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法官揭开“美容贷”陷阱

法官揭开“美容贷”陷阱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25 12:51:14 | 点击:302

近年来,美容行业“美容贷”乱象呈高发态势。一些消费者怀揣变美的愿望走进医美机构,却在销售人员的诱导下,稀里糊涂地陷入高利贷泥沼。这些“美容贷”的受害者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一庭法官耿瑗表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并办理高利贷,而且合同中有约定解除条件的,在符合约定情形时,消费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如果贷款机构通过隐瞒关键信息,比如实际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或者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构成民法典规定的欺诈情形,消费者可主张撤销合同。”耿瑗提醒消费者,需要通过诉讼或仲裁来行使撤销权,不能单方面直接解除合同。同时,撤销权受除斥期间限制,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合同撤销后自始无效。

即使合同有效,如果放贷人并非金融机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此外,如果涉及职业放贷人放贷的,贷款合同应认定为无效。”耿瑗说。

何为职业放贷人?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及,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以民间借贷为业的法人,以及以民间借贷为业的非法人组织或者自然人从事的民间借贷行为,应当依法认定无效。同一出借人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反复从事有偿民间借贷行为的,一般可以认定为是职业放贷人。

2024年年底,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美容贷”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案。学生杜某长期受青春痘困扰,听说一家美容会所祛痘护理效果显著,于是前去咨询。店员为她进行免费皮肤检测,告知她皮肤问题严重,推荐一款价值14780元的祛痘套装,并声称当天购买能赠送价值相当的配套护理服务。见杜某有些犹豫,店员介绍了一款免息贷款,称线上办理方便,还能分期免息还款,很适合她。

最终,杜某与美容会所签订了祛痘协议书,在店员指导下办理线上分期贷款支付。协议书上注明原价18780元,优惠后14780元,差价为贴息部分。

然而,在接受几次服务后,杜某的皮肤状态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不适。她偶然发现自己的合同价格比其他客户高,而且办理的贷款手续费年化利率高达23%左右。杜某认为自己遭受了欺诈,于是将美容会所诉至吴中区人民法院,要求撤销合同并返还14780元。

吴中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杜某与美容会所存在生活美容服务合同关系,争议焦点在于美容会所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该会所明知杜某为学生无还款能力,仍以免息说法诱导消费,单方面定价并将4000元解释为贴息,限制了杜某对商品价格的协商权和支付方式的选择权,使其对交易真实成本产生误解。且会所明知其与贷款公司合作规定在校学生不能作为网络贷款主体,却未如实告知杜某,侵犯其知情权。

法院审理认为,美容会所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致使杜某对合同签订后果产生错误认识,构成欺诈。由此,法院判决撤销双方签订的祛痘协议书,并由美容会所向杜某返还所收费用。

耿瑗法官表示,如果办理“美容贷”的机构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出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应依照刑法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2021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中规定,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耿瑗法官说,美容机构作为向消费者提供美容服务的机构,应全面、真实告知消费者合作贷款机构的相关信息,包括利率、还款方式、风险等,确保消费者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自愿选择贷款。不得通过虚假宣传、隐瞒真相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不得与非法金融机构合作。如果美容机构未规范自身行为,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违约或者侵权责任。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黄冲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25日  07版

责任编辑:杨逸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引 子  室内藏着一座“山”?  在“山脚”抬头望,一条蜿蜒“山道”,串起亭台楼阁、山石草木、各色商铺。这座“山”,名为“这有山”,是吉林长春的一个室内休闲度假文旅空间。  这样的消费新场景,正在多地涌现:在云南,菜市场...

2025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挥昆明区位优势 助力企业“出海”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现场。梁文艳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梁文艳)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

让租房不再是麻烦事 ——9月15日起,国家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新规正式施行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大力推进安置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建设和改造,满足多样化需求。图为该县南峰街道未来社区,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王华斌摄(人民视觉)  北京冬奥村居住区转换为人才公租房,实现华丽转身。图为冬奥村新貌。胡...

加快构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水利治理管理成效显著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赋能水利治理管理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完善监测感知体系,通过“水利一号”及组网的多颗...

用心守护银龄记忆与幸福——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越社区开展多维认知挑战赛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王润涵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与精神需求,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工作。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越社区联合爱恩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记忆包裹”马山街道认知障碍干预项目——...

健康中国丨滴眼药水也有小技巧 频繁使用可能会伤眼

很多眼药水里含有防腐剂  长时间使用会损伤眼表的杯状细胞  眼表是个精密复杂的平衡系统  眼药水可能会稀释电解质、  溶菌酶等蛋白成分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合理使用眼药水  眼药水该怎么滴?正确方法来了  滴眼药水的方法...

特朗普: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并不感到高兴”

  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并不感到高兴”,并将在10日发表完整声明。  在9日稍早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特朗普政府当日早上接到美国军方通知,称以色列正在对位于卡...

谢师傅“15分钟”工伤维权记

 近日,上午10点,在福建厦门从事木工的谢中繁乘坐了15分钟公交车,来到湖里火炬园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向特聘调解员曾焕生送上一面锦旗。“如果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工伤赔偿。”他哽咽着说。  时间回到去年9...

70岁老太被美发店诱导充值3万元 江苏昆山法院:构成重大误解店家应退款

法治日报采访组  本来只想体验美发店的免费活动,却被一步步诱导充值了3万余元,稀里糊涂地成了“合伙人”。等回过神来,钱却要不回来了,这可怎么办?  前不久,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老年顾客被诱导“投资入伙”美发店的合...

烟台高新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获救记

每日新闻网薪(文图/吕本政)8月19日,烟台高新公安科教基地警务站闻警而动、履职尽责,成功救助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日17时许,警务站接群众报警称:高新区创业小宅9号楼1楼发现一只受伤的鸟,已无法正常飞行。值班民警迅速...

2025
02/25
12:51
浏览量: 30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