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纪实现场 > 悠悠六盘山,浓浓红色情。

悠悠六盘山,浓浓红色情。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4-07-10 18:42:27 | 点击:11951

每日新闻网报道:应自治区总工会要求,为认真履行工会服务职能,做好职工疗休养工作,维护职工休息修养权,促进消费,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工会服务在身边”品牌建设,2024年7月8日由吴忠市红寺堡区总工会组织的红寺堡区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的百余名职工,在宁夏云程服务公司的带领下来到宁夏固原隆德红军长征纪念馆。

图片3.png 

此次疗休养活动对职工们来说是一次放松身心的过程,活动当天六盘山翠绿叠嶂,轻雾缭绕。一场微濛细雨过后,弥漫的大雾将整个山体包围着,在清新凉爽的空气中职工们坐旅游大巴顺着山道盘旋而上。在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职工们驻足于一幅幅画卷和雕塑前认真聆听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令人感动的红色革命故事,有的眼睛湿润了。

图片4.png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长征。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红军跨越万水千山,翻越雪山草地,冲破重重困难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保存和壮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力。

图片5.png 

宁夏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会师地和西征的主战场,是我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地。1935年8月和10月,红二十五军和中央红军先后经过六盘山地区,深入宣传党的宗旨和抗日主张,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回汉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1936年5月,红一方面军西征甘肃、宁夏,在宁夏同心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使宁夏成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10月22日,西征宁夏的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西吉将台堡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图片6.png 

“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气吞山河的壮丽词篇《清平乐·六盘山》使之享誉中外,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胜利之山图片7.png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对党的光辉历程的回顾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图片8.png 

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傍晚时分疗休养人员在总工会主任朱佩琦的亲自带领下来到隆德盘龙山庄入住。盘龙山庄位于两省三县五乡交界处,河里蛙叫山上鸡鸣,让疲惫缓缓消散。傍晚时分,山庄的一座座错落有致小木屋隐居在青青绿意中彰显浪漫色彩。

图片9.png 

暖锅是固原隆德的一大特色美食,恰巧在阴冷的天气里有一顿这一的美食,安顿着味蕾也温暖着灵魂。晚上住在山水环绕的小木屋里,是回归自然的惬意是放飞儿时梦想的记忆。

图片10.png 

2024年7月9日经过一夜的休息,疗休养职工精神抖擞开始了第二天的体验活动,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来到了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20公里处的葫芦河东岸的将台堡。这里曾是红军会师的地方。

图片11.png 

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是为纪念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于1996年10月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的。纪念碑座落在将台堡内东侧,碑高22.5米,背面是中共西吉县委、政府撰写的碑文,碑的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象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碑身下部浮雕8组代表中国革命胜利的图案。站在纪念碑前疗休养人员肃然起敬,一幕幕历史的回忆录激励着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图片12.png 

从古至今,钱币都是人们进行交易活动的媒介,从古老的贝币、刀币到圆形方孔的铜钱铁钱,再到后来的纸币,每一次钱币的变迁,其中都藏着太多的故事。宁夏西吉县地处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咽喉要道,自古商贾南来北往,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古钱币。因古址古迹遍布、文物出土颇丰、钱币收藏多全、而被誉为“文物宝地”和“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

大家在导游的带领下在一声声唏嘘,一阵阵叹息中探秘古钱币博物馆,感受文化瑰宝绽放的光彩和折射的魅力。图片13.png

此次由吴忠市红寺堡区总工会牵头组织的职工疗休养活动让平时忙碌在一线的职工有了走进大自然,感受红色革命文化和祖国文化瑰宝的机会,让他们身心达到了放松,这既是对他们身体的疗休养,也是对她们心灵的一次给氧,同时也是促进宁夏经济发展,更是对宁夏乡村振兴强大的助力。

编辑:芋圆 审核:同期声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层林尽染 黄河岸畔“上新”初冬调色盘

 山西运城市平陆县黄河岸畔的初冬“颜值”再度飙升。黄河碧波荡漾,与岸边的红土林共同构成一个天然调色盘。空中俯瞰,金黄的林木或立于水岸或探于波中,蜿蜒的道路、横跨的桥梁点缀其间,将自然野趣与人文痕迹巧妙融合,为大地晕染出灵...

大语言模型仍无法可靠区分信念与事实 为高风险领域应用敲响警钟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在最新一期《自然·机器智能》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提醒:大语言模型(LLM)在识别用户错误信念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仍无法可靠区分信念还是事实。研究表明,当用户的个人信念与客观事实发生...

网购退货乱象倒逼商家出“奇招” 巨型吊牌能否整治“穿完就退”

正值“双11”电商大促,近日,一则“巨型吊牌防退货”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巨型吊牌是电商商家为应对恶意退货设计的商品标识,大多采用A4纸规格的偏硬材料制作,通过尺寸与材质增加穿着不适感,进而降低消费者上身外出后申...

“肝脆蒜了”爆火!这种吃法,不仅好吃还不伤身?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在尝试一种很特别的吃法——被称为“肝脆薯了蒜了”。  视频中,博主们将搭配好的食物一口咬下,表情夸张地表示“上头”“绝配”。不少人跟风尝试过后,都表示解锁了“神仙吃法”。还有一些博主称,其实这种吃...

习近平同萨摩亚国家元首图伊马莱阿利法诺就中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习近平同萨摩亚国家元首图伊马莱阿利法诺就中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李强同萨摩亚总理拉乌利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萨摩亚独立国国家元首图伊马莱阿利法诺互致贺电,庆祝中萨两国建交50周年...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 如何影响你我?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这将如何影响你我的养老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范围一致,扩大至全国,试点期...

黄历解读实为带货铺路 专家:平台应加大审查力度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今日宜求职,穿蓝色上衣能提升成功率……”“今日不宜出行,换上我发你的五行壁纸,破霉运”“加入粉丝群,可进一步获取专属运势分析”……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一类自称“电...

“开板”迎客!一季到四季、小众到大众 冰雪运动边界拓展释放消费新潜力

央视网消息:随着气温的逐渐走低,在河北张家口崇礼区,冬奥小镇又迎来两家大型室外滑雪场开放,今冬的冰雪季随之开启。  这里是举办了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云顶滑雪公园,11月1日开始雪场正式对外营业。目前,河北崇礼区已经有...

种足、种好、种优 “稻麦衔接”抢农时夯实2026年夏粮丰收基础

央视网消息: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冬小麦主产区。前段时间,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河南水稻收割推迟。然而冬小麦播种在即,如何抢回农时?  在河南新乡原阳县的稻田里,植保无人机正低空飞行在稻田里,均匀撒下冬小麦的种子。  原阳县沿...

“亚太地区保持长期繁荣的重要保障”——访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

“开放与合作是亚太地区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亚太经合组织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为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包容性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

2024
07/10
18:42
浏览量: 119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