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03-30 18:14:58 | 点击:36274

      每日新闻网河南讯  王安阳  李敏谦   在河南洛阳这座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有一座独特的博物馆——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闪耀着金石学的光芒。而这背后,离不开博物馆主人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

1.jpg

     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单位——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一家集中展示历史文字类的专题性非国有博物馆。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由朱晓杰、朱晓辉兄弟创办,位于洛阳市龙门大道1号中国国花园内。博物馆主要从事文字类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等工作。

      博物馆的主人朱晓杰、朱晓辉兄弟是对金石学怀有深厚热爱与敬意的学者。多年来,他们致力于收集、整理和展示金石学史料,为传承和弘扬这一古老的学问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2.jpg

      为了获取珍贵的金石学史料,他们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全国各地。无论是古老的藏书楼、私人收藏者的密室,还是偏远的乡村和旧货市场,都留下了他们探寻的足迹。他们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专业的知识,在众多的文物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金石学资料,将它们一一带回洛阳。

      然而,收集只是第一步,整理和研究这些史料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朱晓杰、朱晓辉常常在堆满书籍和资料的工作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仔细比对每一块金石拓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力求准确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每一个文字的考证、每一段历史的追溯,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3.jpg

      在展示方面,朱晓杰、朱晓辉也花费了诸多心思。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金石学的魅力,他们精心设计展览布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让古老的金石文字“活”起来。同时,他们还组织专业的讲解团队,为参观者提供详细而生动的解说,使人们能够深入领略金石学的博大精深。

4.jpg

      为了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朱晓杰、朱晓辉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他们与国内外的学者、博物馆进行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专题展览,将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通过这些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金石学,对这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jpg

      此外,朱晓杰、朱晓辉还注重培养新一代的金石学爱好者。他们经常在博物馆内举办讲座和培训活动,向年轻人传授金石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金石学这一古老的学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6.jpg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采用实物资料和图文解说等形式布展,展览内容主要分为:河洛名碑拓片、馆藏历代石刻、汉晋刻文砖铭、北魏削文瓦铭、文字拾珍、古籍善本。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藏品以甲骨、简牍、秦汉印玺、汉晋砖铭、北魏瓦铭、历代碑刻、古籍善本、历史研究史料、金石学史料和河南地方史料为主。

7.jpg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馆藏历代名碑拓本300余品、历代石刻200余种(包括东汉黄肠石、汉魏石经残石、汉画像残石、唐宋经幢、历代墓志、宋元地券等)、汉晋刻文砖铭500余品、北魏时期的削文瓦铭5000余品。这些藏品的分布范围涵盖了中华文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是研究中国古代翰墨文章、书法艺术的资料宝库。

      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力量积极推动下,我国非国有博物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截至2018年底,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5354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600余家,占比达29%。

08.jpg

      非国有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领域弥补了国有博物馆的空白,在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明成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民间收藏从“私家珍藏”到“社会共享”的文化自觉和境界提升。

      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下属专业委员会,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间的沟通协作与资源整合,促进非国有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在文博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专委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协调作用,团结广大非国有博物馆,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河南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金石学的窗口。他们的付出不仅让珍贵的金石学史料得以展示和传承,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文化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在他们的引领下,相信金石学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唐玲

【作者:王安阳 李敏谦 】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主力战机登场、后舱视角拍摄、实训场景曝光 空军高燃征兵宣传片震撼发布,快来围观~

央视网消息: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空军政治工作部联合制作的征兵宣传视频《大国之翼同风起》正式登陆全国院线,以光影之力传递空天担当,向广大青年发出参军邀约。宣传视频采用先进8K电影机技术,对运-20、歼-20、歼-16...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

新华社快讯: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从“海燕”到“波塞冬” 俄密集官宣捷报有何考量?

从成功试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到首次用“起动发动机”从潜艇上射出“波塞冬”无人潜航器,俄罗斯近期新武器研发动作频频。俄方此时密集官宣捷报有何用意,又向战略对手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波塞冬”无人潜航器试验成功  当地时间...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9%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据对全国8.1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5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58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其中,文化新业...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较快增长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潘旭华解读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据。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持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

铭记台湾光复历史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球多地举办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全球多地陆续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出席纪念活动的各方人士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任何时候都不容任何势力歪曲篡改。中国人民一定能够...

前三季度物流需求总量稳步增长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月29日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物流运行数据。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生产相关物流需求稳步扩张,消费物流需求潜力有序释放。前三季度,我国物流运行呈现“稳中加快、质效双升”的发展态势...

“为亚太区域合作持续注入动力”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持续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与共同发展,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署理主席陈家兴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亚太经合组织的独特价值在于机制的灵活性与...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 双方自贸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28日,中国和东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议定书签署后,双方将分别履行各自核准程序,推动议定书尽早生效实施。3.0版升级议定书共涵盖...

一见·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开放”是生命线?

 “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擘画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曾作出这一重要论断。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在即,地区各方思考如何在动荡国际形势下应变局、谋未来,中国理念的引领价值进一步彰显。  看历史,开放...

2025
03/30
18:14
王安阳 李敏谦
浏览量: 3627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