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返乡创业17年,他把荒山变茶山

返乡创业17年,他把荒山变茶山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2-13 12:21:48 | 点击:27173

每日新闻网讯:冬日的清晨,空气微凉,雾锁茶山,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了金沙县清池镇张氏茶庄的千亩茶园,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翠绿,一垄垄茶树错落有致地沿山铺开,勾勒出一幅绿色乡村美景。一旁,带着晨露的茶叶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悠悠茶香。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杂草丛生,连路都没有。” 站在茶园里,看着眼前一片片打理细致的茶园,张德勇满是自豪地说,“现在山变绿了,我们的日子也好了!”

今年55岁的张德勇是土生土长的清池镇罗坪社区居民,也是张氏茶庄的负责人,作为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他已经在这片茶园躬耕了十多年。曾经,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离开故乡,奔向大城市,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然而,正当生活蒸蒸日上时,他却带着满腔激情,一头扎回农村,开荒种茶,创办了张氏茶庄,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摇篮”。他的茶庄也在202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农村娃南下进厂淘金

坐在一张茶桌前,张德勇冲泡了一壶自己生产的红茶,在袅袅茶香中,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1968年,张德勇出生在清池镇一个偏僻的村子里,那是个山地和丘陵占了90%面积的地方,种地难以为生。

1989年,随着南下“打工潮”的兴起,高中毕业后的张德勇不甘心“窝”在家里,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过日子。于是,21岁的他踏上深圳打工之路,开始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

“最初出来打工的时候,年轻气盛,雄心勃勃,看啥都是好的。” 张德勇说,初次去到大城市,眼前一切都新鲜而好奇,自己发誓要好好干一番。

但想归想,现实归现实,找了好几个工作后,要么因为自己是生手,要么因为自己学历不够,张德勇都被拒之门外,“当初身无一技之长,找个合适的事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张德勇终于在深圳一家做橡胶制品的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每个月仅有276元的工资,但彼时的他十分满意。

“我还记得发工资的第一个月,我就去买了一辆凤凰牌的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在深圳逛的时候,感觉非常骄傲!” 张德勇回忆,当时虽然辛苦,但是赚到了人生真正的第一桶金。

虽然干的只是一份杂工,但张德勇凭借吃苦耐劳的特点,干得尽心尽力,悟性极高的他,深受同事和上司的喜欢。渐渐地,他在公司得到了重用,经过几年的打磨,他的年薪已经达到了15万元。回来,张德勇和自己的师傅重新办了工厂。

在外闯荡十余年,张德勇最大的感受就是“有知识太重要了”。看着自己渐渐长大的孩子,2006年,张德勇做出了人生又一个重大决定——回乡。

荒山上演“变形记”

踏在家乡的土地上,张德勇感觉十分踏实。但是,回来要做什么呢?经过几个月的思索,看着在茶园里劳作的乡亲,张德勇有了答案。

张德勇的家乡——清池镇罗坪社区,这里空气清新,山峦起伏,水质清冽,其优美生态与独特的土壤、气候,滋养出了金沙清池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和的优越品质。

“从小就跟着长辈学做过茶,耳濡目染的我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情结。” 见过世面的张德勇决定,不仅要做茶,还要做有机茶。

说干就干。2007年,张德勇带着请来的务工村民,一刀一刀地砍荆棘,一锄一锄地栽种树苗,在400余亩的荒山上栽下了满载希望的“幸福树”。同时,还购买制茶设备,承包下当地的老茶厂,成立了张氏茶庄。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凭着这样的信念,张德勇开始实施生态种植,在茶树的生长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

然而,有机茶的打造并没有那么容易。首先是周期长,茶叶要种3-5年才能开始采收,这中间还要投入资金管理,除草、施肥。但张德勇从没退却,因为他坚信一条:付出越多,回报越大!

