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贴着“公务用车”的私家车,暴露出了什么?

贴着“公务用车”的私家车,暴露出了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3 11:33:56 | 点击:189

连日来,一起荒谬感十足的新闻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不少关注与讨论。据澎湃新闻报道,车主林女士反映称,过年前她在加油站排队洗车时,遇到一辆车门印着“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的轿车强行配合另一辆车加塞,下车理论时,对方向林女士方向继续开车,致林女士滑倒摔伤,在警方到达前两辆车逃离现场。

后经涉事“公务车”所在地相关部门核查,涉事车辆实际为私家车,系车主擅自在电商平台购买了“公务用车车贴”粘贴,已经对车主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恢复原状。这一处理结果,让林女士非常疑惑,“私家车主可以随意伪造公务用车标识吗?”林女士表示,自己不需要任何经济赔偿,但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涉事车主进行严肃处理。另有媒体调查发现,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公务用车车贴”出售。消费者可随意购买,最低只需5元。店主称,如果想要更改监督电话,也可以选择定制车贴,并不需要购买者提供任何公务车证明。

这起事件的严肃性质,不仅在于肇事车主对被其撞伤的林女士极不负责,同时也在于其暴露出公务用车标志管理的漏洞。需知,这名车主贴在车上的“省级机关公务用车”标志,并非娱乐戏仿的产物,而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存在,甚至附有专门篡改过的“监督电话”。这样的产品在网上堂而皇之地售卖,就是在给某些人弄虚作假、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大开方便之门。就此而言,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事,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必要之举。

对此,澎湃新闻评论文章《对假“公务用车”不能批评教育了事》指出:“在此事中,涉事车主擅自贴标冒充公车,并公然配合其他车辆插队加塞,无视公共规则秩序,这是对公车管理制度的挑衅,伤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会妨碍民众对真正的公务用车的正常监督。当地有关部门及时查清真相,效率值得肯定。不过,擅自给私家车贴标,并且在冲突中涉嫌伤人,对车主仅仅是批评教育,处罚力度显然不够,还应依据具体情节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私车公用’的行为,最终只是被轻飘飘地处理,恐怕不足以让当事人长记性。”这篇文章还指出:“对于生产、售卖假车贴的商家,相关部门也应当顺藤摸瓜,依法追究其责任。电商平台更得加强监督把关,对卖家资质和商品内容严格审核,一旦发现有销售假冒公车标识的,要及时清理下架,不能纵容其在市场上鱼目混珠。”

要解决此类产品在电商平台随处可买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方法?对此,《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评论,提出另一个简单明了的解决思路——勒令电商平台屏蔽违规词条,下架违规商品。文章作者提出这一方案,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有具体先例可供参考。文章引述此前消息写道:“近期多个社交和电商平台出现了“银行土”的商品,卖家宣传购买后发财率达99.99%。对于这种标榜聚财属性的玄学商品,有关方面迅速出手,目前众多平台已将这一产品以及相关视频下架。类似的雷霆手段是时候用到公务车贴上了。”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专业人士也指出了这门“生意”的危险之处。面对媒体采访,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指出,虽然目前没有出台公务用车车贴等标识的针对性规定,但此类商品在电商平台任意流通,本质上属于违法行为。商家若未经授权擅自制作、销售带有国家机关性质的标识,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相关规定,可处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嫌违反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相关规定,可能构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更进一步讲,在这些法律责任的分析之外,正如红星评论的文章在标题中所言:更加值得追问的是,为何私家车冒充“公务车”还有市场?这种狐假虎威现象背后,是否有着现实的某些投射?作者写道:“只有依法使用、规范管理公权力,切实消弥公务车和社会车辆或隐或明的界线,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冒充‘公务车’的情形。

对于这种现象,光明网评论文章《私家车冒充“公车”加塞伤人,批评教育就行了?》也指出:“冒充公车在加油站加塞且与劝阻者产生冲突,也反映出现实中的‘公车’在一定程度上或仍被赋予了某些‘特权’色彩。这与为了强化社会对公车的监督而推广公车标识本身,形成了一种目标与现实的落差。由此也提醒,消除公车可能或明或暗存在的‘特权空间’,让公车真正成为被重点监督的对象,让公车标识真正产生约束行为的力量,而不是特权的象征,仍需努力。”(杨鑫宇)

责任编辑:朱浩天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与其试图用AI打败AI 不如回归对论文质量的关注

人机协同生成新技术辅助学术研究,本身就贯穿人类学术探索进程。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借助它观测天象,坐实了地心说的荒谬。AI技术的出现,使机器像人一样,会“思考”、会写作了,挑战了人类的主体性。...

学术规范不该陷入“自证怪圈”

每到毕业季,论文查重的话题总会在网上引起热议。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论文AI率这一新概念逐渐兴起,成为大学生新的挑战。AI率审查的流程与查重类似,都是将论文输入特定系统,通过一系列算法识别出疑似使用AI的段落,并根据其...

1309家县医院已达到三级医院能力,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县城,被称为中国的底色。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1800多个县域地区,常住人口达到了7.48亿,占国内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近几年,随着城市与县城的消费边界逐渐消融,县域也常被说起撑起了中国消费的一片天。那与县域消费一...

刘钊:为瓜菜装上优质的“中国芯”

选育120个瓜菜新品种,获得86个植物新品种权,申请4项发明专利。10年时间里,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钊一直在从事瓜菜遗传育种、新品种开发及推广工作。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被共青团中央、全...

“没苦硬吃”,没有必要

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一名高中学生出操时被操场地面烫伤,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据报道,事发学校为广东省普宁市第三中学。5月13日,有网友爆料称,该中学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中,有多名学生因天气太热被地面烫伤,并质疑学校处理...

垃圾废物侵占良田,有关部门必须补上漏洞

5月18日晚,央视新闻报道反映,在湖南湘潭、江西萍乡个别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险成分的工业固废,还存在着违法违规堆存、填埋的乱象,其中一些被水泥块、红砖、石膏板、瓷砖、砖块、塑料、薄膜等垃圾覆盖的土地,还是...

孩子太早戴近视镜,会加重近视……是真是假?

  多学一个知识点  ——戴近视镜不会使眼睛变形  眼睛变形(如眼球突出、眼轴变长)是近视度数加深的结果,而非戴眼镜所致。尤其是高度近视者,眼轴延长更明显,与是否戴镜无直接关联。  若孩子觉得戴框架眼镜不方便,可在医生指...

化身猫狗“平替” AI宠物抢食孤独经济

视频海报由AI辅助生成一些五颜六色的“毛球”挤在长桌上,柚子大小,有的戴着兔耳朵,有的背着牛仔帽。每个“毛球”的脸上闪烁着一双夸张的电子大眼睛,有绿色的,有蓝色的,有的冒“爱心”。它们时不时扭动胖胖的身体,时不时发出婴儿...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论文疑似AI生成率82.54%。”5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将刚刚完成的研究秀场直播产业的论文,提交至某学术论文检测平台,得到的结果令他哭笑不得。他发现,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们研究团队...

别让“儿童网红化”消解童真

近年来,“儿童网红”的身影在短视频平台上愈发常见。许多账号打着“记录成长”“亲子互动”的名义,实则以儿童形象为卖点,通过精心包装、剧本化运营和商业化变现走上流量快车道。《法治日报》记者近期随机选取社交、短视频平台上粉丝量...

2025
03/03
11:33
浏览量: 1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