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百年传承,上海“老北京涮羊肉馆”生意兴隆

百年传承,上海“老北京涮羊肉馆”生意兴隆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01-01 13:09:00 | 点击:17021

每日新闻网上海讯 朱继文/文  余丽君/图片

      在华夏饮食文化的浩瀚星空中,北京中华老字号“东来顺”熠熠生辉。1903年,东来顺品牌始创。历经百年沧桑,其美名传遍大江南北。那传统的东来顺铜火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毛泽东主席曾题词“东来顺永远保存下去”;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生前也多次在东来顺设宴招待外国元首和政要,宛如一位时光的讲述者,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承载着食客们的眷恋与向往。

5.jpg

      上海余丽君姑娘宛如一位逐梦的旅人,毅然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征程。一次次乘坐绿皮火车,只为追寻“东来顺”铜火锅的真谛。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东来顺底料的配制秘方,钻研其以“品牌经营”为核心,依连锁经营的方式,完善供应链、配送、服务体系等独特的营运模式,体悟“立足清真餐饮主业,传承中华老字号饮食文化,创新清真餐食产业链发展”的深刻开店宗旨。每一次观摩都是知识的汲取,每一次实践都是技艺的磨砺,她精准地把控着技术的精髓,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悉心研究上海人的生活习惯,期望能将这地道的风味完美融入上海的烟火气中。

4.jpg

      终于,在2003年11月19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罗秀路847号的上海“老北京涮羊肉馆”盛大开业。这一天,如同美食文化的一颗种子落地生根,余丽君带着“东来顺”的传承火种,在上海点亮了老北京铜火锅的希望之光,开启了一场味蕾的盛宴。

      二十余载岁月悠悠,这家涮羊肉馆始终坚守北京“东来顺铜火锅”的标准,虔诚地传承着老店的文化底蕴与经营理念。在繁华的上海滩,它就像一位坚守初心的卫士,将老北京的味道原汁原味地呈现给每一位食客。

3.jpg

      店内的招牌食材——“成吉思汗吃的胡羊”羊肉,更是一绝。此羊源于内蒙古养殖的优良羊种,曾是元朝成吉思汗军队的食用羊,后移植到杭州湖州一带精心培育。这羊肉肉质鲜嫩,纹理细腻,脂肪均匀分布,如雪花般点缀其间,只需轻轻一涮,鲜嫩的羊肉便在锅中翻滚几下,瞬间变色。入口鲜嫩爽滑,没有丝毫的膻味,只留羊肉的鲜香在舌尖弥漫,口感醇厚,富有嚼劲。传说当年军士食用后战场上勇猛无比,如今食客享用,也能强身健体、消疾长寿,堪称最佳的健康食材。虽无官方记载表明湖羊肉在2023年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但这并不影响其在食客心中的美味地位。

2.jpg

      余丽君从青春年少到成熟稳重,二十多年的光阴,她与火锅店一同成长。上海滩的风雨没有浇灭她的热情,疫情的艰难也未曾让她退缩。为了菜品的创新与改良,她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只为给新老顾客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满足,让传统铜火锅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生机。

      上海理工大学的学子们,在青春岁月里与火锅店结缘。毕业离别后,创业有成的他们带着家人重返故地,重温往昔的温暖。曾在此留下甜蜜回忆的情侣,多年后也携全家前来,找寻当年的温馨。还有那来自五湖四海的华侨与外国友人,也被这独特的味道吸引,在这里,他们尽情享受美食,发出由衷的赞叹,那声声“OK上海铜锅”的称赞,是对这份美味的认可与喜爱。

1.jpg

      余丽君董事长不仅专注于菜品的传承与发展,还倾心于员工的成长与进步。四川籍的蒋大姐,从青春韶华到花甲之年,还有众多的年轻人也在这里习得一技之长,回到家乡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事业。

      如今,余丽君的铜火锅在上海独占鳌头,声名远扬国内外。它不仅仅是美食的汇聚地,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情感与回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续写着老北京铜火锅在上海的不朽传奇,让这传承百年的美味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传承。


编辑:唐玲

【作者: 朱继文/文 余丽君/图片】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财政聚焦民生所需,近100万亿元!翻看账本 这项大工程有你有我

央视网消息: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了不少“十四五”时期重磅的财政数据,尤其是民生相关的投入非常引人注目。民生支出有什么特点?  “十四五”期间,全国财政支出预计超过136万亿元,...

孩子放学去哪?谁看管?行之有效“实招儿”解决双职工家长烦恼

央视网消息:孩子放学后去哪里?谁来看管?是不少双职工家长的烦恼。在江苏省泰州市,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一些党群服务中心开始尝试提供公益托管服务,让学生放学后能够有地方去。  下午5时,在泰州市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康华社区党...

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引 子  室内藏着一座“山”?  在“山脚”抬头望,一条蜿蜒“山道”,串起亭台楼阁、山石草木、各色商铺。这座“山”,名为“这有山”,是吉林长春的一个室内休闲度假文旅空间。  这样的消费新场景,正在多地涌现:在云南,菜市场...

2025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挥昆明区位优势 助力企业“出海”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现场。梁文艳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梁文艳)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

让租房不再是麻烦事 ——9月15日起,国家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新规正式施行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大力推进安置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建设和改造,满足多样化需求。图为该县南峰街道未来社区,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王华斌摄(人民视觉)  北京冬奥村居住区转换为人才公租房,实现华丽转身。图为冬奥村新貌。胡...

加快构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水利治理管理成效显著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赋能水利治理管理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完善监测感知体系,通过“水利一号”及组网的多颗...

用心守护银龄记忆与幸福——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越社区开展多维认知挑战赛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王润涵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与精神需求,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工作。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越社区联合爱恩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记忆包裹”马山街道认知障碍干预项目——...

健康中国丨滴眼药水也有小技巧 频繁使用可能会伤眼

很多眼药水里含有防腐剂  长时间使用会损伤眼表的杯状细胞  眼表是个精密复杂的平衡系统  眼药水可能会稀释电解质、  溶菌酶等蛋白成分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合理使用眼药水  眼药水该怎么滴?正确方法来了  滴眼药水的方法...

特朗普: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并不感到高兴”

  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并不感到高兴”,并将在10日发表完整声明。  在9日稍早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特朗普政府当日早上接到美国军方通知,称以色列正在对位于卡...

谢师傅“15分钟”工伤维权记

 近日,上午10点,在福建厦门从事木工的谢中繁乘坐了15分钟公交车,来到湖里火炬园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向特聘调解员曾焕生送上一面锦旗。“如果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工伤赔偿。”他哽咽着说。  时间回到去年9...

2025
01/01
13:09
朱继文/文 余丽君/图片
浏览量: 1702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