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5-09-23 20:40:34 | 点击:615

火红的辣椒

  金黄的玉米

  苏芳的红豆

  ……

  竹匾盛满五彩作物

  铺满百年土楼屋顶

  如同调色盘中的颜料

  勾画出独特的皖南丰收之景

  金秋时节

  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连片机械作业

  在这个皖南古村

  丰收的喜悦

  就“藏”在寻常百姓家的房前屋后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无人机照片)。

  9月17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

  阳产村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

  村落依山而建

  村名“阳产”

  意为“向阳且陡峭的山坡地”

  提起徽州古村

  大家第一反应是白墙黛瓦

  然而阳产村

  以连绵数百栋的土楼建筑群而闻名

  9月18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晨景(无人机照片)。

  9月18日,夕阳照耀下,阳产村土楼树影婆娑(无人机照片)。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相传明末清初

  阳产先民为避战乱迁居至此

  数百年来

  村民就地取材

  采青石铺路架桥

  取红壤木材筑屋而居

  逐渐形成了

  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建筑群

  村内保存完好的土楼建筑300余栋

  2013年

  阳产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9月17日,村民在阳产村劳作。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修缮房屋(无人机照片)。

  9月19日,村民在阳产村劈柴。

  9月19日,村民在阳产村准备午饭食材。

  9月17日,阳产村村民吃完晚饭后在房前休息。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吃完晚饭后对着手机唱歌休闲。

  阳产村村民吃晚饭时与小狗互动(2023年11月29日摄)。

  阳产村山多地少

  以种植山核桃、板栗、茶叶等为主

  秋收时节

  村民将辣椒、玉米、山核桃等农作物

  晾晒在房前屋后

  形成独具特色的“晒秋”景观

  9月18日,游客在阳产村游玩(无人机照片)。

  9月17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

  9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拍摄的村民晾晒的农作物。

  过去

  村庄无人问津

  村民多外出打工

  成了“空心村”

  近年来

  当地政府依托土楼和“晒秋”特色

  发展特色旅游

  村民们当向导、开民宿、办农家乐

  自己增收

  也让古村的美被更多人看见

  9月18日,村民在阳产村打包待售的土特产。

  9月18日,游客在阳产村游玩。

  9月18日,游客在阳产村游玩(无人机照片)。

  2024年

  阳产村接待游客21.56万人次

  其中晒秋期间接待近10万人次

  曾经萧条的“空心村”

  以古老的建筑、质朴的民俗

  和优美的山林生态

  成了“红火”的“网红村”

  9月18日拍摄的夕阳照耀下的阳产村(无人机照片)。

  9月17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无人机照片)。


重新播放当前时间 1:23/时长 1:23 高清画质





静音(m)全屏(f)加载完成: 100.00%画中画


  统筹:宋为伟 金宇

  记者:黄博涵

  报道员:施亚磊 樊成柱

  编辑:侯俊 刘梦琪

  新华社摄影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11月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亚投行的决定,并表示会全力协助亚投行进一步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

安全、健康颇受关注 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

记者11月3日了解到,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在线阅读量合计超4100万次,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近900万次。其中,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是去年前三季度下载量的10.9倍。  从...

不同地域、独具特色、历史悠久 中国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

央视网消息:10月31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中国6项遗产获粮农组织授牌。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 保护生物多样性此次获授牌的我国6项农业文化遗产身处不同地域,独具特色。河...

11月起施行,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注意!2025年11月起  将有一批新规施行  涵盖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快看看哪些将影响你我生活  ↓↓↓  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  11月10日起,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  自...

全球最大、全球首台!中国海上风电加速挺进深远海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东营成功并网发电,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机安装完成。中国海上风电接连刷新世界纪录,加速挺进深远海!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0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26...

鼓励中小学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

工人日报讯(记者于忠宁)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题,教育部日前发布10条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等。  “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措施提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

养老驿站升级,家政人员暖心

今年,北京市东城区创新推出“养老+家政”一体化服务模式,将全区48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部纳入“养老+家政”服务网络,增设“家政服务人员爱心角”,家政服务人员可以在这里喝口水、歇个脚、充个电。  近日,奔波在城市楼宇间的家...

今年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10月29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面向重点群体就业精准施策。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就业形势保持总体...

前三季度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506亿人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交通运输部10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其中,铁路、民航客运量分别完成35.4亿人次和5.8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和5.2...

民生消费添保障!市场监管总局探索推进产品质量分级

央视网消息: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分级赋能·品质焕新”——平湖市羽绒服产品质量分级成果发布活动,着力强化区域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产品质量分级实践探索,推动羽绒服产业发展...

2025
09/23
20:40
浏览量: 6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