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纪实现场 > 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5-11-16 19:39:04 | 点击:291

走进安徽某叉车企业的智能制造车间,AGV小车有序穿梭,自动完成物料搬运、配送等任务;在车架焊接工序,智能机器人精准确定焊接点位、自动高效进行焊接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改造,该企业车间内各设备实现了高速、稳定通信,生产线物流运转效率提升15%;焊接稳定性和焊接效率大幅提高,用工成本显著降低。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铿锵有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持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1%,较2024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且已连续32个月超过30%。

  这正是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缩影。“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全球“再工业化”和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数字化是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建立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产业根基。

  近年来,我国数智技术发展势头强劲,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众多企业纷纷建立自动化生产线、打造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场景不断涌现,带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

  在河南郑州某煤机企业工厂内,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无人车灵活穿梭,机械臂挥舞翻转,抓取、切割、拼装、焊接等动作一气呵成;在湖北荆州某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工业相机实时捕捉产品高清图像,AI视觉检测系统瞬间完成缺陷判定,精准剔除不良产品;在浙江绍兴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字化车间里,制造执行系统大屏上,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全流程数据一目了然;在江西九江某金属制品企业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装配零部件,生产大屏幕上各项数据实时更新,生产全流程一键可控……

  数字化转型不仅体现在工厂的智能化改造上,更体现在先进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中。乘着数字化转型的东风,越来越多先进制造企业向“新”而行,聚能起势,为更多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持续推动产业由“制造”变“智造”。

  在浙江嘉兴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多关节机械臂正在进行轨迹调试,机械手精准抓取工件,在模拟生产线上完成搬运、装配等一系列动作;工程师紧盯控制屏上的数据波动,不时调整参数,确保机器人达到最优性能。据了解,该企业的机器人已走进多家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车间,使企业实现“机器换人”,持续发挥降本增效作用。

  在河北石家庄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工厂内,头长“触角”、身藏“眼睛”的无人驾驶洗扫机在道路上穿梭,精准躲避障碍物,自动清扫、排污、充电。“当前,工厂在产未交付产品订单超5亿元,生产计划已排到明年1月份。”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智能化产品广受欢迎,企业加速向“新”向“智”转型,生产智能化产品,有助于推动更多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进入攻坚期,但技术短板、经济障碍、组织惯性等问题制约转型进一步深入。”在王超看来,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在“点、线、面”三方面下功夫:在“点”上,推广“小快轻准”的低成本方案,快速解决转型痛点;在“线”上,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在“面”上,建设产业集群“工业大脑”,实现区域资源集约赋能。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刚认为,要通过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推动全要素智能化,驱动产业效能提升;将生成式AI融入产品研发环节,推动技术升级,加快产品迭代速度;依托工业互联网、云服务等平台实现全流程数智化贯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重塑产业生态。

 编辑:肖潇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如何既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又让“蓝天常在”?多地探索清洁供暖新方式

央视网消息:随着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采暖季,我国也进入到每年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期。如何既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又能让“蓝天常在”?甘肃多地不断探索清洁供暖的新方式。今年供暖季,位于甘肃兰州城关区的这个雁儿湾污水源热泵站...

1036亿元,加快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护航”学子求学之路

央视网消息:国家开发银行20日宣布,已经全面完成所承办的2025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今年共向70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036亿元。贷款学生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手机客户端等渠道查询发放结果。作为国...

教育部:全力促进2026届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

央视网消息:据教育部网站消息,11月19日,教育部“金秋启航”校园招聘暨京津冀地区202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招聘会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联动三地就业岗位资源,实现跨区域人才精准对...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经济安全专题课程教学指南发布

央视网消息:据教育部网站,近日,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等单位指导下,全国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研制形成《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经济安全专题课程教学指南》,在高校教师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班(第二期)正式发布,同时发至各地教育部门...

诸多完整产业链“世界之最”强底气!如何用好超大规模市场?| 观察↓

央视网消息: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规模空前。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截至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

1.02万亿元、20%,有“量”有“质”!“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央视网消息:2025年前10个月,广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1.02万亿元,这是广州市首次在10个月时间内突破外贸万亿元大关。其中,出口增长超20%,增速位居全国主要外贸城市首位。  据广州海关统计,2025年前10个月,广州...

“湾区造”展现粤港澳融合发展成果

连日来,记者深入十五运会现场采访,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满眼都是“湾区造”。从广州锐丰音响公司的智能音响系统、深圳优必选公司的机器人“乐师”,到佛山万家乐公司的火炬、东莞哈一代玩具公司的全运会主题“潮玩”,再到香港体育馆的无...

大湾区自驾实现“双向奔赴”

十一月十五日上午,香港机场管理局在香港口岸自动化停车场举办欢迎仪式,迎接“粤车南下”旅客。  郭 辛摄(新华社发)  11月15日零时,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灯火通明。随着一辆粤C车牌私家车驶入出境车道并接受查验,备受期...

@创业者 关于创业普惠政策,一文为你划重点→

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创业者,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了多种创业支持政策,精准帮扶,激活创业活力。黑龙江哈尔滨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其创办的小微企业,分别提供最高额度不超过20万元和300万元的创业...

谁能申领一次性求职补贴?人社部解答

中新网11月17日电 谁能申领一次性求职补贴?人社部11月17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作出解答。  对在毕业学年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

2025
11/16
19:39
浏览量: 29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