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跨越校门,让不求闻达的名字“群星闪耀”

跨越校门,让不求闻达的名字“群星闪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11-16 19:56:13 | 点击:334

  10月末,上海财经大学原创大师剧《孙冶方》在中国人民大学演出。受访者供图

  “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前身)的校门道具摆在了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舞台上。这是谭景文参与了3年的话剧,但此刻的舞台是3年间最陌生的——正式演出前两天,他才先于其他演员到达北京的演出现场,熟悉舞台灯光。

  10月末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这场跨校展演,是上海财经大学原创大师剧《孙冶方》首次离开本校演出。上财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主任李多对记者说,组织赴京演出希望能够打破校史局限,“通过大师剧的形式与京沪青年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与孙冶方“敬畏规律、守护真理”的精神产生共鸣。

  近年来,高校大师剧“出差”已经形成一股热潮,输出校园文化的同时,高校也共享了大师的精神“矿藏”。“核心是用大众能懂、能感、能信、能学的方式,让大师精神从‘历史记忆’变成‘当下力量’。”李多认为,大师剧能跨越校际,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自然接受价值观引导,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比传统思政课更具感染力。

  电影也加入了校际展演的行列。今年,展现抗战时期中山大学教师坚守教育使命的电影《坪石先生》上映,影片随之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并广受好评。

  大学之外,思想的“大门”正向社会敞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大学生讲大先生”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发动京津冀88所高校的2000名大学生走进校园、社区、企业宣讲。借助多种传播形式,大师故事与精神正在加速“破圈”。

中国香港演员谢君豪在电影《坪石先生》中饰演中山大学教授黄际遇。该片讲述抗战时期的教师坚守教育使命、守护文脉的故事。受访者供图

  大学生讲大先生,一次跨时空“共振”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直博生王蕻荃已经连续3年担任本科生“暑期思政实践”课程助教,今年在常规安排之外,多了一项“大学生讲大先生”的宣讲任务。看到北京科协发布的活动时他就在想,“能不能讲我们考古学界的大先生?”

  在四川省安岳中学,他和考古文博学院2022级本科生娄笑萌合作宣讲了宿白和樊锦诗师生的故事。两位讲者担心,考古离中学生们的生活有些距离,“要有一些当地特色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更有现场感”,于是,他们从当地的安岳石窟讲起,而宿白、樊锦诗正是石窟寺考古领域的“大先生”。

  在山西长治,宣讲团讲述了“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的事迹、品格。李先生曾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发掘,是首次由中国人主持的科学考古发掘。而在辽宁建平实践的学生,则选取了苏秉琦、郭大顺两位考古学家进行宣讲,因为郭大顺正是主持当地牛河梁遗址发掘的学者。

  王蕻荃2019年本科入学收到的赠书中有一本《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宿白则是他“老师的老师的老师”,了解宿白先生的重要观点、文章,是博士生的基本学术素养。但王蕻荃说,准备宣讲之前,“对于学术成果背后,他这个人的了解并不是那么多”。娄笑萌也是通过宣讲准备工作,才成体系地了解两位“大先生”的,比如樊锦诗守护敦煌60年,这个数字背后具体的付出和贡献。

  在入选“大学生讲大先生”活动前,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周培源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以下简称“周培源宣讲团”)已经常态化运行近3年。周培源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力学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北京大学工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这位“大先生”在内,老一代科学家的故事在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中频频被提起。

  北京大学工学院2023级本科生董校臣是团队的学生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针对中小学的宣讲不同于大学课堂,采取的策略也有不同:高中学生刚学到力学,可以向他们讲述周培源给本科生上课时,启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故事——周培源曾问学生,为什么牛顿力学要表述为三大定律,概括为两大定律可不可以;而对于初中、小学学生,讲周培源在美国仅用3年多读完本硕博的故事,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北京大学工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尹子馨介绍,工学院本科生每年进行暑期思政实践,在地方中小学宣讲时都会融入科学家精神内容,宣讲还会与学习方法分享、知识科普、线上支教等结合,成员往往还会加入自身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比如,董校臣就会讲到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力学相关问题,“这也是对周培源先生教育理念的传承”。

