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机器人闯进“半马”赛道

机器人闯进“半马”赛道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25 15:16:51 | 点击:221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这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与跑步爱好者一起冲出起跑线,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挑战极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同样是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埃塞俄比亚选手沃尔德哈瓦里亚特·德斯塔的成绩是1小时02分36秒,而另一条赛道上,机器人“天工”的成绩是2小时40分42秒。

因大风天气延期一周后,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于4月19日鸣枪开跑。德斯塔和“天工”分别获得男子组和机器人组的冠军。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这场比赛吸睛无数。

比赛当天的社交媒体上,“唯一的‘美女’机器人刚出场就罢工了”“机器人‘累到头掉’坚强无头奔跑”“机器人摔倒站起继续比赛”等趣味话题登上热搜榜,与此同时,拥有标准步态的高个子机器人、健步如飞的“小孩哥”机器人等也“圈粉”无数。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途中,松延动力机器人“旋风小子”头部滚落,被扶起后以无头状态继续奔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我们在跑‘半马’之前,抖音粉丝只有1000多个,刚刚我一看,已经3.1万了。”麾下机器人获得亚军的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在赛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家的机器人比完赛后不久就全被拉走了,一台送到江苏参加另一场马拉松比赛,一台稍作修复后交付客户,还有一台直接被“上架”拍卖。

机器人跑“半马”的话题,本就自带流量。而流量背后,有不少人质疑:让机器人跑起来,究竟意味着什么?

“挺大的突破,挺大的技术飞跃。”姜哲源把机器人跑步形容为“砸机器人”:机器人奔跑20多公里,就意味着上万次与地面碰撞,这对机器人本体、关节、零部件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颁奖仪式后,夺得冠军的“天工”机器人走下颁奖台时被团团围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天工队负责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EO熊友军在赛后介绍,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通过结构的持续优化,加上巧妙的缓冲设计,采用腿足的刚柔耦合技术,才实现了长距离奔跑中本体不损坏。此外,工程师还需通过关节导热技术以及整机热仿真技术,使关节达到热平衡,让机器人可以长时间奔跑。

姜哲源透露,人形机器人的脚踝极易损坏。在测试赛期间,松延动力机器人跑到约13公里处时脚踝就“断”了。工程师团队查看后发现,机器人脚踝电机上的法兰盘螺丝全部断裂。

4月17日,北京,几名工作人员在赛队驻地对机器人进行测试。当天,近20支参加人形机器人“半马”的队伍为比赛做最后的准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工程师团队作出的调整是,加装3个定位销,换上29码的童鞋,减少机器人双足“撞击”地面带来的损伤。

此次参赛的队伍中,90后、95后团队占多数,有不少队伍所在的机器人公司是近3年内成立的年轻公司。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师生团队研发的“0306”小巨人机器人,刚面世不足百天就走上了赛场。

4月17日,北京,被放置在赛队驻地机器人充电区的参赛机器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备赛期间,有外媒记者问参赛队伍,按照比赛规则,更换机器人将被罚时,为什么还选择更换机器人?上海半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95后青年刘福强给出的答案是,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在这场比赛中,半醒科技更换了5次机器人后,以5小时27分19秒的成绩完赛。

尽管本次参赛的20支队伍中,只有6支跑完了全程,但从参赛本身,就可窥见科技的进步。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终点,“天工”机器人率先冲线,获得机器人组冠军,组委会认定的最终成绩为2小时40分42秒。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姜哲源记得,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以下简称“WRC”)召开期间,人形机器人还谈不上产业。到了2023年WRC,“少数(机器人)能走路”。2024年的WRC上,“能走路的(机器人)就多了,我们在现场演示了跑步”。姜哲源补充,松延动力的机器人是现场为数不多演示跑步的企业,但当时“关注度并不高”。

