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科技范儿”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范儿”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2-20 14:17:52 | 点击:635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随着各种“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业智能装备、智能应用走向田间地头,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农产品的“软实力”也逐步得到提升。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支持开展联合攻关,加强高产、耐盐耐碱、耐寒耐旱等急需品种的研发。目前,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这是空间水稻原生稻和再生稻的图片,显示空间稻穗与颖壳张开的表型。随着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平安归来,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也一起搭乘飞船返回舱从太空归来。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里已经发芽的太空种子(2023年4月3日摄)。2022年8月,21个组合、8000多粒鲜花种子结束太空遨游后来到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对种子进行消毒、冷藏、催芽、播种等工序后,有12个组合、1200多粒种子顺利开花。航天育种是培育花卉新品种的重要技术,该育种方式可以扩大变异系谱,增加新品种的可能性。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1年11月2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隆平生物技术公司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2023年2月22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于萌在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做水稻杂交实验。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粮食稳产增产,关键在科技。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2年的57%提高到2022年的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注入新动能。

↑2023年4月20日,在彭山区公义镇的数智水稻示范基地,秧盘智能传输带运送育秧盘。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22年4月7日,在新疆阿图什市格达良乡的棉田里,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在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林 摄)

↑2022年8月20日,工作人员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内检查自动排水灌溉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2023年12月7日,工作人员在达拉特旗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管护草莓秧苗。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23年9月5日,在甘肃省张掖市山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技术人员开展“一喷多促”作业(无人机照片)。“一喷多促”是将叶面肥、调节剂、杀菌杀虫剂等药剂充分混合后,对农作物实施一次性喷洒作业,减轻干旱和病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力促减灾增产。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2022年10月9日,在安徽芜湖中联智慧农业峨桥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终端了解稻田合适的收割时间。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22年7月20日,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无人收割机”在收割水稻。农技人员通过北斗定位和5G技术,设定路线与参数,“无人收割机”便可在农田中精准完成水稻收割,既降低粮食损耗,又提高生产效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2022年10月9日,在安徽芜湖中联智慧农业峨桥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在介绍智慧农业云平台。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23年9月22日,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气象局,四名青年气象员在整理分析数据、提供农用天气预报信息。新华社记者 石枫 摄

↑2023年6月6日,在中储粮安阳直属库有限公司滑县道口分公司粮库内,工作人员通过测温设备查看库内温度、湿度等数据。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藏粮于技”与“藏粮于地”,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仅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而且有能力把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好。

统筹:鱼澜

制作:李梦娇

编辑:黄晓勇 鲍菲菲 李梦娇 刘梦琪

【责任编辑:郑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发生枪击事件致10死 厄瓜多尔中部城市进入紧急状态

 当地时间7月20日,厄瓜多尔中部瓜亚斯省普拉亚斯市紧急行动委员会宣布,该市即日起进入为期60天的紧急状态。  7月19日下午,一群袭击者冲进普拉亚斯一台球室开枪射击,造成10人死亡后逃离。事件发生后,厄瓜多尔国家警察对...

稳岗就业 |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年轻人“解锁”多元就业赛道

央视网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数据背后是政策端、企业端和求职者形成的共同合力。各地利用政策“组合拳”强化特色产业、积极拓岗,提升补贴额度、助力就...

贵州水城:欢度彝族火把节

  这是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彝族火把节的篝火晚会现场(7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7月18日晚,海坪彝族火把节活动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当地彝族群众一起欢度火把节。撮泰吉...

美媒批评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就是在对内加税

 近日,多家美国媒体批评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其实就是对内加税,美国政府由关税获得的收入最终都将由美国消费者埋单。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在16日的节目中表示,美国政府对外加征的关税实际上是对美国人征税。美国政府宣称关税将由...

美媒:关税让美国企业感受到痛苦 就业市场正失去动力

中新网7月18日电 综合报道,新的数据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开始让美国企业感受到痛苦,美国就业市场正失去动力。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对许多美国人来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似乎是无成本的。这是因为它需要时间才能在整...

链博会新朋故交谋共赢

 7月16日,参会者在南非国家展台试用护肤品。  7月16日至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本届展会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

以军称拦截也门方向来袭导弹 多地响起防空警报

当地时间18日晚,以色列特拉维夫、中部多地响起防空警报。总台记者在耶路撒冷也听到防空警报的声音。  以色列国防军随后发表声明称,监测到一枚从也门方向发射的导弹,并成功拦截。(总台记者 梁慧)

乐享缤纷暑假

7月17日,在江苏省兴化市少年宫,孩子们在舞蹈老师的带领下练习舞蹈动作。  暑假期间,孩子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乐享假期生活。  新华社发(周社根 摄)

新疆独库公路正值旅游旺季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新疆独库公路(无人机照片)。  新疆独库公路是国道G217线的一段,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约561公里,穿越雪山、草原、峡谷等多种地貌,是一条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独库公路...

第三届链博会开幕

  7月16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这是链博会首次将举办时间提前至夏季。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23
12/20
14:17
浏览量: 635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