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中国网评】中美科技合作绝非单边受益

【中国网评】中美科技合作绝非单边受益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9-10 08:34:31 | 点击:3212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师冠男

近日,中美科技合作问题再度引发关注。《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以下称《协定》)已于8月27日到期,但迄今未传出续签消息。有人担心,中美关系的起伏和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做法,将再次危及中美科技合作和全球科技发展前景。

科技合作造福中美、惠及全球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签订的首份政府间协议。《协定》涵盖的合作范围从农业逐渐拓展到公共卫生、环境保护、高能物理、新兴能源等多个领域,催生了中美政府、高校、企业间的诸多合作项目,促进了两国人文交流,不断造福中美乃至全球民众。

美国国会一项报告指出,美国在《协定》及科技合作中获得大量研究资源、人才红利和经济利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孕妇补充适量叶酸对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有巨大功效”。此项成果已被全球50多个国家应用,成功防止数百万死胎或胎儿缺陷的发生。

美国国内政治阻碍《协定》续签

签订后的40年间,《协定》保持每5年一续签的节奏。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和定位发生巨大变化,数次将《协议》和中国科技合作推向十字路口。

《协议》本应于2023年8月再次续签,但续签前两个月,加拉格尔、巴尔等共和党反华议员以致信美国政府、提出法案等方式,声称“中国利用《协定》达到军事目的”,要求拜登政府不续签《协定》。经协商,中美将《协定》续签有效期缩短为6个月。经过2次艰难续签,《协定》于2024年8月27日再次到期。而此次续签,将在美国国内面临更大阻力。

美国科学界一些人认为,知识产权、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的出现,使《协定》已经过时,中美需要围绕许多新兴、复杂的核心问题开展谈判,将《协定》“全面更新”。一些美国政客甚至将地缘政治博弈和战略竞争置于科技合作之上,以“国家安全”为名阻挠正常科技交流。2024年3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法案,要求“对美国国务院与中国相关的任何科技协定”展开更严格审查。2024年6月,“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以“评估对美国国家造成的损害”为由,要求美国商务部提供《协定》相关信息。一些议员甚至敦促拜登“停止对美国的破坏,就让《协定》到期”。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协定》续签或更新仍有希望。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合作仍十分看重。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杂志网站2月发表评论《终止美中科技合作协定会是一个危险的愚蠢行为》,认为美中科技合作利大于弊。政府层面的沟通与谈判也仍在进行。8月28日,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称中美正就《协定》“进行沟通”,沟通内容包括“任何此类合作的必要护栏,加强透明度和科学数据互惠的规定”。

中美科技合作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从《协定》和科技合作本身看,中美科技合作责任重大、前景广阔。当前,不论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还是全球变暖、核扩散、新型毒品等跨国威胁,都需要大量国际合作,需要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共同参与。

从中美关系看,《协定》的未来不仅关乎中美科技合作的领域、透明度、法律保障等问题,也有巨大象征意义,是观察中美关系走势的重要窗口。在美国大选日临近、地区热点问题延宕、中美关系风险积聚之际,科技合作或许能为双边关系和地缘政治环境增添稳定能量。

近年来,美国一些人信奉“科技闭关锁国”,接连出台限制措施在科技领域打压中国。这既高估了美国自身能力,也低估了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决心。不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还是北斗导航、芯片攻坚,都证明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决心和能力。全球一体化大势不可阻挡,科技创新共建共享的大势不可阻挡。若执意构筑“小院高墙”,结果只能是“坐井观天”。希望美国以更开放的心态,与中国共同维护和促进科技合作生态,共同创造科技合作未来。(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非遗项目焕新记】千年羌笛“新”声夺人

  编者按  非遗技艺是漫长岁月留给今人的礼物。它们曾是先民们衣食住行的日常,是节庆仪式里的虔诚,是乡音乡情中的眷恋。  当城镇化的脚步匆匆,当数字技术重构生活,一部分曾与土地、社群紧密相连的技艺,因学习(制作)周期长、...

“钢铁战士”情暖草原

夏日,乌拉特草原生机盎然。一辆绿色越野车驶来,武警部队内蒙古自治区总队某支队大队长布和图木尔从车上下来,小学生佳拉格木吉飞奔着来到他身边。  “每次布和图木尔叔叔来,我都很开心。他耐心地教我们写字,还经常带来学习用品。”...

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12.31% 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7.7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31%。今年1—6月全国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去年下降0.46个百分点。  金融监管...

上半年我国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能力增强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技术实现新进展。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具有从数百米到2000米以上梯度渐变丰富的试验环境区域,支撑我国深海科学基础研究和深海技术原始创新。...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运物资支持北京、天津等地做好救灾工作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微消息,7月30日,根据当地防汛救灾工作需要,按照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调运指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闻令而动,向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紧急调运长丝土工布、防洪铅丝网、排水泵、发电机、...

数字赋能 全民共享——第33届书博会见闻

书籍的海洋,阅读的盛宴。7月25日至28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举行,全国各地千余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知名作家、各地读者齐聚山城,共赴一场阅读盛会,感受书香中国之美。  精品图书云集彰显新气象  本届书博会主...

造谣“沧源飞往昆明飞机失事”,网警依法查处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云南临沧网警工作中发现,一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一段飞机冲出跑道、起落架陷入跑道外草地的视频,并配文称该飞机系沧源飞往昆明的航班,在网民询问视频真伪时,给予肯定回复。  公安机...

今年广东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 记者探访定点收治医院

央视网消息:7月27日晚,广东省疾控局对外通报了全省基孔肯雅热疫情情况,2025年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广东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新增病例主要分布在佛山,288...

航行警告!渤海海峡黄海北部执行军事任务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事局网站消息,大连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7月27日16时至8月10日16时,渤海海峡黄海北部部分海域执行军事任务,禁止驶入。

国图举办2025年“非遗讲座月”收官之讲

国图讲坛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收官之讲“中国的眼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回顾”,日前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活动邀请“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策...

2024
09/10
08:34
浏览量: 321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