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没苦硬吃”,没有必要

“没苦硬吃”,没有必要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20 16:50:47 | 点击:149

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一名高中学生出操时被操场地面烫伤,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据报道,事发学校为广东省普宁市第三中学。5月13日,有网友爆料称,该中学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中,有多名学生因天气太热被地面烫伤,并质疑学校处理不及时,“最后还是班主任拿来烫伤膏给同学涂抹”。事后,普宁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大概有9个学生因和地面接触出现了手部起泡或磨破皮的现象,发现这一情况后已立刻联系医院进行评估,并将学生送去医院包扎,还注射了破伤风疫苗,目前已获家长理解。

对中学生而言,到操场出操列队,本是正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环。即便天气较热,一般也不至于发生什么意外,更不要说导致学生受伤。然而,普通情况下的出操是一回事,在炎炎烈日之下,强行要求学生用皮肤接触地面又是另一回事。作为成年人,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理应意识到高温天气下地面的温度有多高,要求学生做平板支撑之类的动作又会造成多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大课间评比展示”这样的理由,便置学生健康安全于险地,显然是舍本逐末的不智之举。对此,多家媒体纷纷刊发文章,围绕事件本身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问题展开探讨。其中许多观点,都值得认真思考。

受伤学生照片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就事论事地说,正如《新京报》评论作者陈广江在文章中所言:“9名学生被送医包扎,还打了疫苗,无疑给学校敲响了警钟。此次事件本不该发生,如果说师生都很重视这个活动,没有做出临时取消的决定,那么在现场也应做好防护工作,以免学生被炙热的地面烫伤。比如,在做平板支撑等和地面接触的动作时,让学生在手掌下垫一层垫子,或者直接戴手套。”

诚如斯言,明明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更好地保护学生,这所学校却并没有这样做,怎么看都对学生的身体情况缺乏重视。更加关键的是,事件发生后,校方还发布了一封表扬信,强调学生“无人退缩”“无人抱怨”,将学生身体遭受伤痛上升为一种品德和意志教育,似乎学生越是受伤,便越光荣、越有意义。对此,《新京报》的同一篇文章进一步写道:“真正的坚韧、顽强,应当建立在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基础上,而非用无谓的伤痛去证明。‘吃苦教育’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这个‘苦’是否吃得合理,刻意追求‘吃苦’已背离磨炼意志的初衷,只有吃无法避免的苦,才有意义、有价值。”

针对同一事件,澎湃新闻也发表了题为《中学生被操场地面烫伤,谁的“大课间”?》的文章,对学校组织的的活动,究竟应该为谁服务、以谁为本的问题作出了深入讨论。作者写道:“原本是为了给孩子放松的‘大课间活动’,结果让孩子遭了罪。”随后,作者又引述了许多网友评论:“好好的大课间活动,孩子打个球、跑个步都是好事,为什么让孩子做平板支撑?”“这是孩子在活动,还是孩子给老师表演?”“让学生没苦硬吃是干嘛呢?”

对此,作者总结道:“塑胶跑道的高温可以测量,教育的温度却需用心感知。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否则就走向了锻炼的反面。唯有以人为本、做好预案,根据实际条件科学合理安排锻炼项目,才能让大课间活动更好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平心而论,当事学校在那封“表扬信”中展现出的价值观,其实倒也不难理解。甚至可以说,许多年龄稍长的网民在自己的学生时代,都十分熟悉这样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对“培养学生吃苦能力”的强烈推崇。然而,时代和社会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进步。正如光明网评论《学生大课间被烫伤,培养坚韧品质也不能忘了科学与安全》所指出的:“随着社会发展、观念更迭,舆论对吃苦耐劳这一话语有了不同的认识。比如,过去几乎所有的学生宿舍、教室都没有安装空调,但现在,空调已经成为多数家庭的标配,学生也已经习惯了有空调的‘庇护’。学校如果再用过去的那套吃苦理论对待装空调这件事,以‘劳其心智’‘苦其筋骨’的话语回应装空调的诉求,那必然无法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必然会被舆论批评。”作者进而论述:“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公众更关注‘科学吃苦’——吃苦需服务于教育目标,而非为吃苦而吃苦。高温烫伤事件中,学生承受的是本可避免的伤害,与‘坚韧’的教育内涵相去甚远。”

