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纪实现场 > 燕麦、荞麦、藜麦……全谷物食品如何更多走上餐桌?

燕麦、荞麦、藜麦……全谷物食品如何更多走上餐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时间:2025-11-13 08:22:41 | 点击:380

你经常吃燕麦、荞麦、藜麦吗?又是否了解哪些食物是全谷物食品?

  所谓全谷物食品,是以全谷物为主要原料制成、全谷物含量达到一定比例的食品。2024年底,七部门印发《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旨在增加全谷物供给与消费,助力节粮减损,促进营养均衡,提升粮食安全保障和人民健康水平。

  如何让更多全谷物食品走上餐桌?近期以来,“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消费端:全谷物消费有较大提升空间

  “全谷物是天然的‘营养素包’”“全谷物中的B族维生素、矿物元素等微量营养成分比精制谷物多40%至90%,富含膳食纤维”……王女士最近了解到这些知识后,想将家中主食换成全谷物,但事情比预想的要麻烦一些。

  “煮的时间很长,不如平时煮米饭、面条来得快。糙米煮粥大概要一两个小时,或提前浸泡半小时以上,而普通大米只需要半小时。”王女士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谭斌介绍,精制谷物比全谷物口感更好、更易保存。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已形成“精米白面”的精制谷物消费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

  “糙米、胚芽米营养价值高,但销量不太好,因为口感不佳、饱腹感强,如果不提前浸泡很难煮熟,很多消费者倾向于把它当成减肥产品。”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售货员说,“如果消费者注重口感,我就会推荐好烹饪、更柔软的燕麦。”

  增加全谷物供给与消费,既能促进营养均衡,也可助力节粮减损。然而,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不足1%,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消费者全谷物认知状况报告(2021)》显示,消费者对全谷物的认知水平整体不高,仅有24.6%的消费者能准确识别全谷物,95%的消费者对全谷物的营养价值认识不全面,仅有不足15%的消费者知道每天该吃多少全谷物。

  一些消费者说:“对全谷物产品的认知不多,常见的只知道糙米和全麦面包。”记者注意到,不少售卖全谷物产品的商超、电商平台也没有明显的宣传提示。

  也有消费者表示,市场上部分产品打着“全麦”“杂粮”旗号,但实际全谷物含量不达标,难以通过外观、标签准确判断。

  供给端:创新推出更多高品质全谷物食品

  在电商平台,以免泡快煮扁粮、煮粥杂粮、即食麦片、全麦产品等为主的全谷物产品琳琅满目,销量靠前的几家全谷物产品月销超过1万单。记者在多地数家大型连锁超市也看到,全谷物产品种类相对丰富。

  国内一家烘焙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以全麦、燕麦、黑麦面包等为代表的全谷物产品在烘焙领域逐渐流行,消费整体呈增长势头,但相对而言,局面还未打开。

  贵州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该超市在全省近50个经营门店数据来看,2024年全年销售全谷物类产品约38000公斤,仅占全粮食品类的0.12%。

  为进一步推动全谷物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供需适配的全谷物产业发展格局,多地企业通过推动全谷物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创制更符合大众消费特点和习惯的全谷物食品。

  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粮食储藏与减损团队主导研发的高品质全麦粉及全麦面制品制备技术,现已推广应用。烟台、青岛等地企业利用这一技术,实现了速冻全麦面饼、全麦挂面、全麦粉、全麦吐司等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市场反响良好。其中,全麦挂面于9月下旬投产,第一批约5吨货品销售一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粮食储藏与减损团队负责人龚魁杰说,主打健康理念的全谷物、全麦等产品更多进入市场,是发展适度加工的生动案例。

  “以小麦为例,借助技术手段使其副产物得到食物化利用,可达到和普通小麦粉的品质、口感、细腻度一致的水平,且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含量高,有益于人体健康。”龚魁杰说,新技术有很大应用空间,有望让小麦食物化利用率提升到90%左右。  

