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咖啡师 割草工 “具身智能”在机器人谷练就新本领

咖啡师 割草工 “具身智能”在机器人谷练就新本领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7-26 14:48:42 | 点击:920


  央视网消息:今天的《年中经济观察》,走进深圳一条充满未来感的“创新走廊”。十多公里的道路上,汇聚了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企业和顶尖的科研人才,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被业界誉为“机器人谷”。这些灵巧的“钢铁伙伴”,如何突破想象边界,进入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走进“机器人谷”

  看“具身智能”新应用

  在机器人谷,高度智能化的应用场景随处可见。记者走访发现,相比往年,今年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正将研发方向聚焦于行业化与专业化,深入餐饮、工业、运输等垂直领域。通过行业化设计,机器人的操作与应用能更契合特定领域需求,效率提升两成以上。

  在机器人谷,咖啡都是由机器人制作的。调咖啡、打奶泡、拉花,操作流利,动作干净,从业务能力上看,这个机器人就像一个“老师傅”。

   越疆科技高级市场经理 王鹤儒:每一杯都高度一致,这跟人工有很大不同。我们当时请的各种资深的咖啡大师,我们通过人工智能学习完成的。

  这里的机器人服务远不止于咖啡,更能胜任多种任务。

  这个像玩具赛车一样的家伙,事实上是一个拥有50多项专利的割草机器人。扫描周边环境后,在割草过程中,它还会根据周围的物品,自动进行避障。

  眼下,像这样已经开始上岗干活的“机器人”已经非常常见,它们不仅能高效完成日常场景中的基础任务,更在专业化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产业链协同练“内功”

  打造机器人硬本领

  智能割草机器人是“机器人谷”里很有代表性的一款产品。这些机器人集成了“机器人谷”内产业链上下游各种新技术,协同研发、畅销海外。

  在这家科技公司的测试场,记者看到了最新一代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工作场景。只需要几十秒对环境进行快速扫描,机器人就可以自主规划路线,精准执行割草任务。支撑这种高度自主能力的,是多项前沿技术的融合。

   库犸科技产品经理 殷承凯:通过天上的卫星定位,可以看见它上面的激光雷达以及视觉摄像头,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传统割草方式,无论是手推式、骑乘式,还是早期需埋设边界线的机器人,都存在维护成本高、操作烦琐、适应性差等痛点。而要攻克这些难题,单靠一家企业难以实现,必须依靠谷内多家企业的合力。

   库犸科技产品经理 殷承凯: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搭载视觉系统,它无法识别障碍物。

  转机得益于深圳机器人谷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优势——这家公司很快找到了距离不到5公里的定位设备供应商。在双方协作下,机器人的避障识别能力得到提升,定位精度也提升4到5倍。而这样的合作并不是个案,供应商在配合过程中,也能根据实际需求优化自身技术,实现共同进步。

   库犸科技品牌负责人 冯宇晴:大概70%的制造商都可以在深圳“机器人谷”解决,90%的生产可以在深圳解决。从样品创意的策划到样品真正落地,不到10天就可以达成。

  在这十几公里的“机器人谷”里,有的企业提供核心部件,有的优化技术方案,有的完善生产环节,大家既是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又在相互配合中共同提升本领,最终让机器人的本事越来越强,也让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不断攀升。


  校企联合

  打通产学研“最后一米”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许多企业和高校就隔着一条马路,实验室的新想法转眼就能拿到工厂试验,学生的小发明直接对接产业的需求。这种“门对门”的产学研融合,正是“机器人谷”里创新不停歇的另一个密码。

  在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记者刚见到洪锦奕时,他正准备为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寻找升级配件,以备战下个月在深圳举行的机甲大赛。

   南方科技大学学生 洪锦奕:如果没有零件,我们校园门口就会有很多企业,可以找他们。这些企业也很愿意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像采购或者一些代码咨询,甚至是加工。

  这种“校内基础支撑、校外资源协同”的模式,正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在学校的机器人测试场里,记者看到了学生们自研出来的机器人,这些新点子、新发明,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瞄准了眼下产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的需求像“订单”一样送到校园,高校的研发就有了精准的方向。

   南方科技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 陈亮名:我们课程的设置,包括项目的设置,很多是来源于这个产业,这样就能够很好做到产学研的转化。

  大疆RoboMaster高级运营总监 杨明辉:我们比赛规则会基于产业最前沿的需求,做一些微调,倒逼学生要掌握机器视觉、自动算法,掌握相应的产业知识。

  眼下,在“机器人谷”,创新不是单打独斗,产业链的聚集,让“谷民们”受益颇多,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扎根于此。

   深圳市迈特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余浩:5公里之内,上游有高端的高校实验室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下游各类的机器人,我们已经和十几家企业达成合作。

   深圳模力营AI生态社区运营负责人 贺飞:我们已经落地了两个孵化空间,总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空间内已经有超过50家的初创企业入驻,第三批还有4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入驻。

  截至目前,深圳市南山区集聚了200多家机器人优质企业,其中上市企业1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0余家,工业百强8家。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已集聚7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李娟:产学研一体化是“机器人谷”独有的特色,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这里有大量的企业在谷里共生共存,企业和科研机构“门对门”,人才和科研成果深度融合,这样的集聚让机器人加快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速度。

  创新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从割草机器人的精准避障到校园里的机甲创新,机器人谷的故事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创新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当零件供应商、制造商、科学家、学生在这十几公里的空间里拧成一股绳,机器人的本领自然越来越强,产业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监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朱江 王世玉

  记者丨张丛婧 何俊儒 宝安融媒 杜泳琪 光明融媒 游高聪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撸猫、喂养、夹豆腐,不在话下!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遍地开花 催生消费新业态

央视网消息:“具身智能”从字面理解是“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为“大脑”赋予了“身体”,使得它们拥有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11月3日,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真...

朝鲜将为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前委员长金永南举行国葬

新华社平壤11月4日电(记者冯亚松 王超)据朝中社4日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前委员长金永南3日因病去世,享年97岁。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4日凌晨前往吊唁。  报道说,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国务...

1∶1预演 东风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演练 迎接神二十航天员回家

按计划,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昨晚(11月2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傍晚,搜救回收地面搜救力量搜...

中国公民持有效澳大利亚签证今起可免签入境新西兰

新西兰移民局11月3日宣布,自今日起,中国护照持有者如从澳大利亚入境,且持有有效澳大利亚旅游、工作、学生或家庭签证,可免签入境新西兰,最长停留3个月。免签政策将试行12个月。  新西兰移民部长埃丽卡·斯坦福当日表示,此举...

主力战机登场、后舱视角拍摄、实训场景曝光 空军高燃征兵宣传片震撼发布,快来围观~

央视网消息: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空军政治工作部联合制作的征兵宣传视频《大国之翼同风起》正式登陆全国院线,以光影之力传递空天担当,向广大青年发出参军邀约。宣传视频采用先进8K电影机技术,对运-20、歼-20、歼-16...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

新华社快讯: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从“海燕”到“波塞冬” 俄密集官宣捷报有何考量?

从成功试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到首次用“起动发动机”从潜艇上射出“波塞冬”无人潜航器,俄罗斯近期新武器研发动作频频。俄方此时密集官宣捷报有何用意,又向战略对手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波塞冬”无人潜航器试验成功  当地时间...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9%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据对全国8.1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5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58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其中,文化新业...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较快增长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潘旭华解读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据。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持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

铭记台湾光复历史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球多地举办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全球多地陆续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出席纪念活动的各方人士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任何时候都不容任何势力歪曲篡改。中国人民一定能够...

2025
07/26
14:48
浏览量: 92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