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青字号力量为“尔滨”的冬天加把火_

青字号力量为“尔滨”的冬天加把火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28 14:20:51 | 点击:498

一座城市火了会给年轻人带来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一个地方,会给这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记者组成“中国式现代化——青春‘记’行”采访团,来到冰雪之都哈尔滨探寻答案。

——————————

1月15日,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的广场上,游客们和鸽子嬉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这个冬天,在零下20摄氏度的哈尔滨,市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这里很热!

冰雪大世界里,游客在521米超级冰滑梯旁排起长队,期待体验冰雪版“速度与激情”;索菲亚广场上,身着盛装的年轻人,纷纷加入“三步一公主,五步一女王”旅拍;在太阳岛,大家跟着“左右哥”跳起兔子舞,与精美的雪雕合影;道里菜市场里,黏豆包、炸里脊、大饭包等特色美食挑动着食客味蕾。

自上一个冰雪季爆火以来,今年哈尔滨再次迎接不断前来的八方宾客。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客接待数量,在开业第20天突破100万大关,创下开办26届以来之最。2024年,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7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同比增长均超三成。

越来越多人相信,“尔滨”的冰雪经济热绝非偶然,更可贵的是,这波热潮激发了年轻人燃起东北全面振兴的热情,一个个“青字号”的青春小店、一个个创意十足的创业项目,为冰雪经济添上冬天里的一把“火”。

“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要把这波流量接住、接稳,形成东北全面振兴的合力。”“松光里”书店主理人于冰的一席话,道出当下东北年轻人的心声。

1月13日,游客们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体验冰雪的快乐。哈尔滨迎来了火热的冰雪季,冰雪大世界的游客接待数量在开业第20天即突破100万大关,创下26届以来之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从“猫冬”到“忙冬”

1月14日15时许,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今年10岁的赵姝然在亚冬会吉祥物雪雕前拍照,来自上海的她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冰雪,哈尔滨特别好玩”。

进入1月,像赵姝然一样的南方人陆续被哈尔滨的冰雪风光吸引而来。哈尔滨机场客流量持续攀升,高峰时段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

与游客一同抵达哈尔滨的,还有加紧赶制的各类文创产品。

“这款哈尔滨冰雪童话冰箱贴是爆款,常常卖断货。”在中央大街附近,“龙粤号北境魔法文创列车”店长管琳介绍说,这趟“魔法列车”里装了400多种文创产品,来自60多家创意设计工作室,绝大多数出自“东北籍”文创者之手。

用手机扫码这款裸眼3D冰箱贴,能看到冰雪精灵从冰雪阶梯上飞过,旋转的雪花摩天轮开启一场关于冰雪奇缘的童话梦。据了解,这款是去年爆款AR冰箱贴的升级版,目前日销上千个。

在龙粵(黑龙江)文旅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婧眼中,一枚小小的冰箱贴背后,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涵。

黑龙江近年来布局四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王婧说,一款AR冰箱贴把数字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融合在一起,数字技术赋能文创产品,带来更多附加价值,“爆款文创无形中传播了我们的冰雪文化”。

“一些到外地发展的年轻人仍心系家乡、关心东北的未来。”王婧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在外打拼多年的她深切感受到,“尔滨”的出圈,让她和很多“东北籍”年轻人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冰雪经济给年轻人带来机遇,也改变着东北人惯常的生活习俗。从“猫冬”到“忙冬”,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鑫形象地概括出这两年东北发生的变化。

1月13日,黑龙江哈尔滨,一名外国游客在冰雪大世界内拍照留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程璨/摄

“过去一到冬天,东北人就躲进屋子里‘猫冬’。冰天雪地半年闲,冰和雪仿佛成了经济发展的桎梏。”张鑫说,如今,“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造型精美的冰雕、雪雕不仅吸引着游客打卡,也是一种传递东北文化的符号。“在冰天雪地建起城堡,用艺术表现手法象征东北人不怕吃苦、坚毅勇敢的精神品质。”

冰雕被称为“消失的艺术”,即使在东北地区,最佳观赏期也不超过4个月。作为大学老师和冰雕师,张鑫力求探索如何用文创产品输出东北文化符号,让师生们的作品能走出东北、留存得长久,培养更多复合型冰雪专业人才。