茶园没有收益的日子里,张德勇也没闲着。而是精心钻研制茶工艺,“种茶、制茶是个技术活,光有热情不够,所以我不断地钻研制茶的专业书籍,并向老师傅学习,不断地练习。”

苦心人,天不负。2012年,张德勇的茶园正式投产,并获得了市场的青睐,生产的明前干茶最高卖到了千元一斤。2013年,张德勇将加工厂扩建到1000平米,增加了36台制茶设备。

经过多年的摸索,张氏茶庄从茶园建设、生产加工、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均实现了持续发展的局面。2021年,张氏茶庄还荣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2023年,张氏茶庄生产干茶5千多斤,产值60余万。

家乡致富带头人

茶园冬季管理是一年中茶园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春茶增加产量、提高鲜叶品质的关键。

眼下,在张氏茶庄的茶园里,工人们手持农具,娴熟地为茶树锄草、追肥,为冬季茶树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在霜降之前,我们就采取以采带剪的方式管护茶园,具体来说就是去除茶树顶端优势,打顶的茶青可以制作夏秋茶,又可以起到修枝整形的效果,促进来年茶青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张德勇说,目前,茶园的封园已经基本完成。

经过多年悉心经营,张氏茶庄已经走上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茶企发展道路。目前,茶庄已发展成1300多亩的有机生态茶园基地,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务工至少3000人次,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都在茶园干了好几年了,120元一天,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大坝村村民李华菲说。

不负这片青山,不负这方百姓。近几年,在张德勇的示范和带动下,周边的农户也开始种茶致富,他还不遗余力地帮助家乡100余名茶农提升制茶工艺。在他的带动下,10余名茶农成为了当地的技术能手。

从打工到创业,从小工棚到大厂房,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如今,白霜已悄悄爬上张德勇的两鬓,每当别人问起,有没有后悔回到家乡时,他总是会自豪地说:“不仅不后悔,反而觉得很自豪!”

如今,看着绿油油的茶园,张德勇满怀信心,“接下来,我要把加工厂完善升级,做好茶园的管理,提升茶叶品质,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种植,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增收,和乡亲们一道把家乡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赵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撸猫、喂养、夹豆腐,不在话下!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遍地开花 催生消费新业态

央视网消息:“具身智能”从字面理解是“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为“大脑”赋予了“身体”,使得它们拥有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11月3日,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真...

朝鲜将为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前委员长金永南举行国葬

新华社平壤11月4日电(记者冯亚松 王超)据朝中社4日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前委员长金永南3日因病去世,享年97岁。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4日凌晨前往吊唁。  报道说,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国务...

1∶1预演 东风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演练 迎接神二十航天员回家

按计划,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昨晚(11月2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傍晚,搜救回收地面搜救力量搜...

中国公民持有效澳大利亚签证今起可免签入境新西兰

新西兰移民局11月3日宣布,自今日起,中国护照持有者如从澳大利亚入境,且持有有效澳大利亚旅游、工作、学生或家庭签证,可免签入境新西兰,最长停留3个月。免签政策将试行12个月。  新西兰移民部长埃丽卡·斯坦福当日表示,此举...

主力战机登场、后舱视角拍摄、实训场景曝光 空军高燃征兵宣传片震撼发布,快来围观~

央视网消息: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空军政治工作部联合制作的征兵宣传视频《大国之翼同风起》正式登陆全国院线,以光影之力传递空天担当,向广大青年发出参军邀约。宣传视频采用先进8K电影机技术,对运-20、歼-20、歼-16...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

新华社快讯: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从“海燕”到“波塞冬” 俄密集官宣捷报有何考量?

从成功试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到首次用“起动发动机”从潜艇上射出“波塞冬”无人潜航器,俄罗斯近期新武器研发动作频频。俄方此时密集官宣捷报有何用意,又向战略对手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波塞冬”无人潜航器试验成功  当地时间...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9%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据对全国8.1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5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58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其中,文化新业...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较快增长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潘旭华解读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据。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持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

铭记台湾光复历史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球多地举办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全球多地陆续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出席纪念活动的各方人士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任何时候都不容任何势力歪曲篡改。中国人民一定能够...

2023
12/13
12:21
浏览量: 2717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