而在本次“半马”期间,对准松延动力机器人“小顽童”和“旋风小子”的镜头翻了几番。当“小顽童”超越对手时,有观众评论“已经变成‘妈妈粉’”。

实际上,北京为人形机器人搭建的舞台,可以从侧面反映这座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结束后,一名小朋友和机器人握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自2019年起,北京就制定了人形机器人五年规划。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区域也发布了相关行动计划,将人形机器人作为主导产业,推动集聚发展。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还提到,北京将支持开展机器人整机等技术攻关,集聚5-10家机器人领军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途中有许多观众在路边观赛、拍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这场在观众看来尚显稚嫩的比赛,亦是一次人形机器人跑向未来的预备赛。4月24日至26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将在江苏无锡举办。8月,2025WRC将启幕,造型多样的机器人或将带来更重磅的技术突破。

未来,机器人还要“闯”进更多的应用场景。若干年后,当人们再回忆起这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或许值得回味的不仅是趣味“名场面”,更是机器人“闯”出的第一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写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25日 04版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1309家县医院已达到三级医院能力,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县城,被称为中国的底色。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1800多个县域地区,常住人口达到了7.48亿,占国内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近几年,随着城市与县城的消费边界逐渐消融,县域也常被说起撑起了中国消费的一片天。那与县域消费一...

刘钊:为瓜菜装上优质的“中国芯”

选育120个瓜菜新品种,获得86个植物新品种权,申请4项发明专利。10年时间里,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钊一直在从事瓜菜遗传育种、新品种开发及推广工作。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被共青团中央、全...

“没苦硬吃”,没有必要

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一名高中学生出操时被操场地面烫伤,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据报道,事发学校为广东省普宁市第三中学。5月13日,有网友爆料称,该中学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中,有多名学生因天气太热被地面烫伤,并质疑学校处理...

垃圾废物侵占良田,有关部门必须补上漏洞

5月18日晚,央视新闻报道反映,在湖南湘潭、江西萍乡个别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险成分的工业固废,还存在着违法违规堆存、填埋的乱象,其中一些被水泥块、红砖、石膏板、瓷砖、砖块、塑料、薄膜等垃圾覆盖的土地,还是...

孩子太早戴近视镜,会加重近视……是真是假?

  多学一个知识点  ——戴近视镜不会使眼睛变形  眼睛变形(如眼球突出、眼轴变长)是近视度数加深的结果,而非戴眼镜所致。尤其是高度近视者,眼轴延长更明显,与是否戴镜无直接关联。  若孩子觉得戴框架眼镜不方便,可在医生指...

化身猫狗“平替” AI宠物抢食孤独经济

视频海报由AI辅助生成一些五颜六色的“毛球”挤在长桌上,柚子大小,有的戴着兔耳朵,有的背着牛仔帽。每个“毛球”的脸上闪烁着一双夸张的电子大眼睛,有绿色的,有蓝色的,有的冒“爱心”。它们时不时扭动胖胖的身体,时不时发出婴儿...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论文疑似AI生成率82.54%。”5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将刚刚完成的研究秀场直播产业的论文,提交至某学术论文检测平台,得到的结果令他哭笑不得。他发现,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们研究团队...

别让“儿童网红化”消解童真

近年来,“儿童网红”的身影在短视频平台上愈发常见。许多账号打着“记录成长”“亲子互动”的名义,实则以儿童形象为卖点,通过精心包装、剧本化运营和商业化变现走上流量快车道。《法治日报》记者近期随机选取社交、短视频平台上粉丝量...

为见义勇为者安排补考 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目标

近日,“山东一考生为救发病同学错过春季高考”一事在舆论场上引发广泛关注。据闪电新闻报道,5月10日早上,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和同学搭乘网约车前往考点,准备参加山东省职教高考。但在上车约1分钟后,同行同...

银发族文化消费渐热 年轻人能做点啥 88.7%受访者支持长辈发展文娱爱好_

看一场刀郎演唱会、报名一门老年大学课程、参加一次“夕阳红”旅行团……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年人愿意为精神消费买单,银发族的文化消费潜力显现。你了解家中长辈的文化消费活动吗?你觉得年轻人可以为长辈的文化消费提供哪些帮助?近日,...

2025
04/25
15:16
浏览量: 22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