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中国为人类实现无限清洁能源之梦按下“加速键”

中国为人类实现无限清洁能源之梦按下“加速键”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9-03 11:16:10 | 点击:9598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期,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捷报频传。继4月12日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实现403秒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后,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高约束模式、403秒、100万安培……这些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究向“聚变点火”又迈出重要一步,也意味着人类获取无限清洁能源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今天,全球能源消耗量的82%来自于化石能源,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为全球气候变暖埋下祸根。另一方面,现有的核电站虽然不会产生温室气体,但核裂变反应却可能带来严重的核污染。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的土地面积超过4000平方公里,另有4000多人因核辐射引发的癌症和其他疾病去世。当下,日本正在排放的核污染水,预计在1200天之后就会覆盖整个北太平洋。核污染危害之大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废止核电的呼声在全世界不绝于耳。

能源问题是一个戴在人类头上的紧箍咒,而寻找清洁、丰富的能源则成为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可控核聚变被誉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圣杯”,由此也被寄予无限期待。与核裂变反应不同,核聚变反应没有放射性,自然也就不会产生核污染。而且,核聚变的原料之一氘在海洋中的储量极其丰富——每公升海水中就含有0.03克氘,在核聚变反应中可产生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的能量。据称,一旦可控核聚变技术获得突破,地球海洋中的氘可供人类使用100亿年。届时,人类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

梦想是远大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条件极其苛刻:首先,需要制造1亿℃以上的高温环境,以克服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其次,要保持足够大的密度,以使原子核之间可以发生充分的碰撞;最后,还要保证足够长的能量约束时间,以避免高温等离子体的能量快速损失。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三个条件被英国物理学家劳森总结为著名的“劳森判据”。根据劳森判据,只有当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这三个参数的乘积大于一定值时,核聚变的能量产出才能大于能量损耗,核聚变反应才能持续、稳定,也即成功实现“聚变点火”。

如今,中国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已经能够实现1.5亿℃的运行,所以满足第一项条件不成问题。而对于后两项条件,科学家们发现等离子体的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恰恰与等离子体的电流成正比。也就是说,等离子体的电流越高,后两个参数的乘积越高。经推算,100万安培正是实现“聚变点火”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在该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是人类可控核聚变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但我们同样也应看到,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聚变点火”的最终实现,需要集合全人类的智慧与努力。2006年,中国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成为理事会的“七方”成员之一。ITER旨在建造反应堆级的核聚变装置,以验证和平利用聚变能的科技可行性。据称,在建的ITER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是目前世界上的最大、最复杂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该装置已于2020年启动安装,并计划于2025年首次“点火”,2035年开始核聚变实验。中国承担了ITER建设中约9%的任务,并已成功完成其核心部件“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首件制造,为ITER的顺利实施贡献了“中国智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国环流三号”在取得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为ITER验证了高约束运行模式的可行性。

核聚变行业曾经流传着一个“50年魔咒”,即人类距离使用核聚变能永远“还要50年”。可如今,随着人类对于核聚变技术的认知愈加全面,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正在被攻克。尤其是ITER建设的有序推进,让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应用时间表逐渐清晰。中核集团核聚变堆技术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曾向外界预测,到2050年左右,人类或将真正使用上核聚变能源。以此来看,人类正在走出“50年魔咒”,无限清洁能源之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而中国正在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按下“加速键”。

编审:唐华 张艳玲 蔡晓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发生枪击事件致10死 厄瓜多尔中部城市进入紧急状态

 当地时间7月20日,厄瓜多尔中部瓜亚斯省普拉亚斯市紧急行动委员会宣布,该市即日起进入为期60天的紧急状态。  7月19日下午,一群袭击者冲进普拉亚斯一台球室开枪射击,造成10人死亡后逃离。事件发生后,厄瓜多尔国家警察对...

稳岗就业 |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年轻人“解锁”多元就业赛道

央视网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数据背后是政策端、企业端和求职者形成的共同合力。各地利用政策“组合拳”强化特色产业、积极拓岗,提升补贴额度、助力就...

贵州水城:欢度彝族火把节

  这是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彝族火把节的篝火晚会现场(7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7月18日晚,海坪彝族火把节活动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当地彝族群众一起欢度火把节。撮泰吉...

美媒批评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就是在对内加税

 近日,多家美国媒体批评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其实就是对内加税,美国政府由关税获得的收入最终都将由美国消费者埋单。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在16日的节目中表示,美国政府对外加征的关税实际上是对美国人征税。美国政府宣称关税将由...

美媒:关税让美国企业感受到痛苦 就业市场正失去动力

中新网7月18日电 综合报道,新的数据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开始让美国企业感受到痛苦,美国就业市场正失去动力。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对许多美国人来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似乎是无成本的。这是因为它需要时间才能在整...

链博会新朋故交谋共赢

 7月16日,参会者在南非国家展台试用护肤品。  7月16日至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本届展会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

以军称拦截也门方向来袭导弹 多地响起防空警报

当地时间18日晚,以色列特拉维夫、中部多地响起防空警报。总台记者在耶路撒冷也听到防空警报的声音。  以色列国防军随后发表声明称,监测到一枚从也门方向发射的导弹,并成功拦截。(总台记者 梁慧)

乐享缤纷暑假

7月17日,在江苏省兴化市少年宫,孩子们在舞蹈老师的带领下练习舞蹈动作。  暑假期间,孩子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乐享假期生活。  新华社发(周社根 摄)

新疆独库公路正值旅游旺季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新疆独库公路(无人机照片)。  新疆独库公路是国道G217线的一段,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约561公里,穿越雪山、草原、峡谷等多种地貌,是一条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独库公路...

第三届链博会开幕

  7月16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这是链博会首次将举办时间提前至夏季。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23
09/03
11:16
浏览量: 959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