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十四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上图,对耕地数量严格考核问责。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了2800万亩。
作为提高耕地质量的有力抓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十四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超过了7000亿元。2020年,中央财政亩均投入标准提高到了2000元以上。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多地区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
此外,退化耕地治理也在积极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黑土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性耕作、土壤侵蚀防治、肥沃耕层培育等措施,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累计保护黑土地超过4亿亩次,治理侵蚀沟3.3万条,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我国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正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更好、更健康营养。
通过扎实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持续提高,畜禽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明显提升。2024年年底,肉蛋奶等畜产品总量已经达到1.75亿吨,比2020年增加2778万吨,增长18.8%。
我国人均肉类、禽蛋年消费量分别达到72公斤、25公斤,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奶类年消费量已经达到40.5公斤,比2020年提高2.3公斤。
通过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科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打造“蓝色粮仓”。
2024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达到7358万吨,这比2020年增长12.3%,水产品总产量持续36年居全球第一。当前,鱼、虾、蟹、贝等各种水产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足。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种植业设施面积达到4000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了2亿吨,基本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在食物开发来源途径不断拓展的同时,我国居民食物营养健康水平更加均衡。据专家测算,城乡居民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接近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