1月13日,黑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4名大学生一起合影。她们分别来自广西、湖北和四川,同在四川读书的她们趁着放寒假的机会,相约一同来哈尔滨体验冰雪之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程璨/摄

更多人爱上“尔滨”、留在“尔滨”

当游客们沉迷于热气腾腾的东北美食——铁锅炖大鹅的时候,很少有人留意鹅毛去哪儿了。而这恰恰是黑龙江波司登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驰所关心的话题,天寒地冻时节,他常常为供不应求的鹅绒犯愁。

长期以来,东北的大鹅以食用为主。据哈尔滨市饭店协会铁锅炖专业委员会估算,2023-2024冰雪季,哈尔滨市数百家铁锅炖餐饮企业消费近200万只大鹅。

2022年,黑龙江省出台促进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鹅九条”扶持政策。到2024年年底,全省商品鹅出栏超过4400万只,同比增长12.8%。“要达到产能饱和,我们需要1.6亿只大鹅,目前还缺1亿多只。”徐新驰说。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的9项重点任务。“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居九大任务之首。

1月13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哈尔滨红博·西城红场波司登专卖店里,看到“尔滨×波司登”羽绒服陈列于显眼位置,羽绒服上印着圣·索菲亚教堂的灯柱、冰雪大世界的雪花摩天轮等哈尔滨元素,右肩膀处张贴着“尔滨”字样的logo。

据介绍,这款羽绒服目前在黑龙江省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一家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个地方产业。”哈尔滨市委常委、平房区委书记闫红蕾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当一次“冰雪公主”,收获满意的“人生照片”,被不少年轻人列入哈尔滨旅游的“心愿清单”。旅拍市场的火热为一些当地青年提供了在家乡创业、工作的机会。

1月15日,在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来自江苏南通的一家人用旅拍的方式,留下在这里的旅行记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摄

1月16日11时许,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索菲亚大教堂,沉浸式体验旅拍。经过化妆师“爆改”后,记者身着华丽长裙,变身金发“冰雪女王”。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巩威延悉心指导拍摄动作和表情。每到一个打卡点位拍摄时,都需要等待前面的“公主”拍完,巩威延说,“这个时间旅拍的人算少,晚上索菲亚广场上都没空地”。

原本在天津当婚庆化妆师的杜雨晴,看到哈尔滨旅拍市场火热后回到家乡,“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每次看到客人变美,我都很有成就感”。

一片片纸板幻化成奇妙的空间,一张张图片展示出哈尔滨的建筑之美,一行行文字表达着策展人对这座城市的描绘与想象……在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尔滨·宝藏——城市解码与空间探秘”文化创意展同样吸睛。

这个文化创意展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城市阅读课程衍生而来。该校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衣霄翔介绍说,“在50多名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经3个月,把学生的课堂作业变成展览,把作品搬出校园,让更多人看到它。”

展览用绿色、红色、黄色3种颜色来构建哈尔滨这座城市,本次策展的学生团队负责人、建筑与设计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石骋说,哈尔滨是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8年中,“我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想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爱上‘尔滨’、留在‘尔滨’”。

1月12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旁边的户外展区,游客们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实物旁合影留念。很多游客在哈尔滨体验冰雪的同时,把到哈工大校园里参观这些大国重器作为旅行的重要一站,感受国家科技力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东北会成为更好的东北

在“冰姐”于冰看来,作为东北人,东北振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她是哈尔滨“松光里”书店的主理人,拍过一条爆火的短视频——“东北好了,就能回家了”。在视频里,于冰被冻得鼻头通红,举着手机哽咽地说:“铺天盖地的哈尔滨火爆视频,我看着心里挺难受,我想问问,有多少东北人看到这个盛况时会鼻子发酸哭出来,又有多少东北人哭着哭着就想家了。”

哈尔滨的“走红”,让于冰感到身上多了一种天然的使命感,她带领团队开始琢磨,如何将“东北”形象更好地表达和传播出去。

2024年1月,于冰将目光投向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将一栋老式院落打造成网红书店“松光里”。如今,这里成为街区新晋“文化会客厅”,相继推出的“串门儿”“东北振兴二厂”“东北大花”等主题展览,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1月13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松光里”看到,以东北虎为原型的贴纸、蔬菜造型的毛绒挂件、名人堂系列明信片……一件件充满巧思与特色的产品,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装点得更加洋气、灵动,这背后都是年轻人满满的创意。

