆形人物”的拙劣模仿,它无意于推进叙事、探索人性,只一味地将作为“可检索信息”的标签组合封装打包,等待着被拆解、被识别、被接纳。无论是对受众兴趣的提炼压缩,还是同匹配机制的人机合一,当标签成为互联网媒介信息组织的基本单位,“人设”也因其完美契合检索技术的逻辑架构,而得以分开信息的海洋引导众生去向彼岸,尝试解决我们这个时代人人困于其中却又毫无觉察的文化消费难题。正因如此,“人设”以及负责打造“人设”的文化工业生产管线,才能如此迅速地落地生根、广播四方。

然而物极必反,当“人设”成为唯一的最优解,它充满霸权的一面也随即暴露出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与人物塑造、角色描写相关的所有文化生产环节,例如网络文学。正如检索技术的匹配机制存在顺位次序,构成“人设”的标签同样越是清晰纯粹,就越是与检索系统相契合,越能优先被读者、观众所识别。久而久之,那些从文学网站的信息洪流中浮出水面的角色,就变得越来越性格鲜明、动机单一、缺乏变化。与此同时,我们的感知系统和审美趣味也逐渐被检索技术所驯化,一旦出现难以被标签所框限的、复杂多面且极具阐释空间的人物,读者们便容易陷入失语或被激怒的境况,进而对角色展开口诛笔伐甚至举报作者。安娜·卡列尼娜背叛婚姻、贾宝玉是“渣男”等毫无意义的批评言论,正是以这种标签化的思维理解文学名著的产物。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道隐形的枷锁,极大地限制了网络文学创作者的探索欲。

将视线转向社交网站,我们还会面临一个更加无解的悖论:立“人设”行为的普遍化。曾经,立“人设”还是明星网红们的专利,而现如今,社交网站用户的自我标签化却早已成为常态。个中缘由,当然要归咎于这些网站普遍采用的推荐算法。这类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和使用习惯将其识别为若干标签(即用户画像),例如健身、高消费群体、上班族等。再根据这些标签、同时参考热度排序等信息,对用户账号和推送内容进行匹配。这意味着,如果不立“人设”,不给自己打上清晰明确的标签以确保其“可检索性”,用户就无法被社交网站的推荐算法所捕获,进而在这类主打线上社交、追逐热度流量的平台上,丧失最基本的可见性。而当我们依赖检索技术的处境被掌握检索技术的科技公司所裹挟,诚实地发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也将成为奢望。例如某些社交网站就会利用算法规则,对那些兴趣广泛、发布内容横跨多个品类的博主进行“制裁”,削减他们的曝光度,鼓励甚至胁迫用户深耕某个单一的垂直领域。或许在这类网站看来,我们生命中的多义性、随机性与模糊性,不过是商业逻辑和检索技术所不屑于处理的“冗余”罢了。

真实存在的生命经验从来不是几个简单标签能够囊括的

利用标签的拼贴组合创造虚拟角色,是大众流行文化领域实践多年的成熟技巧。而无论一个人是否掌握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只要他成为社交网站的深度用户,就一定会在推荐算法的驱使下,自我拆解、自我扁平化,将其所欲所思编织进算法的反馈回路之中,亲手打造出一个由标签拼贴而成的“人设”。至此,那看似离奇实则有理可循的判断,便再一次得到了证明:“人设”与检索技术之间,存在着血肉交融、不可分割的关联。追根溯源,“人设”不过是文化工业生产体系内部一个标准化、可批量复制的开发流程,正是由于那层关联的存在,其概念阐释能力才得以突破原有的框架,成为这个杂乱无序、感官过载的媒介环境之中,最为振聋发聩的技术隐喻——我们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平台化的社会存在,正悄无声息地被纳入一个结构化、标签化、自动化的技术牢笼。