  “我们公司种植了千余亩红米。红米富含膳食纤维和氨基酸等微量元素,有利于健脾消食、防止贫血。”安徽省太湖县泉之道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根说,红米产量低、种植成本高,如果直接作为主食,口感一般;为适应年轻消费者需求,公司自建了烘焙工厂,研发了红米酥饼等20余款产品。

  优供给利消费,实现健康与节粮双赢

  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有利于促进居民营养健康消费,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的核心目标是加快我国全谷物食品产业的发展,力争用10余年时间,大力提升我国居民的全谷物消费占比。”谭斌说。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专家王晶晶建议,加大对全谷物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消费全链条中的环境效应、营养健康效应及粮食安全效应的分析;加快全谷物术语、分类、标示及检验检测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加强全谷物原料、全谷物主食品及全谷物方便食品等标准的制修订。

  业内人士建议,可在稻谷、小麦等原料富集区布局产业园区,整合“种植—加工—物流”资源,建设标准化原配料供应基地。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培育链主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如在山东德州、滨州、泰安等粮食加工大市,一些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提升改造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延长研磨取粉道数,大幅提升小麦出粉率,并推出“粗磨”“全麦”系列产品,让营养健康与节粮减损实现双赢。

  “推动全谷物产业发展是系统工程。”谭斌建议,在生产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全谷物新产品的同时,可通过开展全谷物宣传引导行动,加强多渠道、多主体、多场景的全谷物科普活动,加快形成并发布全谷物营养健康科学共识,倡导全谷物膳食健康消费。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如何既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又让“蓝天常在”?多地探索清洁供暖新方式

央视网消息:随着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采暖季,我国也进入到每年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期。如何既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又能让“蓝天常在”?甘肃多地不断探索清洁供暖的新方式。今年供暖季,位于甘肃兰州城关区的这个雁儿湾污水源热泵站...

1036亿元,加快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护航”学子求学之路

央视网消息:国家开发银行20日宣布,已经全面完成所承办的2025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今年共向70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036亿元。贷款学生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手机客户端等渠道查询发放结果。作为国...

教育部:全力促进2026届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

央视网消息:据教育部网站消息,11月19日,教育部“金秋启航”校园招聘暨京津冀地区202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招聘会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联动三地就业岗位资源,实现跨区域人才精准对...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经济安全专题课程教学指南发布

央视网消息:据教育部网站,近日,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等单位指导下,全国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研制形成《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经济安全专题课程教学指南》,在高校教师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班(第二期)正式发布,同时发至各地教育部门...

诸多完整产业链“世界之最”强底气!如何用好超大规模市场?| 观察↓

央视网消息: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规模空前。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截至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

1.02万亿元、20%,有“量”有“质”!“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央视网消息:2025年前10个月,广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1.02万亿元,这是广州市首次在10个月时间内突破外贸万亿元大关。其中,出口增长超20%,增速位居全国主要外贸城市首位。  据广州海关统计,2025年前10个月,广州...

“湾区造”展现粤港澳融合发展成果

连日来,记者深入十五运会现场采访,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满眼都是“湾区造”。从广州锐丰音响公司的智能音响系统、深圳优必选公司的机器人“乐师”,到佛山万家乐公司的火炬、东莞哈一代玩具公司的全运会主题“潮玩”,再到香港体育馆的无...

大湾区自驾实现“双向奔赴”

十一月十五日上午,香港机场管理局在香港口岸自动化停车场举办欢迎仪式,迎接“粤车南下”旅客。  郭 辛摄(新华社发)  11月15日零时,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灯火通明。随着一辆粤C车牌私家车驶入出境车道并接受查验,备受期...

@创业者 关于创业普惠政策,一文为你划重点→

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创业者,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了多种创业支持政策,精准帮扶,激活创业活力。黑龙江哈尔滨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其创办的小微企业,分别提供最高额度不超过20万元和300万元的创业...

谁能申领一次性求职补贴?人社部解答

中新网11月17日电 谁能申领一次性求职补贴?人社部11月17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作出解答。  对在毕业学年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

2025
11/13
08:22
浏览量: 38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