  董校臣体会最深的是周培源在抗战期间为了祖国的需要,将自己的科研方向转向流体力学的湍流理论。“将学术科研和国家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不仅是他宣讲时侧重的内容,也已成为一种传承,“我身边许多老师和同学在做研究方向和专业选择时,都会考虑国家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10月中旬,北京大学工学院周培源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在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宣讲。受访者供图

  让“不求闻达”的名字,被更多人知晓

  华南师范大学电影创作研究中心主任甘小二,曾被一篇论文归类为“身兼导演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创作者”。他执导、参与编剧的《坪石先生》,是从历史的河流中打捞出的一个故事:抗战期间,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培正中学、培道中学等辗转迁至粤北坪石镇,坚持办学,这些学校的老师们,被后人称为“坪石先生”。

  在电影里,甘小二努力还原80多年前他的“同行”们的群像。中山大学教授黄际遇是著名数学家,又擅长骈文,是在坪石坚持教学、守护文脉的代表人物之一。影片中,民族危亡之时,学生质疑读书意义,黄际遇的“未来,一个书生可抵十万大军”“有青年,就有未来”等台词掷地有声,引发大批观众讨论。经由他的视角,一批知识分子的故事一一在银幕上展现: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基人之一、时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在战火中拼命护住图书、坚持开放阅览;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叶述武与邹仪新教授夫妇,为了不让天文观测设备落入日本人手中,把仪器拆成了数百零件。

  电影公映当天,甘小二给观众写了一封公开信,细数电影里那些大师的名字,对中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影响绵延至当下。“在接触这个题材之前,我对这段岭南文脉命悬一线的历史一无所知。”正是因为真实史料带来的震撼,他希望这些“不求闻达”的名字,被更多人知晓。

  甘小二爱书法,他找到黄际遇日记的复印件,模仿他的笔迹,拉近自己和历史人物的距离,寻找叙事感。为了真正讲好“坪石先生”的故事,他避免台词出现说教感,同时在“完美”的故事里寻找“弱点”,让观众读懂真实的人。潮汕地区家族观念深厚,甘小二想:身为潮汕人的黄际遇,坚守坪石教学时没法回乡,那么他会想家吗?他向黄际遇孙女求证,发现黄际遇曾为不能回家为父亲守墓而暗自遗憾。

  剧本创作过程伴随着他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为什么要在战时迁址办学?“这个问题,最后变成了(影片中)学生的提问。”观众也随之逐渐认识到全民抗战中“教育战线”的独特历史意义,“灭其国必先去其史,不迁,意味着留下被思想‘教化’”。

  影片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放映时,甘小二参与映后交流,他记得,有学生分享观影体会时提到,希望在大学里结识像“坪石先生”一样的良师益友。一名观众在社交媒体分享,在广州一家平时用于音乐演出的Livehouse(展演空间)看了《坪石先生》,那天的映后交流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影片全片为粤语原声,夹杂着部分普通话与地方方言对白,但辽宁抚顺的一场放映还是“坐得很满”。

  大师的故事,没有画上句号

  谭景文在上海财经大学读会计专业,他入学后加入学校话剧团,正好赶上大师剧《孙冶方》第一年创排。孙冶方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倡导者,曾担任原上海财经学院院长,从2023年起,观看大师剧《孙冶方》成为该校每年9月开学的“新生思政课”。

  今年,谭景文终于有机会出演孙冶方。与此同时,他还收到了将到外地演出的消息。

  “根据演出场地舞台和观众区域的规格和特点,灯光、音响、多媒体等都需要作出调整、优化,以让演出达到最佳效果。”李多介绍,今年的复演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了剧目的现实意义,同时将时长控制在90分钟内,剧情更加紧凑。

  近几年,高校正在为大师剧走出校门创造条件。有着10余年大师剧文化育人探索经验的上海,在2024年成立了上海高校戏剧文化育人联盟,还联合11部剧开展了“上海校园大师剧集中展演”;华中科技大学在2023年推出大师剧《生命之重》音像版;今年,暨南大学《振铎》在广州广播电视台等播出。

