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新时代我国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新时代我国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5-10-12 19:11:05 | 点击:251

6.9亿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妇女平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0.9岁,2024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50.76%……

  今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一组组数据,映射出广大妇女全面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推动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广大妇女作为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在参与和贡献中赢得出彩人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和国家对妇女事业的重视支持前所未有

  今年年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握着一个新买的小喇叭,完成了第十五次送考。

  “燃灯校长”张桂梅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深知自己身后是一群“灯盏”,“大山的教育,离不开每一个‘灯盏’的光亮。”

  小喇叭响了一年又一年,见证了2000多名华坪女高学生奔向远方。曾陪伴张桂梅多年的小喇叭,作为珍贵的见证被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妇女的成就地位标注着时代进步的刻度,妇女的权益保障彰显着国家文明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连续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编纂民法典,修改刑法,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等,构建起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均对促进妇女发展进行专章部署,“十四五”规划首次设立“加强家庭建设”专节;

  国家层面和31个省(区、市)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促进从法律政策源头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如今,我国已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协调、妇联组织联动、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妇女工作机制,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妇女事业发展的效能,努力让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精准过滤性别歧视内容,为女性消费者、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希望相关企业能多组织一些培训,提升女性在互联网时代的职业竞争力”……

  在浙江杭州西湖区北山街道的全国妇联“巾帼建言法律意见征集点”,来自电商、快递、直播等行业的妇女代表齐聚一堂,热烈讨论《浙江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网络相关立法问题。各级妇联组织聚焦妇女所需,做好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广大妇女排忧解难。

  更直接高效听取基层声音、征求专业意见,“巾帼建言法律意见征集点”让妇女意见“直达”立法,为妇女权益保障和民主法治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组织把联系和服务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成为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目前,700多万名妇联执委活跃在基层,43.1万多个妇女议事会、2400多万名注册巾帼志愿者、超90万个“妇女之家”“妇女微家”遍布城乡社区,把服务送到妇女群众心坎上。

  广大妇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维吾尔语中,“玛依努尔”意为“明亮的月光”。

  从医40余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专家玛依努尔·尼牙孜投身宫颈癌防治事业。她带领团队踏遍天山南北,累计筛查36万余人次,建立了新疆宫颈癌数据库,首次摸清了新疆宫颈癌发病率等基本情况,为国家有关筛查项目在新疆落地提供了数据支撑。

  今年,玛依努尔·尼牙孜光荣入选“最美巾帼奋斗者”。作为一名医者,她孜孜不倦地守护着新疆妇女的健康。

  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改善妇女民生,广大妇女平等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奋斗的舞台更加广阔,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绝对贫困全面消除。6.9亿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昔日深度贫困地区的姐妹们住上了安居房、喝上了清洁水、用上了宽带网。河南省鹤壁市石林镇三家村95后党支部书记张桂芳,带领村民修路、铺水管、清理河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直播把小米、南瓜等特产卖到全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将昔日穷山村打造成“彩虹村”。

  ——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80.9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升至94.9%,孕产妇死亡率比2012年下降了41.6%,中国被世卫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社会保障不断夯实。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24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妇女达6.51亿,占参保总人数的49.1%。

  ——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基础教育性别差距基本消除,2024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50.76%。截至2024年底,“春蕾计划”累计募集社会资金34.41亿元,为436万人次女童提供助学帮扶。

  …………

  一组组数据,彰显我国女性依法享有的权利更加广泛充分,自信追求人生出彩的底气越来越足。

  西湖大学的实验室里,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万蕊雪正在实验台前忙碌。近年来,她主要围绕细胞重要大分子机器的工作机理展开研究,致力于解析生命密码,取得了多个“世界首次”的突破。

  “成长过程中,许多优秀女科学家的坚持和勇气一直激励着我。”万蕊雪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攻关中坚持梦想。

  当前,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总量约4000万人,占科技工作者总人数比例超过45%。勇于突破创新,成为女性的奋斗底色与价值追求。

  “半边天”作用在各领域充分彰显

  9月19日,在《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发布会上,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王亚平分享了一个追梦的故事。

  进行水球实验,讲解陀螺旋转……2013年,神舟十号乘组进行首次太空授课。作为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性,王亚平把“航天梦”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

  “曾经有一名在高中听过我神十‘太空授课’的女孩王楠,10余年不懈追求科学梦,现在她已经如愿成为一名航天人,和我并肩作战。”王亚平说。逐梦苍穹的路上,见证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

  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千千万万中国女性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拼搏进取、担当奉献,“半边天”作用在各领域充分彰显——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妇女占就业人员比重保持在43%左右,国产大飞机、生物医药、远洋探潜、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都展现出女性的卓越贡献。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平等参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女性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居委会、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分别占54.3%和26.1%,比2012年提高5.5个和4个百分点。

  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国家文化英才项目入选人员中女性占45.2%,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占25%。越剧演员陈丽君推动百年越剧“破圈”,农民作家马慧娟用手机记录乡村变迁的故事,女性文化人才及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干奉献。三江源国家公园有1.7万余名生态管护员日夜坚守,其中妇女占33.3%,宁夏贺兰县“红马甲”巾帼志愿服务队常年开展护河护滩护鸟行动。广大妇女积极倡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参与1200余万户“美丽庭院”建设。

  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勇立潮头。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训女农民224.1万人次;2022—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妇女1.2万人。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大显身手。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妇女超过一半;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就业者中妇女约占1/3。

  湖南平江民宿老板娘张更新,用短视频带火自家民宿,带动周边村民卖特产创收。受益于“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6600多名乡村女性民宿服务从业者接受职业技能与数字素养培训。

  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妇女既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也是家庭美德的传承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丽丽夫妻扎根西北四十载,用科技力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漠河市北极村民宿经营者史瑞娟一家带动村民端起“雪饭碗”、吃上“旅游饭”,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2025年“最美家庭”的故事展现了昂扬奋进新征程的时代风采,广大妇女充分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家国责任的深度融合中彰显智慧和担当,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

  时代召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

  新征程上,亿万妇女昂首向前,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创造新的历史荣光。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西藏建设800多个高原和美乡村 “生活幸福,日子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欢迎来到我的新家!”村民念扎的家里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以前在牧区住帐篷,取暖靠烧煤,下雨会漏水。”念扎说,“搬进新家后,供电供暖都有保障,还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海燕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八十...

菲律宾宿务省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75人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0月13日,菲律宾宿务省9月30日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至75人,另有559人受伤,受灾人数超过74万。  报告显示,超9.4万座房屋在地震中受损,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也有775处受损。...

2025
10/12
19:11
浏览量: 2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