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宁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 青年工匠:让蓝领岗“热”起来

宁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 青年工匠:让蓝领岗“热”起来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19 11:45:22 | 点击:231

“不管从事什么岗位,把简单的事做好做精,都有出彩的机会。”林元章是宁波港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集卡驾驶员,高中辍学后,他成为一名卡车司机。在13年的集卡驾驶生涯中,林元章始终保持着刻苦练习岗位技能的习惯。在港口工作的7年,他每天凌晨四五点出发,驾驶着集装箱卡车穿梭于港口的各个角落。他并不满足于完成日常运输任务,而是渴望在专业领域取得新突破。

2019年,为了参加集装箱卡车国赛,他主动转岗到风险系数高的港外运输。转岗后,他除了更加刻苦地训练驾驶技术,还仔细研究车辆性能参数,模拟车辆故障、道路突发障碍物,培养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行车安全。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专业的卡车培训导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更多人,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上安全、高效地工作。”2020年,在第12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林元章获得个人第二名,其所在团队获得第一名。2022年9月,他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在宁波,有很多像林元章一样默默扎根在车间、厂房,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雕琢技能,以创新思维攻克难关,用求真务实的态度铸就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青年工匠们。

宁波一直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自2021年起,团宁波市委联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在全省首创开展地市层级的新时代“宁波青年工匠”培育项目,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技能水平的一线青年产业工人,年均培养300人。

污水治理的创新先锋

“基础工作是技术积累的基石。”2011年,从常州大学排水工程专业毕业后,褚鹏飞一头扎进污水治理领域。初入镇海炼化,和其他毕业生一样,他从基层操作工起步,每日面对着污水池和复杂的处理设备,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单调操作。但他清楚,这看似不起眼的工作,是他积累经验、沉淀自我的必经之路。

2019年,公司原计划从美国引入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却因种种原因受阻。当时国内在该领域近乎空白,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关键时刻,褚鹏飞所在团队临危受命,扛起技术攻坚的重任。

该从何处入手?难点究竟在哪?整体要如何设计?研发刚起步,面对全新且棘手的技术难题,团队成员毫无头绪。结束一天繁重的生产任务,大家尽管疲惫不堪,晚上11点仍准时齐聚狭小的会议室展开激烈讨论。白天只要稍有空闲,他们就争分夺秒学习晦涩难懂的工艺控制理论知识。

在工艺控制研究进程中,团队起初尝试将国外装置原样照搬。可实际应用时,问题接连涌现。例如,看似先进的装置内部如同“黑匣子”,只能实现单点控制,致使参数波动大,处理效果不稳定。褚鹏飞与设计院、科研院所的专家视频连线,反复请教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尝试各类解决方案。

一线技术工人也在实际操作中提出诸多宝贵建议。“每次开工,不合格产品都得回流,操作起来繁琐复杂,效率特别低。”这让褚鹏飞深刻意识到,完全依赖国外技术模式行不通,必须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契合自身实际的创新之路。

自此,团队踏上漫长而艰辛的自主研发之路。参数设置调试是关键环节,为此他们经历上千次尝试。每次失败,都意味着要推翻重来,“自己像被困在迷宫里,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屡试屡败的挫折让他焦虑、急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但匠人精神让他在毫厘之间执着坚持。那段时间,他一门心思扑在研究上,几乎断绝与外界联系,甚至是阖家团圆的春节。

终于,经过长达17个月的不懈努力,团队成功完成控制方法的编制、调试,并顺利投用。

2021年12月4日被褚鹏飞深深烙印在心底。这一天,高压进料泵在线切换阀值调试成功,同时也是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子。

“攻克一个大难题后,往后再面对困难,心里就有底了,不再惧怕。”这次成功,不仅让褚鹏飞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也释放了他长期积压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让他重拾自信。

2022年,褚鹏飞带领团队乘胜追击,再次取得重大成果——将低废碱氧化尾气氧含量控制降至5%以下。这一成果远超国外同类技术水平,为企业节省巨额成本,更为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开拓出全新道路。凭此贡献,他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领军人物。

