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66.5%受访者期待在社区建设免费公共学习空间

66.5%受访者期待在社区建设免费公共学习空间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26 14:20:20 | 点击:437

当下年轻人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求逐步增强,对安静、舒适的公共学习空间的需求也在增加。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4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五成受访者希望公共学习空间分布较多,能近距离找到,66.5%受访者期待设立社区、小区、居民楼的免费公共学习空间。

“有一些同学喜欢去快餐店讨论,但我觉得校内图书馆就可以,有的地方还有沙发椅。”北京一所高校的本科生翟子文觉得,学校通常有较多可以学习的地方,但他不太喜欢有背景音乐的地方,“如果咖啡厅不播放背景音乐,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

“我想去公共图书馆学习,但一方面路途较远,另一方面怕去了找不到合适的座位,白折腾一趟。”自由职业者朱莹备考公务员期间发现,免费的学习空间还是太少了,离开校园后想要找一个能学习的地方,往往需要较高的花费。

大家对公共学习空间有哪些需求?调查中,学习氛围良好(55.1%);分布较多,能近距离找到(49.6%);环境安静(48.7%);软硬件设施完善(48.1%);增加座位,方便预约(45.3%)等需求排在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韦杰每周都要在学校的自习室学习或读书,一周一到两次,每次3个小时左右。

“学校里有一栋教学楼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有高中时的学习氛围,尤其是有认识的人时,彼此之间就能形成一种互相监督,可以控制自己少玩手机,我一般会去那里。”韦杰感觉,学校其他地方的学习氛围都要差一些,宿舍比较嘈杂,其他人较多的教室里,环境不太好。“对于公共学习空间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和安静的环境。”

“为了准备雅思和其他考试,我曾考虑去校外自习室,但一方面路上花费的时间长,另一方面费用高,条件好一点的、离学校近的自习室不便宜,而且校外吃饭贵,综合考虑下来觉得没太大必要,在校内学习用餐更节约时间,也更省钱,就是位置少一些,需要提前占座。”翟子文希望学校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动态调整自习室的开放时间,比如在考研、考公务员等重要考试的备考阶段,多开放一些全天的自习室,在这些地方,不允许讨论和大声喧哗。

“大家选择公共学习空间时,会有多方面的考虑,包括性价比、时间成本、学习氛围等,如果要待一整天,这个地方是否能提供食物和饮水。”朱莹期待公共学习空间离学校或住宅区近一些,附近不能有太大噪声,采光要好。此外,空调和饮水设备、通风系统、防盗、消防设备等都不能少。

大家对公共学习空间的需求还有:延长开放时间(39.1%)、有多种功能分区(35.2%)、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28.6%)、保证安全(24.1%)、价格合理(21.4%)、建立反馈机制优化服务(12.7%)等。

韦杰希望公共学习空间合理布局,把安静的自习座位和供大家交流的圆桌沙发分开放置,减少干扰。其次可以多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鼓励大家交流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还可以有一些放松休闲的空间,让大家坐久了可以起身活动下筋骨。

“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利用社区或物业的公共场地提供一些多样化的自习空间。”朱莹在网上看到一些城市已有这方面的探索,在社区服务中心等场地开设共享自习室,白天让居民学习“充电”,晚上开设青年夜校、举办活动。“期待社区利用服务中心、图书室、文化室甚至共建单位的空间等资源,开辟共享自习室,服务更多想学习、爱学习的青年。”

调查中,66.5%的受访者期待设立社区、小区、居民楼的免费公共学习空间。

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24.5%,在职人员占72.7%,其他的占2.8%。一线城市的占37.9%,二线城市的占43.8%,三四线城市的占17.1%,乡镇/农村的占1.2%。

(应受访者要求,韦杰、翟子文为化名)

责任编辑:宋静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在乡村书写青春的故事

—万荣县到村工作大学生成长记万荣县解店镇到村工作大学生与村干部查看菊花长势。 (资料照片)万荣县汉薛镇到村工作大学生入户走访。 本报记者 邢智轩 摄在万荣县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活跃着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褪去校园的青涩,...

外卖商战下的科技突围:添可炒菜机器人赋能餐饮小商家

外卖平台的“三国杀”愈演愈烈,补贴大战与流量竞争将中小餐饮商家推向了“高成本、低利润”的窘境。与此同时,爆单时段供不应求、出餐效率跟不上订单增速等问题,也让商家在外卖红海中举步维艰。面对外卖平台的流量诱惑和成本重压,如何...

声动海天聚合力 红歌嘹亮谱新篇——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合唱团 以歌连心共筑幸福家园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秋玥)在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一场以歌声为纽带的文化热潮澎湃而起。前期,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深入走访、广泛开展民意调查,精准捕捉到居民对歌唱艺术的深厚热情。随后,社区积极联动山...

烟台市莱山区万光府前社区:“百家宴”绘就邻里情深新画卷

每日新闻网讯 文图/吕本政:为深化社区治理创新,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效能,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营造富有生活气息与人文温度的和谐社区氛围,凝聚社区治理合力,近日,烟台市莱山区万光府前社区在...

互动实验、展品体验、趣味科普……走进科技馆 让暑假充满浓浓“科技味儿”

央视网消息:每到暑期,科技馆是孩子们最爱打卡的地方之一,不仅好玩而且还能学到各类科学知识,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探访去中国科技馆里看一看,孩子们是如何度过这个充满科技味的暑假的。像记者一样体验空中飞...

安全隐患大、回收处置难……无3C认证充电宝成“烫手山芋”

近期,一场围绕充电宝的安全风暴席卷全国。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品牌因电芯缺陷存在自燃隐患,相继宣布召回超过120万台充电宝。几乎同步,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明确自今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CCC认证(以下简称3C认证)标...

链博会外国参展商:跟中国做生意太好了!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有不少外国参展商前来参会。链博会会期已过半,这些外国参展商都有哪些收获?来看记者的报道。  在链博会上,记者注意到,除了企业展外,有不少是以国家名义设立的国家展。尤其是在供应链服务展区,...

破解堵点卡点,做强国内大循环

 核心观点:做强国内大循环,“舒筋活血”至关重要。破解堵点卡点,不仅要求破除阻碍循环的空间“物理阻隔”,也需要消除制度层面的“化学惰性”;不仅要实现要素的“流量增长”,更要追求配置效率的“质变跃升”。  国务院常务会议7...

雄安新区: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青春绽放在“未来之城”

  早上8点,雄安宣武医院中医科诊室内,医生刘爽的指腹搭在患者寸关尺处,凝神感受脉搏的细微起伏。窗外,雄安新区的塔吊正缓缓转动,阳光洒在新落成的社区医院外墙上,映出一片勃勃生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山东:青春力量助推民营经济拓新向前

 智能化的工厂车间里,智能机器人昼夜不停生产出高品质的太阳能集热器;翻涌麦浪间,年轻的育种人手捧刚刚培育出的优质麦种满眼欣慰;彻夜通明的实验室里,青年工程师为攻克由外国垄断的关键技术连续奋战……  齐鲁大地,青年人才一次...

2024
12/26
14:20
浏览量: 43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