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执楫破浪济苍生 岁月为证筑丰碑——追忆民营企业家马九虎的传奇人生

执楫破浪济苍生 岁月为证筑丰碑——追忆民营企业家马九虎的传奇人生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11-03 19:57:28 | 点击:10088

每日新闻网讯 作者张天林 张雯   2025年9月7初,西北罗山脚下,苍松含悲,秋云低垂。数千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亲友、同仁、受助者齐聚于此,共同送别一位用生命诠释企业家精神与大爱的传奇人物——民营企业家马九虎。八月十九,这位年仅56岁的实业家在与病魔抗争一年多后,于他亲手创建的红寺堡红粉佳荣酒庄安详离世,留下跨越半个世纪的奋斗史诗与无数被照亮的人生。

我111111111111111111.png

从黄土高坡到西北热土:一个农民儿子的逆袭之路

1970年,马九虎出生于陕西子洲一个贫苦农家。少年时期,他便以拦羊放牛、春种秋收撑起家庭重担。尽管未能接受高等教育,但生活的磨砺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20世纪80年代,他摆过地摊、开过饭馆、经营录像厅与舞厅,甚至创办食品加工厂、养过客运面包车,几乎涉足当时所有新兴行业。他豪爽仗义,常以微薄收入接济他人,却也因此屡屡入不敷出。但正是这份“心慈手软”,让他在乡邻中赢得了“七哥”的尊称。

我22222222.png

1995年,36岁的马九虎怀揣一张单程车票奔赴天津,从煤炭生意白手起家。他以诚信与胆识闯出一片天地,更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胸怀,成为数百名陕西同乡的领路人。在他的扶持下,一批批创业者从天津走向全国,他本人也被誉为“津门陕商领袖”。

扎根红寺堡:用实业书写移民热土的脱贫史诗

2004年,正值事业巅峰的马九虎做出惊人决定:将资金转向实体产业,奔赴西北最大移民搬迁地——宁夏红寺堡。这片曾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干旱土地,因他的到来焕发新生。

我33333333.png

教育破局:为孩子点亮希望之光

初到红寺堡,马九虎发现当地儿童普遍缺乏学前教育。他主动与开发区教育局合作,自费1.2亿元建设1万平方米幼教中心,并购置6辆中巴车解决偏远地区儿童接送难题。这一善举让数千名孩子首次走进课堂,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轨迹。

产业造血:从荒漠到绿洲的奇迹

面对移民就业难题,马九虎先后投资房地产、福利地毯厂,解决数百人就业;2007年,他斥资500万元扶持宁夏壹加壹肉牛养殖厂扩改建,累计投入3000万元助其上市,带动当地畜牧业腾飞;2008年,他承包3.8万亩荒地种植酿酒葡萄,建成万吨级酿酒基地,使红寺堡葡萄酒跻身国际市场;2009年,他投资2000万元成立福利制衣公司,为200余名残疾人提供岗位,该项目更登上央视专题栏目。

我44444444444.png

民生担当:医疗与农业的双重守护

2011年,他引进骨科专科医院,填补当地医疗资源空白;2007年,他出资建设260座温棚,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十余年间,他累计投入超10亿元,却从未细算“经济账”,只因坚信“仁爱比利润更重要”。

大爱无疆:以生命践行企业家精神

“他是干旱土地上的及时雨。”红寺堡开发区管委会这样评价马九虎。在当地,流传着无数关于他的故事: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为患病乡亲支付医药费、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他的善举如星光点亮夜空,却也让他长期承受资金压力。近十年间,他默默扛下债务重担,将所有精力投入产业扶贫,直至积劳成疾。

2024年确诊重病后,他仍坚持工作,陪家人度过最后一个中秋与生日。“父亲用最后的力气告诉我们:人可以倒下,但信念不能崩塌。”孝子马海悦含泪回忆。

我555555555555.png

精神丰碑:一座城的集体记忆

马九虎的离世,引发社会各界深切缅怀。宁夏自治区政府称其“以实业报国,用生命诠释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受助村民举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横幅含泪送别;天津陕商协会发起“九虎基金”,延续其扶贫助学传统。

“他不仅是商人,更是教育家、慈善家与社会活动家。”社会学家李明教授指出,“马九虎用半生证明: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对人的尊重。”

我6666666666.png

家风永续:爱与责任的代际传承

在家族悼词中,子女写道:“父亲如葡萄藤般将根脉深扎土地,他的音容笑貌已成为我们永不改变的血脉。”如今,马海悦继承父业管理酒庄,马艾婧投身公益教育,众亲属延续着“逢灾必援、逢困必帮”的家风。

罗山巍巍,见证赤子丹心;黄河滔滔,流淌大爱无疆。马九虎的一生,是改革开放浪潮中民营企业家奋斗的缩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他的精神,正如他亲手酿造的葡萄酒,愈久弥香,激励着后来者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


【作者:张天林】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执楫破浪济苍生 岁月为证筑丰碑——追忆民营企业家马九虎的传奇人生

每日新闻网讯 作者张天林 张雯   2025年9月7初,西北罗山脚下,苍松含悲,秋云低垂。数千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亲友、同仁、受助者齐聚于此,共同送别一位用生命诠释企业家精神与大爱的传奇人物——...

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11月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亚投行的决定,并表示会全力协助亚投行进一步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

安全、健康颇受关注 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

记者11月3日了解到,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在线阅读量合计超4100万次,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近900万次。其中,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是去年前三季度下载量的10.9倍。  从...

不同地域、独具特色、历史悠久 中国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

央视网消息:10月31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中国6项遗产获粮农组织授牌。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 保护生物多样性此次获授牌的我国6项农业文化遗产身处不同地域,独具特色。河...

11月起施行,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注意!2025年11月起  将有一批新规施行  涵盖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快看看哪些将影响你我生活  ↓↓↓  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  11月10日起,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  自...

全球最大、全球首台!中国海上风电加速挺进深远海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东营成功并网发电,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机安装完成。中国海上风电接连刷新世界纪录,加速挺进深远海!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0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26...

鼓励中小学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

工人日报讯(记者于忠宁)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题,教育部日前发布10条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等。  “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措施提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

养老驿站升级,家政人员暖心

今年,北京市东城区创新推出“养老+家政”一体化服务模式,将全区48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部纳入“养老+家政”服务网络,增设“家政服务人员爱心角”,家政服务人员可以在这里喝口水、歇个脚、充个电。  近日,奔波在城市楼宇间的家...

今年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10月29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面向重点群体就业精准施策。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就业形势保持总体...

前三季度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506亿人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交通运输部10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其中,铁路、民航客运量分别完成35.4亿人次和5.8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和5.2...

2025
11/03
19:57
张天林
浏览量: 1008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