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上岸了却没宿舍?如何让学生不再“为住发愁”

上岸了却没宿舍?如何让学生不再“为住发愁”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19 12:50:33 | 点击:322

“考上了研究生,但没有宿舍住。”据澎湃新闻报道,近些年,部分高校学生宿舍紧张的问题引发讨论,成为一些人读研的第一道坎。2025年上海两会期间,赵玲、韩一帆、安琦三位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合提交《关于政府、高校和社会力量多方协同加快解决高校学生宿舍紧张状况的建议》,建议多方力量协同,采用统筹调配闲置社会用房、加大专项资金支持、打造多样友好型学生宿舍社区等多种方式破解高校学生宿舍紧张难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在高校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学生宿舍供给不足问题的确较为突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为66.71万人;2023年,这一数据上升至130.17万人,全国研究生招生情况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为解决校内住宿资源“捉襟见肘”的问题,部分高校已经在校外整体租借学生宿舍,或是让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行在校外租房、鼓励市内学生走读。据《经济观察报》统计,已经公布2024年招生简章的学校中,就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不再给专硕生提供宿舍。

研究生在一二线城市租房,月租动辄几千元,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笔住房支出,也可能成为部分学生向理想高校进发的羁绊。据《新华日报》此前报道,有学生鉴于北京、上海等地一些高校不再为专硕学生提供住宿和租房补贴,就只能“忍痛割爱”,选择其他高校。此外,部分学生住在离校较远处,每天在学校和住所间来回奔波的情况,也必然会牵扯一定的精力,不管是在利用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资源,还是同导师交流方面都多有不便。

正如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的,“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事关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事关高校办学能力提升,事关千万家庭教育获得感。”如何缓解高校研究生住宿条件紧张的局面,让学生不再“为住发愁”,值得深入探讨。

指导意见特别提到,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并按照校内同等标准,加强配套服务管理。在高校新建或改造校舍之外,引入社会力量缓解供需矛盾,的确可以成为有益补充。

高校新建宿舍,审批和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很难即刻满足眼下的迫切需求,而且为避免盲目建设造成的闲置,新建校舍还需充分将当下需求、未来办学情况等综合纳入考量,不宜仓促上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在解决当下问题上没有作为的空间。

不少专家都曾指出,高校周边的一些社会住房设施齐全,改造投入少,灵活性较强,有些甚至可以实现“拎包入住”。因此,未来可以尝试由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协调方,加强校企合作,在有效监管下鼓励高校同周边人才公寓、商住楼等建立长期租赁关系,并确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从而有效缓解部分研究生租房远、租房贵的困境。

指导意见明确,“把高校学生宿舍作为专项建设内容单列,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集中财力重点支持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带动地方政府加大高校建设投入。”在研究生住宿社会化方面,相关资金可以承担一部分社会化租赁成本,让学生住房支出更可负担、更适配学生的居住需求。

比如,是否能把学生的住房价格“打下来”,让租房更有性价比?又如,能否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打造图书室、自习室、健身房等公共空间,并引入必要的安保系统,让学生住得更为舒心、安心?此外,这些专项资金还可用来为租房同学(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和补贴,减少学生完成学业的后顾之忧。

总之,面对当下研究生的住宿供需缺口,高校或许无法“一步到位”地全部解决安排。但是,学生的住房困境不该被无视。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高校尽量统筹既有社会资源,想办法减轻学生的“住宿焦虑”,也是保障学生利益和教育公平的责任所在。(任冠青)

责任编辑:张哲宁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经济靠什么“顶住了压力”?

近日,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公布。有一个细节:各方面谈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不约而同地说到——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4月份,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

邓意麒:为公共安全装上“超级眼睛”

最近,为应对南方即将到来的汛期,邓意麒一直忙着利用公司研发的技术产品对湖南高速公路及风险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依托我们的技术,通过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对路基、路面及边坡的沉降和位移实现了毫米级监测。”她向中青报·中...

与其试图用AI打败AI 不如回归对论文质量的关注

人机协同生成新技术辅助学术研究,本身就贯穿人类学术探索进程。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借助它观测天象,坐实了地心说的荒谬。AI技术的出现,使机器像人一样,会“思考”、会写作了,挑战了人类的主体性。...

学术规范不该陷入“自证怪圈”

每到毕业季,论文查重的话题总会在网上引起热议。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论文AI率这一新概念逐渐兴起,成为大学生新的挑战。AI率审查的流程与查重类似,都是将论文输入特定系统,通过一系列算法识别出疑似使用AI的段落,并根据其...

1309家县医院已达到三级医院能力,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县城,被称为中国的底色。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1800多个县域地区,常住人口达到了7.48亿,占国内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近几年,随着城市与县城的消费边界逐渐消融,县域也常被说起撑起了中国消费的一片天。那与县域消费一...

刘钊:为瓜菜装上优质的“中国芯”

选育120个瓜菜新品种,获得86个植物新品种权,申请4项发明专利。10年时间里,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钊一直在从事瓜菜遗传育种、新品种开发及推广工作。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被共青团中央、全...

“没苦硬吃”,没有必要

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一名高中学生出操时被操场地面烫伤,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据报道,事发学校为广东省普宁市第三中学。5月13日,有网友爆料称,该中学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中,有多名学生因天气太热被地面烫伤,并质疑学校处理...

垃圾废物侵占良田,有关部门必须补上漏洞

5月18日晚,央视新闻报道反映,在湖南湘潭、江西萍乡个别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险成分的工业固废,还存在着违法违规堆存、填埋的乱象,其中一些被水泥块、红砖、石膏板、瓷砖、砖块、塑料、薄膜等垃圾覆盖的土地,还是...

孩子太早戴近视镜,会加重近视……是真是假?

  多学一个知识点  ——戴近视镜不会使眼睛变形  眼睛变形(如眼球突出、眼轴变长)是近视度数加深的结果,而非戴眼镜所致。尤其是高度近视者,眼轴延长更明显,与是否戴镜无直接关联。  若孩子觉得戴框架眼镜不方便,可在医生指...

化身猫狗“平替” AI宠物抢食孤独经济

视频海报由AI辅助生成一些五颜六色的“毛球”挤在长桌上,柚子大小,有的戴着兔耳朵,有的背着牛仔帽。每个“毛球”的脸上闪烁着一双夸张的电子大眼睛,有绿色的,有蓝色的,有的冒“爱心”。它们时不时扭动胖胖的身体,时不时发出婴儿...

2025
01/19
12:50
浏览量: 32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