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西盟佤族织锦:传统现代有机结合 打造文化惠民品牌

西盟佤族织锦:传统现代有机结合 打造文化惠民品牌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12-03 19:01:30 | 点击:6982

  佤族织锦非遗传承人李宪兰(右)在非遗工坊内教授织锦技艺

  2021年,西盟佤族织锦技艺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以传承保护为核心、以创新赋能为关键,探索佤族织锦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推动佤族织锦实现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融合发展。该县制定了织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谋划完善一个织锦工坊体系、建成一个实训基地、改建一个体验中心、打造一个织锦产业村、开展一系列织锦技能培训、培育一个文化品牌、新建一个织锦车间、成立一个织锦协会、组建一个营销平台、构建一个利益联结机制“10个一”工程,全面推进织锦产业发展,促进佤族织锦产业由民族手工艺品向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当地群众开辟一条在家门口增收的新渠道。

  传承

  一经一纬人间织,一丝一缕若云霞。在西盟县翁嘎科镇班弄村,佤族织锦技艺传承人娜龙收紧腰机,用细棍按压经线,轻挑织孔,梭引纬线穿过织孔、拉直、梳板打紧,传承千年的技艺在娜龙手间汇聚成锦。

  “我从小就喜欢织布,17岁就跟着寨子里的老人学习织锦,刚开始只会简单捻线、搓线、绕线、排线,后来慢慢学习挑花、织布,一织就是33年。”娜龙说。

  娜龙是西盟县的织锦传承人之一,2015年被命名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艺佤族织锦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艺佤族织锦代表性传承人。她热爱钻研,做事认真执着,擅长织佤族筒裙、挂包。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她不仅会织布,还会刺绣,并将学习到的刺绣技艺融入佤族织锦图案设计中,使佤族织锦更富有个性和特色。

  “织锦是我们佤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丢掉,我们要传承、传播、弘扬民族文化,让织锦技艺代代相传,这也是我坚持做织锦的重要原因。”娜龙说。

  文化之根,在于传承。娜龙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掌握了织锦技艺,她用传帮带续写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她招收的6名学徒中,年纪大的30多岁,最小的11岁,其中2名学徒已经能独立完成织锦各项工序,她还多次担任佤族织锦技能培训班指导教师。

  为了让佤族织锦这枚承载着佤族文化的“活化石”持续释放活力,西盟县不断加强对佤族织锦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加强资源挖掘、加大保护力度、做好传承接力等方式,传承“指尖技艺”,保留传统文化记忆。

  目前,全县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16期,培训群众5385人次,培养织锦能手;全县从事织锦技艺的人员3643人,实现织锦产业产值1197.8万元。现有传承人50人、培训基地1个、省级非遗工坊1个、分工坊11个、新兴文化企业6家。

  创新

  在西盟印象佤族织锦非遗工坊内,佤族织锦非遗传承人李宪兰的佤锦产品琳琅满目,服装、披肩、围巾、茶席、手包、香包、挂件等佤锦产品让人耳目一新,最引人注目的是放在桌上的吉祥如意包,在佤锦独有的条纹色彩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令人赞不绝口。

  “为了让西盟的佤族织锦在市场上活起来,我到过很多地方学习取经。这几年,通过不断尝试,我们生产的佤族织锦在保留古老的佤族织锦技艺的同时,融入了更多颜色、技艺及创新理念,推出一批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产品,从而达到提高佤族织锦的使用价值和传播维度的效果,让佤族织锦更被当下消费者所喜爱。”李宪兰说。

  除了深度融入现代生活,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李宪兰在织锦配色方面也进行了改良。其标志性产品“吉祥如意带”,一改黑底红饰的传统风格,将更显眼的红色作为底色,饰以传统的雀眼花、牛头纹;纯手工围巾也在过去简单的纯色中配入白线,使其变成更具时尚感的麻色。

  今年10月,李宪兰带着佤族织锦文创产品参加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其中吉祥如意包、围巾、配饰小件套在此次博览会的非遗文创精品展中荣获二等奖、创意奖。

  近年来,西盟县积极探索佤族织锦产业化和市场化开发保护的新路径,通过培育一批西盟工匠、开辟一片稳定市场、开展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深度开发非遗产品,同时推动市场拓展,延伸非遗产业链条,推动非遗项目与市场接轨,推动佤族织锦走向了更大的市场。

  “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佤族织锦这项非遗技艺‘潮’起来,只有做好佤族织锦延链补链强链,推进融合发展,才能让这项古老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才能让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西盟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苏艳说。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西盟县培育出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西盟佤山韵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推出佤族织锦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文旅项目,形成从开发端到市场端的完备产业链,让游客可以近距离体悟非遗魅力。

  2022年以来,西盟县共接待“非遗+文旅”游客75.66万余人次,带动佤族织锦及其周边产品销售额达1450余万元,带动从事佤族织锦技艺群众每年户均增收8600余元。佤族织锦在保护传承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佤族织锦这股“指尖力量”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艾嘎)

(责编:徐前、木胜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撸猫、喂养、夹豆腐,不在话下!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遍地开花 催生消费新业态

央视网消息:“具身智能”从字面理解是“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为“大脑”赋予了“身体”,使得它们拥有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11月3日,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真...

朝鲜将为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前委员长金永南举行国葬

新华社平壤11月4日电(记者冯亚松 王超)据朝中社4日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前委员长金永南3日因病去世,享年97岁。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4日凌晨前往吊唁。  报道说,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国务...

1∶1预演 东风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演练 迎接神二十航天员回家

按计划,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昨晚(11月2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傍晚,搜救回收地面搜救力量搜...

中国公民持有效澳大利亚签证今起可免签入境新西兰

新西兰移民局11月3日宣布,自今日起,中国护照持有者如从澳大利亚入境,且持有有效澳大利亚旅游、工作、学生或家庭签证,可免签入境新西兰,最长停留3个月。免签政策将试行12个月。  新西兰移民部长埃丽卡·斯坦福当日表示,此举...

主力战机登场、后舱视角拍摄、实训场景曝光 空军高燃征兵宣传片震撼发布,快来围观~

央视网消息: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空军政治工作部联合制作的征兵宣传视频《大国之翼同风起》正式登陆全国院线,以光影之力传递空天担当,向广大青年发出参军邀约。宣传视频采用先进8K电影机技术,对运-20、歼-20、歼-16...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

新华社快讯: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从“海燕”到“波塞冬” 俄密集官宣捷报有何考量?

从成功试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到首次用“起动发动机”从潜艇上射出“波塞冬”无人潜航器,俄罗斯近期新武器研发动作频频。俄方此时密集官宣捷报有何用意,又向战略对手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波塞冬”无人潜航器试验成功  当地时间...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9%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据对全国8.1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5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58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其中,文化新业...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较快增长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潘旭华解读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据。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持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

铭记台湾光复历史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球多地举办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全球多地陆续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出席纪念活动的各方人士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任何时候都不容任何势力歪曲篡改。中国人民一定能够...

2023
12/03
19:01
浏览量: 698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