  谭景文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这次演出里,他们去掉了原剧台词里一些南方口音的词,并在孙冶方在北京工作的桥段里增加了一些北方口语。“观众可能完全不了解孙冶方的事迹,甚至完全不懂经济学,但他看这部剧一定能够看懂,一个人面对不可抗拒的压力时,选择‘不跪下’,而是站着;一个人被要求沉默的时候,没有逆来顺受,而是选择发出自己的声音;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不管是真理、信仰还是爱,我觉得这就是核心的精神,它是一种超越时代、超越领域的坚守和抗争。”谭景文认为,这部大师剧不应该被视作一个经济学家的传记,而是“理想主义和新英雄主义”的代表。

  大师精神的传承也不只在舞台上。董校臣认为,对科学家精神的宣讲还有一个宗旨:应该有“延续”。日前,北京大学工学院团委启动了“工育青芽”科创进校园活动,在北京6所中小学开展科普科创实践项目,对科学家精神的阐释,将会贯穿在“环境监测无人机的开发”等具体体验活动中。

  北京大学周培源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负责人、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发展合作办公室主任李咏梅介绍,2022年,北京大学燕南园60号楼原工学院办公场所,装修改造为周培源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同样对外开放的还有 北京大学校内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娄笑萌回忆,博物馆在2022年推出“北京大学考古100年考古专业70年”特展,其中,北京大学考古“大先生”们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叙事线索。

  关于那些和重大考古发现紧紧绑定在一起的名字的故事,不会画上句号。王蕻荃所在的博士生党支部申报了北京大学“先锋计划”学生党支部主题教育实践的重点项目,围绕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支“稽古传芳”学生宣讲团,上周刚刚完成“首秀”。王蕻荃说,“大学生讲大先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模式,接下来,宣讲的内容、场所、对象都会再拓展。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宇龙 记者 王聪聪

 编辑:肖潇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伊朗外长: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的开罗协议正式终止

当地时间20日,针对英国、法国、德国与美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上推动的伊朗核问题决议,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回应称,这些国家的举动无视伊朗的互动和善意,损害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信誉和独立性,并破坏了该机构与伊朗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极端天气成为不可忽视的心梗“加速器”

央视网消息:20日是第12个 “中国心梗救治日”,今年的主题特别关注“极端天气易引发心梗,需高度警惕”。国家气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寒潮、热浪等极端天气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心梗“加速器”,诱发作用正变...

2026年上海将增设40个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专业

央视网消息:据“上海发布”公众号消息,上海市教委介绍,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继续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继续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补充通知》,经学校申报、专家评...

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11月17日至18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

用改革疏浚发展的航道(评论员观察)

抓好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成为一项必须完成好的任务。  在线下,“百年守护”特展吸引八方来客,《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国宝文物展露真容;来线上,数字故宫“大门常打开”,文物...

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央视网消息:据生态环境部消息,2025年11月19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北京市动员会在北京召开。至此,第三轮第五批10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8个例行督察组被督察对象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动员...

哈萨克斯坦南部一房屋起火 致12人死亡

当地时间11月18日早晨,哈萨克斯坦南部图尔克斯坦州阿尔加巴斯村的一栋民宅发生火灾,导致12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儿童,另有3人被送医治疗。  据介绍,火灾发生后,火势迅速吞没整栋建筑,总过火面积约360平方米。目击者称,...

“必须作出修正!”老搭档公明党为何与高市早苗闹翻?

 中新网11月17日电 “首相高市早苗的言论非常令人震惊,为了让国民安心,必须作出修正。”日前,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对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行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齐藤铁夫在党内会议上指出,高市的言行让人不禁质疑日本政府,能...

“码”上报案、“一站式”办案 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多举措提升为民服务实效

央视网消息:公安部今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为加强执法源头管控,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确保人民群众报案“应接必接、该受必受、当立则立”。公安机关...

到2030年国有林场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将提高约5%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近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有林场的意见》。  《意见》提出力争到2030年,国有林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提高约5%,初步建成资源质量优良、生态功能稳定、产业发...

2025
11/16
19:56
浏览量: 33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