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黄石共青团举办700余场青年夜校活动服务万余名青年

黄石共青团举办700余场青年夜校活动服务万余名青年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06 11:33:47 | 点击:336

夜幕低垂,华灯璀璨。晚上7点,黄石港区师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灯光准时亮起,静候着来上青年夜校的年轻人。30多名年轻人陆陆续续地走进书法教室,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在这里,他们即将开启下班后的“夜生活”。

教室里,书法老师柳飞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位学员练习书法,纠正姿势,讲解笔法,同时分享着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自开班以来,这里的学员基本人数都稳定在30人左右,大家对学习书法的热情都很高。

青年夜校的热闹景象,只是黄石青年夜校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发布《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团黄石市委在团省委牵头推进“青年夜校”建设工作指导下,紧密结合青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爱好,按照“青年下班、夜校开门”的原则,开办青年夜校。

4月15日,黄石市第一家青年夜校——西塞山区青年夜校正式拉开帷幕,迅速吸引了广泛关注,成为青年业余生活的新选择。紧接着,其他县市区青年夜校、黄石日报·青年夜校也相继登场,为青年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这股新潮流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更为城市的夜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弹吉他,制作花艺,练习书法……在这里,青年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学习、交流、成长。

上世纪80年代,夜校曾为很多青年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学业水平;时过境迁,随着高校扩招及网络课堂的开办,夜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黄石青年夜校焕发了别样活力。

无论是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学习,还是艾灸、瑜伽等健康养生知识的传授,亦或是摄影、剪辑等现代技能的培训……青年夜校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青年夜校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选择,更以免费或普惠的价格策略,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夜校,享受学习的乐趣。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使得更多青年能够轻松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青年夜校满足了广大青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热情。”团黄石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它不仅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的平台,还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机会。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高性价比的交流学习平台。”

学员陈青芳报夜校的初衷就是真正学到一些技能,而青年夜校无疑为她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我从小就喜欢古筝,但因为学习和家庭的压力,一直没能如愿以偿。现在,在青年夜校里,我不仅学到了古筝演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放松自己、释放压力的地方。每次上完课,我都觉得心情格外愉悦。”陈青芳感慨地说道。

为了确保夜校课程能够真正满足青年的需求,各县市区团组织在夜校开课前进行了充足的调研工作,深入了解青年业余时间的生活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县市区团委工作人员介绍:“在青年夜校开课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青年人的兴趣偏好。正是基于这些调研结果,我们才确定了首批夜校课程。”

各县市区团组织在夜校结束后也会对课程进行总结归纳和学员意见调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问需,摸清青年的学习需求,并统筹资源,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这种持续改进的做法,使得青年夜校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大冶团市委青发中心干事陈廷玉介绍:“每一期夜校结束后,我们都会对各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和学员意见调查,以便对下一期进行改进。例如,针对部分上夜班的青年反馈的授课时间问题,我们及时调整了大冶市青年夜校的授课时间,以吸引更多青年参与。”

青年夜校的开办不仅是为了给青年提供一个教育资源的平台,更是为了打造一个帮助青年社交和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陈廷玉表示:“今年以来,大冶团市委依托青年夜校,建立了青年兴趣社群43个,孵化培育青年社团组织17个,直接赋能青年3000余人。这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拓宽社交圈、结识新朋友的重要渠道。”

截至目前,黄石各级团组织青年之家共开办青年夜校活动700余场次,参与青年人数达1.1万余人次。下一步,团黄石市委将继续推进青年夜校建设,继续将青年夜校的建设纳入市级青年民生实事当中。在今年的基础上,推进青年夜校规范化运营,并将青年夜校送到企业去,为更多青年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财政聚焦民生所需,近100万亿元!翻看账本 这项大工程有你有我

央视网消息: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了不少“十四五”时期重磅的财政数据,尤其是民生相关的投入非常引人注目。民生支出有什么特点?  “十四五”期间,全国财政支出预计超过136万亿元,...

孩子放学去哪?谁看管?行之有效“实招儿”解决双职工家长烦恼

央视网消息:孩子放学后去哪里?谁来看管?是不少双职工家长的烦恼。在江苏省泰州市,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一些党群服务中心开始尝试提供公益托管服务,让学生放学后能够有地方去。  下午5时,在泰州市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康华社区党...

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引 子  室内藏着一座“山”?  在“山脚”抬头望,一条蜿蜒“山道”,串起亭台楼阁、山石草木、各色商铺。这座“山”,名为“这有山”,是吉林长春的一个室内休闲度假文旅空间。  这样的消费新场景,正在多地涌现:在云南,菜市场...

2025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挥昆明区位优势 助力企业“出海”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现场。梁文艳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梁文艳)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

让租房不再是麻烦事 ——9月15日起,国家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新规正式施行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大力推进安置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建设和改造,满足多样化需求。图为该县南峰街道未来社区,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王华斌摄(人民视觉)  北京冬奥村居住区转换为人才公租房,实现华丽转身。图为冬奥村新貌。胡...

加快构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水利治理管理成效显著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赋能水利治理管理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完善监测感知体系,通过“水利一号”及组网的多颗...

用心守护银龄记忆与幸福——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越社区开展多维认知挑战赛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王润涵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与精神需求,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工作。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越社区联合爱恩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记忆包裹”马山街道认知障碍干预项目——...

健康中国丨滴眼药水也有小技巧 频繁使用可能会伤眼

很多眼药水里含有防腐剂  长时间使用会损伤眼表的杯状细胞  眼表是个精密复杂的平衡系统  眼药水可能会稀释电解质、  溶菌酶等蛋白成分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合理使用眼药水  眼药水该怎么滴?正确方法来了  滴眼药水的方法...

特朗普: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并不感到高兴”

  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并不感到高兴”,并将在10日发表完整声明。  在9日稍早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特朗普政府当日早上接到美国军方通知,称以色列正在对位于卡...

谢师傅“15分钟”工伤维权记

 近日,上午10点,在福建厦门从事木工的谢中繁乘坐了15分钟公交车,来到湖里火炬园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向特聘调解员曾焕生送上一面锦旗。“如果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工伤赔偿。”他哽咽着说。  时间回到去年9...

2025
01/06
11:33
浏览量: 33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