事实上,在这起事件之外,近年来,社会各界常常对这种让未成年人“没苦硬吃”的教育方式展开讨论。比如,就在几天前,《天津日报》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劳动教育,不是“没苦硬吃”》的文章。作者以一则“重庆小学生背着锅碗瓢盆徒步4公里野炊”的视频为正面案例,认为好的劳动教育应该是寓教于乐的。文章写道:“当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向辽阔的大地、走进火热的实践,教育也就走向了更宽阔的天地。劳动教育,不是‘没苦硬吃式’‘体力消耗式’教育,而是在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融入劳动实践的元素,让孩子更好地去感受外界、关注内心,也让教育本身变得更加完整。”

去年8月,喜剧电影《抓娃娃》上映之后,便引发了许多关于“没苦硬吃”式教育的讨论。电影中,富豪老爸自有一套“育儿经”,他认为“孩子不吃苦,成才不可能”。当时,“浙江宣传”微信公号专门发文,以电影的热度为引,展开论述了这个话题。文章指出:事实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话语,本义是要告诫世人成功不会轻易求得。但不少人会错了意,使“吃苦教育”走向极端。

当时,这篇文章还向成年人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在教育的过程中,平衡吃苦与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任务。除了要避免‘没苦硬吃’的教育弊端,更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心理、社交和认知等多方面的成长,也要警惕对孩子过度溺爱和保护的‘蜜罐式’教育,这中间的尺寸拿捏需要下大功夫……总之,好的教育一定是有温度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责任编辑:朱浩天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1309家县医院已达到三级医院能力,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县城,被称为中国的底色。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1800多个县域地区,常住人口达到了7.48亿,占国内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近几年,随着城市与县城的消费边界逐渐消融,县域也常被说起撑起了中国消费的一片天。那与县域消费一...

刘钊:为瓜菜装上优质的“中国芯”

选育120个瓜菜新品种,获得86个植物新品种权,申请4项发明专利。10年时间里,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钊一直在从事瓜菜遗传育种、新品种开发及推广工作。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被共青团中央、全...

“没苦硬吃”,没有必要

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一名高中学生出操时被操场地面烫伤,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据报道,事发学校为广东省普宁市第三中学。5月13日,有网友爆料称,该中学大课间评比展示活动中,有多名学生因天气太热被地面烫伤,并质疑学校处理...

垃圾废物侵占良田,有关部门必须补上漏洞

5月18日晚,央视新闻报道反映,在湖南湘潭、江西萍乡个别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险成分的工业固废,还存在着违法违规堆存、填埋的乱象,其中一些被水泥块、红砖、石膏板、瓷砖、砖块、塑料、薄膜等垃圾覆盖的土地,还是...

孩子太早戴近视镜,会加重近视……是真是假?

  多学一个知识点  ——戴近视镜不会使眼睛变形  眼睛变形(如眼球突出、眼轴变长)是近视度数加深的结果,而非戴眼镜所致。尤其是高度近视者,眼轴延长更明显,与是否戴镜无直接关联。  若孩子觉得戴框架眼镜不方便,可在医生指...

化身猫狗“平替” AI宠物抢食孤独经济

视频海报由AI辅助生成一些五颜六色的“毛球”挤在长桌上,柚子大小,有的戴着兔耳朵,有的背着牛仔帽。每个“毛球”的脸上闪烁着一双夸张的电子大眼睛,有绿色的,有蓝色的,有的冒“爱心”。它们时不时扭动胖胖的身体,时不时发出婴儿...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论文疑似AI生成率82.54%。”5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将刚刚完成的研究秀场直播产业的论文,提交至某学术论文检测平台,得到的结果令他哭笑不得。他发现,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们研究团队...

别让“儿童网红化”消解童真

近年来,“儿童网红”的身影在短视频平台上愈发常见。许多账号打着“记录成长”“亲子互动”的名义,实则以儿童形象为卖点,通过精心包装、剧本化运营和商业化变现走上流量快车道。《法治日报》记者近期随机选取社交、短视频平台上粉丝量...

为见义勇为者安排补考 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目标

近日,“山东一考生为救发病同学错过春季高考”一事在舆论场上引发广泛关注。据闪电新闻报道,5月10日早上,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和同学搭乘网约车前往考点,准备参加山东省职教高考。但在上车约1分钟后,同行同...

银发族文化消费渐热 年轻人能做点啥 88.7%受访者支持长辈发展文娱爱好_

看一场刀郎演唱会、报名一门老年大学课程、参加一次“夕阳红”旅行团……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年人愿意为精神消费买单,银发族的文化消费潜力显现。你了解家中长辈的文化消费活动吗?你觉得年轻人可以为长辈的文化消费提供哪些帮助?近日,...

2025
05/20
16:50
浏览量: 14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