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行进中国|“包棉”新生记

行进中国|“包棉”新生记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5-07-13 15:34:12 | 点击:136

走进“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新潮的咖啡店、极具创意的文创店以及时尚的网红打卡点,收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老厂房里陈列着老式收音机、电视机、手工缝纫机、搪瓷盆等老物件,置身其中,仿佛翻开了一本包头工业发展的时光相册。当这些带着时代温度的老物件重新汇聚,不仅见证了包头市工业从筚路蓝缕到繁荣兴盛的奋斗史诗,更构成了几代包头人共同的记忆图景。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游玩。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游玩。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始建于1958年的包头棉纺总厂,曾是亚洲最大的棉纺织厂。随着历史的推移,厂子整体迁出,仅留下印染厂和办公楼作为工业风貌建筑保存。去年年底,包头市将推进城市更新的目光聚焦棉纺厂,经过半年的改造升级,这座闲置近30年的老厂区,得以焕发新生。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内休闲娱乐。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内休闲娱乐。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喝茶聊天。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喝茶聊天。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街区的大茶馆内,每日里总是坐满了人,一壶5元钱的茶水,便足以消磨半日光阴。茶客们三三两两围坐于桌旁,有的高谈阔论,有的低声细语,也有的只是默默地啜饮着那微黄的茶水。亲戚朋友们相聚于此,拍照的拍照,打牌的打牌,笑声与哗啦的洗牌声交织在一起。老人们摇着蒲扇,青年人忙着打卡,孩子们则在桌下追逐嬉戏。茶是普通的茶,水是普通的水,人亦是普通的人,偏生这普通之中,却生出一种不普通的惬意。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内拍照留念。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内拍照留念。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内打卡留念。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内打卡留念。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改造后的街区既延续历史记忆,又注入时尚活力。从山西大同来包头旅游的游客樊先生和女友在手机上了解到“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专程前来体验,樊先生说:“这已经是我‘三刷’街区了,这里既可以触摸到老包头的历史,消费又不高,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地方,让游客了解城市的‘前世今生’。”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内的老物件展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内的老物件展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独特的城市记忆化作现代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既是情感的共鸣,也是峥嵘岁月的生生不息。负责开发运营的包头青山宾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述祺表示,作为包头市盘活闲置资产的示范项目,街区通过“工业遗产+文旅”模式,打造多元化业态,既保护了城市文脉,又激活了区域经济,将老厂房、老街区转化成文旅新亮点,为城市更新赋能。(杨义、白波、富丽娟、张力洋、张雪冬、赵梦月、苗阳、孟佳澍、刘艺琳)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包棉1985”主题文化街区内的老物件展吸引市民游客前来参观。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包棉1985”主题文化街区内的老物件展吸引市民游客前来参观。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85”主题文化街区内挑选文创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在“包棉1985”主题文化街区内挑选文创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主题文化街区内复刻包头棉纺织厂门头场景。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主题文化街区内复刻包头棉纺织厂门头场景。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对展出的老物件拍照留念。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市民对展出的老物件拍照留念。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责编:张聿修、刘泽)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改革为人民|“城市的核心是人”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

一见·做好城市工作,这个会议划重点

  14亿多人口,9亿多人常住在城镇。不断提高的城镇化率,满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份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7月14日至15日,时隔十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  回顾这十年,走遍大江南北的一座座...

改革为人民|青年学生习近平的一次农村调研

  “我对滁州很有感情,记忆犹新。1978年去搞调查研究,印象很深。”  2014年3月9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内春意融融。在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1978年到安徽滁州调查研究的往事。  为何对当年...

“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

 原标题: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  “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  时间:2025年7月14日  日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时隔10年再次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标定了时间累砌的历史...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

时政新闻眼丨如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指明方向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时隔10年再次举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城市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是什么?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

奋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作总结讲话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

山东荣成:修造船产业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荣成:修造船产业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234567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25年07月14日14:322025年7月14日,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修造船产业基地一派繁忙,工人们加班加点抢修...

夜津城”点亮城市新活力

游客在津湾广场欣赏海河灯光秀。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12345678下一页2025年初,天津市商务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推动夜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夜津城”品牌为引领,培育一批文化味、科技感、艺术范的标志...

2025
07/13
15:34
浏览量: 13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