“青年工匠在科研道路上,必须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要勇于担当,成为青年群体的榜样。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能在团队中激发创新热情,带动更多人投身创新创效工作。”褚鹏飞向记者分享心得时说,自2021年取得科研成果后,公司里越来越多的青年受其感染,纷纷主动投身创新创效工作,踊跃申报创新点子、科研项目。

以技为刃勇闯国际赛场

“我们用技能证明了中国青年技行天下!”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中,翁研夺得第四名。

翁研自幼便对汽车零件的构造和原理充满好奇。他痴迷于探究零件原理,常亲手拆装、维修。每当成功修复损坏部件,强烈的成就感便在心底油然而生。这份成就感如同燃料,化作他在汽修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他选择技术学校,立志在汽修领域深入学习、持续深耕。入学第二年,他参加校技能大赛,一举斩获第三名的佳绩。这次宝贵经历,彻底点燃了他对竞赛的热情,他自此一头扎进汽修领域的竞赛训练中。

为全身心钻研不同车型的维修技术,翁研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整日泡在车间。车间里机油与金属的混合气味弥漫,四处摆满了各种汽车零部件和维修工具。他每天都忙到凌晨两点,累了就直接在车间的折叠床上休息,或是蜷缩在汽车后座打盹儿。汽车早已成为他亲密无间的伙伴,遇到维修难题时,他甚至会对着汽车喃喃自语:“你设置成这样,可让我怎么修啊?”

每次比赛,对翁研而言都是一场艰难“战役”。赛事方仅公布参赛车辆的品牌,具体车型对选手严格保密。每个品牌旗下车型多达5000余种,翁研必须凭借敏锐判断力和丰富经验,从海量车型中挑选出一类深入钻研。他不仅要熟知其构造,还要精通维修与检测技术,任务的艰巨程度超乎想象。

更具挑战的是,参赛选手需在18个小时内,依据全英文说明书,在复杂的车辆系统中精准定位故障。这涉及柴油发动机系统、液压系统、整车电气系统等多个领域,从排查到解决,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差错。这无疑是对选手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的全方位考验。

在国际赛场上,翁研还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挑战。专业的汽车维修资料全是英文,一本资料厚达3000多页,他凭借顽强毅力,硬着头皮阅读、理解。经过长时间努力,他逐渐克服语言障碍,不仅能熟练阅读英文资料,还能在赛场上与裁判流畅交流。

从天津技能大赛的金牌,到澳大利亚全球技能邀请赛的冠军,再到法国里昂世界技能大赛的第四名,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他日夜的辛勤努力。

“虽然与同龄人相比我钻研得比较深,但距离大国工匠还有一定距离,这也促使我向他们学习。”如今,翁研以青年教师的身份站上讲台,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汽修技艺传授给学生,把比赛经验和匠心精神传承下去。同时,他还利用精湛的专业知识,为企业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的汽修难题。

龙门吊上的匠心传承

“我当时就想着,出来工作不能给父母、学校和老师丢人。”2005年,杜春文从北方机电工业学校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后,成为宁波港的一名龙门吊司机。

初次站在龙门吊下,望着高达20多米、重近170吨的“庞然大物”,以及复杂的操作控制台,杜春文压力倍增。尤其看到老师傅们操作时手法娴熟、控制精准,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巨大差距。

为了缩小差距,他凭借数控技术专业基础,绘制龙门吊和场地的简图,深入分析每一个运行环节,精确计算小车速度、吊车速度及其协同运行速度。休息时,他常独自在龙门吊下,拿着图纸和计算器反复研究,把关键数据牢记于心,通过卡秒表记录操作时间,不断对比、调整,持续提升操作水平。每天,他都比同事多练一个多小时。就这样,从最初班级竞赛成绩中下,一步步实现了自己设定的操作目标。

经过5个月的练习后,杜春文实现了一次着箱。紧接着,他又将目光投向龙门吊联动操作的流畅性。面对下方重达40多吨的箱子,他难免心生恐惧,经过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不仅克服了心理障碍,联动操作也愈发顺畅、精准、稳定。

2008年,在宁波市技术比武中,杜春文荣获第一名,并被授予“宁波市首席工人”称号。这次获奖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此后他转型为龙门吊新司机培训导师,工作重心从操作转向培训。

