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河南新密:从“黑”到“绿” 能源 “转身”让支柱产业拓宽国际市场

河南新密:从“黑”到“绿” 能源 “转身”让支柱产业拓宽国际市场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18 09:04:26 | 点击:848

【绿色中国】河南新密:从“黑”到“绿”能源“转身”让支柱产业拓宽国际市场

图为伏羲山上分布的“大风车”。 新密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郑州4月17日电 题:河南新密:从“黑”到“绿” 能源 “转身”让支柱产业拓宽国际市场

作者:杨大勇 程艺涵

4月的河南新密市伏羲山,绿树伴着各样的花儿,如同一幅多彩的画卷。山上20台白色的“大风车”迎风旋转。这些年发电量达11000万千瓦时的发电机组是当地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的写照。

提起这些“大风车”,该地风电站技术员徐建峰每每想起安装时的情景,心里就有些发酸。但看到这些“大风车”带来的益处,心中又有说不出的快乐。

“刚接手项目的时候,正值寒冬,为了能尽快发电,队员们在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情况下,顶着皑皑白雪,抬着设备,奔走在检修道路上。”徐建峰说,手冻得僵住时,就捧起雪在手里摩擦,使手柔软一些,能拿得住东西,直到风机正常运行才如释重负。

如今,这些发电机组与燃煤电厂相比,以供电煤耗每千瓦时307克计,每年可节约标煤3.37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合计500余吨,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灰渣和废水排放。每当看到这些数字,徐建峰和他的队友们心中洋溢着自豪。

“火力发电的原材料是煤,这对新密来说,曾是个沉重的数字。而风电以及其他新能源的利用,大大改观了这一现状。”该风电站站长郭亮说。

新密市曾是全国知名的“煤城”,是产煤大县,也是用煤大县。从“黑”到“绿”,该市能源“清洁转身”,也曾经历过阵痛。

新密市耐火材料行业作为新密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国家耐火材料产业基地”“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产品涵盖钢铁、水泥、玻璃等9大门类,这些企业都曾是以煤作为燃料。

如何实现耐火材料企业“转身”清洁能源?新密采取了联合重组、淘汰产能、清洁生产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关闭淘汰2300多座能耗高、污染重的燃煤窑炉。全市耐材企业原来500多家,目前保留305家。

“起初,许多企业主对煤改气不理解、不愿改。”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密分局工作人员说,以前的耐火材料企业以煤炭为燃料,设备简陋,污染严重。如今,经过治理,耐火材料企业“转身”清洁能源,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双赢,为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今,新密市耐火材料产量900万吨,专项整治后直接减少燃煤200万吨,减排烟尘10750吨、二氧化硫16640吨、氮氧化物21395吨。河南凯翔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经过技改后的生产线比过去更环保,耗能也比之前下降30%左右。

从“黑”到“绿”的能源升级,让新密耐火材料“浴火重生”,不但没有改变其在当地支柱产业的地位,反而以能源更新为契机,更新技术,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企业也不断壮大。

据知,该地耐火材料企业不断拓宽国际市场,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并向东南亚、中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新密还与国家铁路运输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增设特色耐材中欧专列。产品出口在全省独领风骚,被国家命名为“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

风力发电、耐火材料企业煤改气是新密清洁能源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为打造“零碳新密”的缩影。与此同时,2021年新密市还被列入河南省66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市。

走进新密市大隗镇,村居屋顶上、企业厂房上,错落有致的太阳能光伏板,是新密市清洁能源利用的真实写照。

图为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 新密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 新密市委宣传部供图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是资产收益的有效方式,在光伏建设的同时公司也会同时配置储能装置,更好地利用绿色电能为企业节约用电。”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卢晓伟说,装上太阳能发电板既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又保护了环境,还能减少资金的支出,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让新密市工商业、农户享受到‘阳光福利’的同时,也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既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新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完)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1∶1预演 东风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演练 迎接神二十航天员回家

按计划,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昨晚(11月2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傍晚,搜救回收地面搜救力量搜...

中国公民持有效澳大利亚签证今起可免签入境新西兰

新西兰移民局11月3日宣布,自今日起,中国护照持有者如从澳大利亚入境,且持有有效澳大利亚旅游、工作、学生或家庭签证,可免签入境新西兰,最长停留3个月。免签政策将试行12个月。  新西兰移民部长埃丽卡·斯坦福当日表示,此举...

主力战机登场、后舱视角拍摄、实训场景曝光 空军高燃征兵宣传片震撼发布,快来围观~

央视网消息: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空军政治工作部联合制作的征兵宣传视频《大国之翼同风起》正式登陆全国院线,以光影之力传递空天担当,向广大青年发出参军邀约。宣传视频采用先进8K电影机技术,对运-20、歼-20、歼-16...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

新华社快讯: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从“海燕”到“波塞冬” 俄密集官宣捷报有何考量?

从成功试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到首次用“起动发动机”从潜艇上射出“波塞冬”无人潜航器,俄罗斯近期新武器研发动作频频。俄方此时密集官宣捷报有何用意,又向战略对手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波塞冬”无人潜航器试验成功  当地时间...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9%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据对全国8.1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5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58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其中,文化新业...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较快增长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潘旭华解读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据。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持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

铭记台湾光复历史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球多地举办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全球多地陆续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出席纪念活动的各方人士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任何时候都不容任何势力歪曲篡改。中国人民一定能够...

前三季度物流需求总量稳步增长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月29日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物流运行数据。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生产相关物流需求稳步扩张,消费物流需求潜力有序释放。前三季度,我国物流运行呈现“稳中加快、质效双升”的发展态势...

“为亚太区域合作持续注入动力”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持续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与共同发展,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署理主席陈家兴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亚太经合组织的独特价值在于机制的灵活性与...

2023
04/18
09:04
浏览量: 84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