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青年谈]马卓昊:领着“心”与“志”,砥砺前行的基层团干部

[青年谈]马卓昊:领着“心”与“志”,砥砺前行的基层团干部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3-11-09 08:29:23 | 点击:29507

编者按:“青年谈”专栏,采访身边的优秀青年,分享精彩故事,展现青春风采,碰撞思想火花,激发奋斗热情。

啊111111111111.png

每日新闻网报道:(袁书航)本期访谈嘉宾:马卓昊,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职称,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先后被评为“商丘市直十大杰出青年”“商丘市十大优秀志愿者”“商丘市道德劳动模范”“商丘好人”“商丘市五四青年集体个人奖章”“商丘市模范团干部”“商丘市岗位能手”“商丘市学雷锋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学雷锋先进个人”“全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模范团干部”“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辅导员”“河南省三支一扶先进个人”,荣获全国2022年“迎冬奥 我来赛”网络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中央团校:商职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站点在您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工作,以及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马卓昊:我们商职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站点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致力于组织我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已经建立了20余处服务站点,注册青年志愿者10000余人,举办了3000余场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人数达到了8000余人次。同时,我们的志愿服务集体也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南省学雷锋先进集体”,并被授予“商丘好人”集体的荣誉称号。

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包括敬老爱老、植绿护绿、厉行节约、捐资助人、美化环境等多种形式。我们通将专业与实践结合,理论与服务结合、奉献与发展结合,强力打造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使志愿服务不断向专业化、高素质、高品质的方向发展。此外,我们也重视与社区居民、各大公益组织等的良好合作,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资源。

中央团校:您所组织参与的“三下乡”活动为农村的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您能分享一下在这过程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马卓昊:这次活动确实为当地教育事业带来了帮助。我觉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团队的志愿者们,他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让我很感动。2018年以来,先后有三百三十余名师范生奔赴井冈山参加红色支教活动,(井冈山古城小学、新城小学、井冈山保育院、宁冈希望小学、厦坪小学、井冈山碧溪小学、龙市小学、上七小学、下七小学、东上希望学校、黄坳中学、罗浮学校、井冈山毛泽东学校、宁冈中学等十几所学校)帮扶了井冈山26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生2万余名,有效缓解了革命圣地师资短缺问题,促进了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发展,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现代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强国平台报道,商丘市宣传部评为2022年度商丘十件文化大事等。

中央团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请问您在志愿服务中遇到过哪些变化和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

马卓昊:在我组织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志愿服务参与面不够广,专业性也不足。还存在供需对接不畅、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在社区、农村等基层建立志愿服务站,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建立了分类、分层的组织、人才、项目等培训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推进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建立了商职文艺志愿服务队,通过戏曲下乡、便民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环保宣传、心理疏导等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有血有肉”“接地气”的志愿文化。

中央团校:您荣获了诸多荣誉和称号,这与您在基层团组织工作中不断积极探索是分不开的,对于未来,您有哪些新的计划和打算,来推动团委工作不断创新与提升?

马卓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下一步,我们将成立两个青年志愿者服务团。第一个是科技志愿者服务团,我们将利用我校农口类专业优势,围绕乡村振兴,针对地方农业生产实际,通过开设系列讲座、技术培训、播放科普影像、专业指导等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传授农村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科学技术问题。第二个是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团,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组织深入师资力量薄弱的贫困地区为中小学开展支教等有关志愿服务,如上提到的我们到井冈山开展红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其次,我们将精心编排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访谈人:徐姗姗

访谈时间:2023年10月25日

访谈地点:中央团校


【作者:袁书航】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

记者今天(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企业信用水平保持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第三季度,  ·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安徽、北京、重庆、天津、陕西。  ·信用指数...

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共同的目标

每日新闻网深圳讯(徐小芮):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重塑、技术革命浪潮奔涌的今天,传统的竞争与合作模式正迅速失灵,河北慧林智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张德龙董事长一行与深圳市黄总、田总、曾总就精细化高端合作进行洽谈,两家企业已不再是简...

执楫破浪济苍生 岁月为证筑丰碑—追忆民营企业家马九虎的传奇人生

每日新闻网讯 作者张天林 张雯   2025年9月7初,西北罗山脚下,苍松含悲,秋云低垂。数千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亲友、同仁、受助者齐聚于此,共同送别一位用生命诠释企业家精神与大爱的传奇人物——民营企业家马九虎。八

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11月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亚投行的决定,并表示会全力协助亚投行进一步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

安全、健康颇受关注 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

记者11月3日了解到,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标准下载量、在线阅读量合计超4100万次,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近900万次。其中,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700万次,是去年前三季度下载量的10.9倍。  从...

不同地域、独具特色、历史悠久 中国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

央视网消息:10月31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中国6项遗产获粮农组织授牌。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 保护生物多样性此次获授牌的我国6项农业文化遗产身处不同地域,独具特色。河...

11月起施行,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注意!2025年11月起  将有一批新规施行  涵盖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快看看哪些将影响你我生活  ↓↓↓  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  11月10日起,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  自...

全球最大、全球首台!中国海上风电加速挺进深远海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东营成功并网发电,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机安装完成。中国海上风电接连刷新世界纪录,加速挺进深远海!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0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26...

鼓励中小学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

工人日报讯(记者于忠宁)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题,教育部日前发布10条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等。  “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措施提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

养老驿站升级,家政人员暖心

今年,北京市东城区创新推出“养老+家政”一体化服务模式,将全区48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部纳入“养老+家政”服务网络,增设“家政服务人员爱心角”,家政服务人员可以在这里喝口水、歇个脚、充个电。  近日,奔波在城市楼宇间的家...

2023
11/09
08:29
袁书航
浏览量: 2950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