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传统讲解法效果不佳。新手操作时定位不准,首次着箱需10分钟,而正常生产速度要求2-3分钟完成一个集装箱的完整吊装。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决定自制龙门吊模型辅助教学。他把宿舍改造成工坊,利用数控技术特长,精心设计制作。4个月后,初代模型诞生,可助力学生理解基本操作原理。

2018年,他牵头研发出第二代模型,打造出“杜春文立体培训法”2.0版本。这一创新大大缩短新司机培训上岗时间,从过去的6个月减至3个半月,同时也提升了学员岗位的融入度和安全意识。

2023年,为实现自我突破,他主动转岗成为龙门吊维修电工,从基础电路知识学起,钻研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

不仅专注于本职工作的提升,他还热心公益。2016年,公司团委成立马力志愿者爱心互助联盟,他担任队长,带领团队为社区群众免费维修家电。每月至少两次,他带着工具和零件深入社区,为居民修理家电。凭借精湛技艺和无私奉献践行工匠精神,他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热心人”。目前,杜春文志愿服务时长已累计达1187.07小时,修复电器1500余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回顾!“雪龙2”号的南极探索之旅完成了哪些任务?

去年11月1日从广州正式出发后,截至目前,“雪龙2”号破冰船已经航行了7个月。回顾整个航行,“雪龙2”号走过了什么样的路线,完成了哪些任务呢?“雪龙2”号机动驾驶员 陈冬林:我们纬度是南纬64度50分,在浮冰区里,涌浪明...

非遗为媒,广东佛山百名青年“锦鲤传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邓家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鲤遇蘇村·良缘天成”520佛山青年人才交流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蘇村锦鲤文化街区开展,来自广东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的100余名单身青年现场联谊交友、心动互选。...

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开发血糖监测“黑科技”

  本报讯(通讯员 曾文萃 记者 黄星)对全球8亿多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是每日的“必修课”。重度糖尿病患者甚至每天要测7—8次血糖。然而,传统指尖采血疼痛且费时,进口动态血糖仪价格高昂,国产设备普遍存在测不准的问题。...

上海浦东青年用金点子“焕彩”城市

本报上海5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将传统创业孵化平台焕新升级为青年创聚空间;融合历史文脉与青年活力,打造青年街区“舞台空间”;重构租赁社区,打造共享自习室、宠物友好区域;将公园“搬进”医院,探索改善青少年...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滨河社区开展 “蔚蓝地球·共同守护”环保主 题“河狸”儿童课堂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孙嘉伟)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滨河社区开展环保主题“河狸”儿童课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儿童树立环保理念,引导家庭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助力建设生态文明社区。课堂第一环节是沉浸式科普讲座。志愿...

科技赋能大国粮仓,储粮守护舌尖幸福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中央储备粮长沙直属库,只见方方正正的高大平房仓、圆柱体形状的浅圆仓里,粮食满仓,让人安全感满满。而在这些传统样式的粮仓附近,另一组“膀大腰圆、白白胖胖”的新型粮仓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红色教育与生态守护同行,主题党日深化作风建设

每日新闻网讯(袁雁梅 张纳)近日,公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崇湖湿地公园与抗洪纪念馆开展“守纪律 强担当 传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旨在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将红色精神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推动纪律作风走...

吴忠市开启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共绘文博事业新蓝图

(图为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宁夏长城保护宣传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当历史的回响遇见童真的欢笑,文化传承与爱心守护在此刻共鸣!博物馆作为文明传承的殿堂,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千年记忆。在第49个“国际博...

“联合国”头衔制造者:生意极具“想象力”

南方周末2023-05-04 16:00发布于广东南方周末官方账号+关注2022年,全球经联合国认证的NGO超过24000个,其中具有咨商地位的NGO超过6300个。图为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视觉中国/图)联合国国际合...

辽宁北票大黑山的传说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努鲁尔虎山脉层峦叠嶂,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天地间。在这连绵群峰之中,大黑山巍峨耸立,峰巅直插云霄,恰似一尊镇守云端的黑铁门神。山体由苍黑色岩石构成,岩石纵横交

2025
02/19
11:45
浏览量: 23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产教融合 培育创新人才 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产教融合 培育创新人才 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