不可否认的是,“人设”及其所关联的检索技术,业已成为我们穿越碎片化的信息洪流,快速锚定目标、成功抵御过载危机的铠甲;但在同一枚硬币的另一面,它又以完全相同的机制,将变幻流动的人性凝固成可计算的符号,将我们的血肉之躯碾成可以被推荐算法识别的标签组合,阻塞我们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感知存在褶皱与灵魂棱角的路径。这种矛盾与悖论源自其挟带的技术基因:作为检索系统的输入端,“人设”必须遵循标签的识别标准,难免削足适履;而作为文化生产的输出端,它所面对的消费市场却无从补完业已流失的细节与内涵。

我们透过“人设”那无形无相的匹配机制,无知无觉地开启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我们利用检索技术,也被检索技术所利用。然而,无论这一当下最具统治力的前沿技术能以多么高效率、结构化的方案妥善地处理海量信息,真实存在的生命经验,却从来不是几个简单的标签能够囊括的事物。它诞生于无数不可归纳、不可预期、不可言说的瞬间,在微妙的情感碰撞中,在那些永远无法被结构化的复杂情境里,自然而然地流动、生成。检索技术的逻辑分类绝非无所不能,至少现在不是,总有标准之外的例外,尝试唤醒我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和与存在本身赤诚相见的勇气。

诚然,我们无从逆转这个信息过载的媒介生态,检索技术也早已深刻地嵌入社会运作的底层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与之血肉相连,作为人物塑造技法和平台化生存策略的“人设”,就是文化消费与人性在数字时代的终极形态。事实上,它更像是一面需要我们时刻校准、观测的棱镜,唯有在技术逻辑与文化生产的动态平衡中,这个复杂多元的概念,才能折射出斑斓而连贯的光谱,成为我们连接虚实、沟通表里的意义纽带。

(作者:高寒凝,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高寒凝】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聚焦广交会:不远万里 寻找“中国合伙人”

央视网消息:本届广交会有158个采购团组前来赴会,其中有15个是首次到会。其中一个来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新采购团,带来的不只是采购清单,更是一份寻找“中国合伙人”的邀约。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

新闻1+1|行政执法乱象,“药到”如何“病除”?

央视网消息: 11月3日,司法部发布《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聚焦目前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为执法人员的行为划出一条清晰的红线。如何看待这样一份《准则》的发布?突出问题还需要怎样破解?行政执法又...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

记者今天(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企业信用水平保持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第三季度,  ·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安徽、北京、重庆、天津、陕西。  ·信用指数...

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共同的目标

每日新闻网深圳讯(徐小芮):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重塑、技术革命浪潮奔涌的今天,传统的竞争与合作模式正迅速失灵,河北慧林智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张德龙董事长一行与深圳市黄总、田总、曾总就精细化高端合作进行洽谈,两家企业已不再是简...

执楫破浪济苍生 岁月为证筑丰碑—追忆民营企业家马九虎的传奇人生

每日新闻网讯 作者张天林 张雯   2025年9月7初,西北罗山脚下,苍松含悲,秋云低垂。数千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亲友、同仁、受助者齐聚于此,共同送别一位用生命诠释企业家精神与大爱的传奇人物——民营企业家马九虎。八

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11月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亚投行的决定,并表示会全力协助亚投行进一步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

安全、健康颇受关注 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

记者11月3日了解到,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在线阅读量合计超4100万次,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近900万次。其中,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是去年前三季度下载量的10.9倍。  从...

不同地域、独具特色、历史悠久 中国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

央视网消息:10月31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中国6项遗产获粮农组织授牌。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 保护生物多样性此次获授牌的我国6项农业文化遗产身处不同地域,独具特色。河...

11月起施行,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注意!2025年11月起  将有一批新规施行  涵盖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快看看哪些将影响你我生活  ↓↓↓  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  11月10日起,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  自...

全球最大、全球首台!中国海上风电加速挺进深远海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东营成功并网发电,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机安装完成。中国海上风电接连刷新世界纪录,加速挺进深远海!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0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26...

2025
05/13
09:03
高寒凝
浏览量: 84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