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76.2%受访者肯定“土特产”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动力

76.2%受访者肯定“土特产”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动力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7-11 09:33:46 | 点击:899

  产业旺促乡村兴,小小“土特产”引动乡村发展大能量。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2%的受访者肯定“土特产”产业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95后杨静本硕学的是农业相关专业。在硕士一年级时,她回到了家乡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古生村科技小院与老师同学一起,用技术为农业赋能。在这里,她直观地了解到了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能生产出很好的农产品,但缺乏合适的销售渠道,优质的产品不能卖出好价格。”

  去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杨静找到科技小院的老师谈自己的创业想法,打算依托科技小院平台,挖掘各地品质好、有特色的“土特产”,打通农产品到消费者的渠道。“如今的乡村,物流更加便捷,让本地的‘土特产’有了走出去的可能。我希望在将优质农产品送上消费者餐桌的同时,也让大家了解科技小院的故事,让大家看到科技是如何赋能农业,如何助力乡村发展的。”

  在江苏省苏州市金庭镇,85后返乡创业者谢芳萍将枇杷玩出了许多“新花样”。谢芳萍介绍,青种枇杷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全国都享有盛誉,价格也比较可观,但由于枇杷是季节性产品,上市周期短,又露天种植,靠天吃饭,农户的收益很不稳定。2018年返乡后,她带领村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对枇杷进行深加工,制成了枇杷露,让果农多了一份收入。“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几户村民加入,如今已经发展到了60多户。我们还将枇杷鲜果进行包装和品牌化,卖出了更好的价钱。对果农疏花时舍弃的枇杷花,我们搭建了深加工产业链,为一些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在我们的带动下,周边的民宿、茶叶公司也开始推出枇杷花茶等产品,大家共同将‘土特产’的热度拉起来,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本地的枇杷特产,产业才会越做越好。”

  “土特产”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会给乡村带来哪些积极变化?调查显示,58.7%的受访者认为会带动种植、加工、物流、电商等产业发展,54.1%的受访者认为会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流,54.1%的受访者认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增收致富,51.5%的受访者认为有助于打造乡村品牌,提升乡村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他还有:促进乡村旅游发展(48.4%),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技艺、饮食文化(41.6%),改善乡村的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29.7%),增强村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20.9%)。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当地产出的六堡茶同样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85后石濡菲从事种茶制茶很多年了,见证了六堡茶从本地的“小特产”走向大市场的历程。如今,六堡茶作为六堡镇的特色产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村民的精气神,因为六堡茶是本地的名片,让茶农们觉得种茶制茶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愿意一直做下去,更有奔头、更有干劲了。”

  “我们正在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将传统的老茶坊改成茶文化体验馆,让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亲自体验制茶、品茶,听茶的故事,同时推出茶研学、茶康养等项目,既能了解茶文化,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石濡菲说,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回到家乡,希望政府能给他们提供更多培训的机会,让六堡茶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人才,六堡茶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家乡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0.6%,95后占21.8%,90后占38.7%,85后占16.2%,80后占10.6%,其他为2.1%。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6.0%,二线城市的占37.5%,三四线城市的占21.9%,县城或城镇的占3.8%,农村的占0.8%。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0日 04版

责任编辑:高秀木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

记者今天(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企业信用水平保持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第三季度,  ·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安徽、北京、重庆、天津、陕西。  ·信用指数...

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共同的目标

每日新闻网深圳讯(徐小芮):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重塑、技术革命浪潮奔涌的今天,传统的竞争与合作模式正迅速失灵,河北慧林智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张德龙董事长一行与深圳市黄总、田总、曾总就精细化高端合作进行洽谈,两家企业已不再是简...

执楫破浪济苍生 岁月为证筑丰碑—追忆民营企业家马九虎的传奇人生

每日新闻网讯 作者张天林 张雯   2025年9月7初,西北罗山脚下,苍松含悲,秋云低垂。数千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亲友、同仁、受助者齐聚于此,共同送别一位用生命诠释企业家精神与大爱的传奇人物——民营企业家马九虎。八

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11月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亚投行的决定,并表示会全力协助亚投行进一步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

安全、健康颇受关注 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

记者11月3日了解到,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在线阅读量合计超4100万次,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近900万次。其中,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是去年前三季度下载量的10.9倍。  从...

不同地域、独具特色、历史悠久 中国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

央视网消息:10月31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中国6项遗产获粮农组织授牌。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 保护生物多样性此次获授牌的我国6项农业文化遗产身处不同地域,独具特色。河...

11月起施行,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注意!2025年11月起  将有一批新规施行  涵盖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快看看哪些将影响你我生活  ↓↓↓  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  11月10日起,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  自...

全球最大、全球首台!中国海上风电加速挺进深远海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东营成功并网发电,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机安装完成。中国海上风电接连刷新世界纪录,加速挺进深远海!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0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26...

鼓励中小学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

工人日报讯(记者于忠宁)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题,教育部日前发布10条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等。  “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措施提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

养老驿站升级,家政人员暖心

今年,北京市东城区创新推出“养老+家政”一体化服务模式,将全区48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部纳入“养老+家政”服务网络,增设“家政服务人员爱心角”,家政服务人员可以在这里喝口水、歇个脚、充个电。  近日,奔波在城市楼宇间的家...

2025
07/11
09:33
浏览量: 8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