张鑫对此点赞,他希望年轻人的创意能带给东北更多的机会。

1月13日,在哈尔滨卓越沙画·小印巷文创店里,年轻游客正在挑选心仪的文创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摄

从2023年开始,张鑫指导学生把作品变成产品投入市场,目前有2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开发出几十款文创产品。一款名为“尔滨肆不相-雪驼驼”的产品深受游客欢迎,已累计销售上千个,它的设计师是从英国回来的年轻人。

在太阳岛的一家文创店里,21岁的大学生韩淑睿忙着给游客推介她和同学创作的各种文创产品,学生们负责产品的设计、生产到销售全部环节。这个哈尔滨师范大学冰雪雕塑专业的大学生一直在思考,如何创造出能够代表东北文化、游客愿意把它带回家的文创产品。

在“松光里”,这也是于冰思考的话题。不少年轻人来到“松光里”都要尝尝东北黏豆包咖啡,于冰邀请本地新锐插画师为产品量身定制了IP形象人物。她觉得,东北、哈尔滨文化的表达,需要通过这些载体去实现,并与年轻人形成互动。

于冰把“振兴东北”4个字写在了门口海报的左上角。“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留在东北,让东北成为更好的东北。”于冰把一位读者给“松光里”的这句留言,视为对自己的要求,她坚信,哈尔滨火热的冬天会是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张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引 子  室内藏着一座“山”?  在“山脚”抬头望,一条蜿蜒“山道”,串起亭台楼阁、山石草木、各色商铺。这座“山”,名为“这有山”,是吉林长春的一个室内休闲度假文旅空间。  这样的消费新场景,正在多地涌现:在云南,菜市场...

2025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挥昆明区位优势 助力企业“出海”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现场。梁文艳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梁文艳)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

让租房不再是麻烦事 ——9月15日起,国家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新规正式施行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大力推进安置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建设和改造,满足多样化需求。图为该县南峰街道未来社区,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王华斌摄(人民视觉)  北京冬奥村居住区转换为人才公租房,实现华丽转身。图为冬奥村新貌。胡...

加快构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水利治理管理成效显著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赋能水利治理管理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完善监测感知体系,通过“水利一号”及组网的多颗...

用心守护银龄记忆与幸福——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越社区开展多维认知挑战赛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王润涵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与精神需求,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工作。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越社区联合爱恩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记忆包裹”马山街道认知障碍干预项目——...

健康中国丨滴眼药水也有小技巧 频繁使用可能会伤眼

很多眼药水里含有防腐剂  长时间使用会损伤眼表的杯状细胞  眼表是个精密复杂的平衡系统  眼药水可能会稀释电解质、  溶菌酶等蛋白成分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合理使用眼药水  眼药水该怎么滴?正确方法来了  滴眼药水的方法...

特朗普: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并不感到高兴”

  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并不感到高兴”,并将在10日发表完整声明。  在9日稍早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特朗普政府当日早上接到美国军方通知,称以色列正在对位于卡...

谢师傅“15分钟”工伤维权记

 近日,上午10点,在福建厦门从事木工的谢中繁乘坐了15分钟公交车,来到湖里火炬园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向特聘调解员曾焕生送上一面锦旗。“如果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工伤赔偿。”他哽咽着说。  时间回到去年9...

70岁老太被美发店诱导充值3万元 江苏昆山法院:构成重大误解店家应退款

法治日报采访组  本来只想体验美发店的免费活动,却被一步步诱导充值了3万余元,稀里糊涂地成了“合伙人”。等回过神来,钱却要不回来了,这可怎么办?  前不久,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老年顾客被诱导“投资入伙”美发店的合...

烟台高新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获救记

每日新闻网薪(文图/吕本政)8月19日,烟台高新公安科教基地警务站闻警而动、履职尽责,成功救助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日17时许,警务站接群众报警称:高新区创业小宅9号楼1楼发现一只受伤的鸟,已无法正常飞行。值班民警迅速...

2025
01/28
14:20
浏览量: 49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