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密集组织招聘、加力稳岗扩岗——2025年开年稳就业观察

密集组织招聘、加力稳岗扩岗——2025年开年稳就业观察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25 17:57:02 | 点击:316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题:密集组织招聘、加力稳岗扩岗——2025年开年稳就业观察

新华社记者姜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的基本支撑。为持续稳就业、促增收,2025年开年以来,相关部门加快谋划、积极部署,各地密集组织招聘、加力稳岗扩岗,推出一系列促就业保民生的政策举措。

“花式”招聘强化服务

1月17日,2025年浙江省“春风行动”在衢州启动。现场的专项招聘会气氛热烈,求职者们在企业展位间穿梭询问,仔细了解用工信息、福利待遇。

“行动将持续至3月中旬,全省预计举办线下招聘活动1000场以上。同时,人社部门将在互联网平台开展云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招聘活动,多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浙江省社会保险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万晓磊介绍。

2025年1月10日,“好年华 聚福州”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综合类专场招聘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门兜地铁站内举办。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从高校到产业园区,从商圈到夜市,从火车站、地铁站到小区、街道……记者注意到,各地“花式”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将服务拓展至百姓身边。

“春节前后是农民工换岗求职高峰期。我们已部署在全国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表示,“聚焦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也在开展。往年‘就业援助月’都是在元旦前后启动,今年提前到2024年12月中旬开始。”

2025年1月23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钟屏街道居民在家门口的沪滇协作产业园参加“新春试岗”活动。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就业稳则大局稳。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挑战,部分群体就业还存在一定困难,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突出做好稳就业工作。仅1月以来,就已推出“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2025届高校毕业生“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等一系列强化服务的务实举措。

“真金白银”援企稳岗

约1.9亿户经营主体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石,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

2024年,我国延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吸纳就业。2024年前三季度,仅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稳岗返还两项政策,就向企业释放政策红利超过1500亿元。

“财政部将在稳就业方面继续加强投入保障,确保稳岗促就业政策‘不退坡’。”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说,下一步,将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一次性扩岗补助等稳岗扩岗政策,持续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同时还将推出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举措。

按照党中央部署,财政部将配合相关部门着力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包括文旅行业及其他现代服务业、外贸领域等。“这些行业发展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好,就能够吸纳更多就业。”林泽昌表示。

此外,财政部门将积极用好创业担保贷款奖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等政策工具,引导银行贷款等向小微企业倾斜,更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吸纳就业的能力。

2025年1月10日,“95后”返乡创业大学生任宏宇(右)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米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与工人交流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张博文 摄

为青年拓展岗位是重中之重。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接下来将开发更多可以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就业岗位,加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制度,促进青年多渠道就业创业。”陈勇嘉说。

多措并举促进就业

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各地也在围绕稳岗扩岗因地制宜、真抓实干。

元旦前后,天津市修订了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管理办法、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着眼于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范围更大,标准更高,期限也更长。

“通过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切实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住兜牢就业底线。”天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副处长黄治斌说。

陕西实施2025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要求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毕业生拓展更多适合岗位。

四川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岗位,挖掘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

“随着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先进制造、服务消费、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将不断释放岗位新需求,拓展就业新空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说。

责任编辑:张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李强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会谈

新华社雅加达5月25日电(记者曹凯 刘畅)当地时间5月2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印度尼西亚总统府同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会谈。李强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普拉博沃总统的亲切问候。李强表示,中印尼是好邻居、好伙伴。建交75年来...

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中新网5月23日电 题: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三夏时节,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金黄的麦田静待收获。“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是增,是稳,还是降?这次旱情,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5月20日,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

图文故事|“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茶,不仅是我们日常相伴的一种饮品,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茶园考察调研,为茶产业发展指引方向。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5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去年5月我访问法国,双方一致同意弘扬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此后...

王沪宁会见墨西哥众议长古铁雷斯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20日在京会见墨西哥众议长古铁雷斯。  王沪宁表示,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辛鲍姆总统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会见,为中墨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中方愿同墨方一道...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

  5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考察。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向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5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是全球性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目标。中国经过艰苦努力,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在河南洛阳市考察调研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洛阳市先后考察了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马寺和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文字:张晓松 朱基钗  摄影:谢环驰...

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_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完成缅甸震后援助任务回国

  5月18日,工作人员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献花。  当日12时许,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在圆满完成震后防疫援助任务后,乘机抵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缅甸7.9级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中国...

2025
01/25
17:57
浏览量: 31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每日新闻网新年贺词

每日新闻网新年贺词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