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 (徐浩)苏嘴镇启动了淮安市淮安区第二批占补项目,旨在通过土地整治平衡耕地资源。然而,这一惠民工程却因施工现场扬尘肆虐、运输车辆抛洒滴漏等问题,演变为周边居民口中的“脏乱差”。每日新闻网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发现,项目环保措施严重缺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乏力,导致道路扬尘、空气污染等问题长期未解,民众健康与安全遭受威胁。
一、施工现场:扬尘施虐,环保设备不知踪影
4月24日,在苏嘴镇占补取土项目工地,可以看到多台挖掘机与运输车辆正在作业,但施工现场未设置任何防尘网或喷淋设备,裸露的土方随风扬起,形成高达数米的“沙尘暴”。路过的村民反映:“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据村民提供的视频显示,运输车辆满载渣土频繁往返于工地之间,但多数车辆未按规定覆盖防尘布,沿途抛洒的泥土在道路上堆积,经车辆碾压后形成二次扬尘。
二、监管漏洞:施工方无序施工,政府执法滞后
调查发现,项目施工方未按相关要求配备环保设施。根据《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施工现场需落实相关的防尘措施,包括围挡、覆盖、喷淋等,但该项目仅以“赶工期”为由敷衍了事。
更令人担忧的是,运输车辆的污染问题长期未被重视。按《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运输散装物料需采取密闭措施,违者可处2000元至2万元罚款。然而,苏嘴镇相关部门虽知道问题存在,却未采取强制措施。一名运输司机直言:“没人管,盖防尘布还费时间,不如多跑几趟。”
三、历史顽疾:环保问题屡罚屡犯,政府治理效能待考
苏嘴镇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非首次曝光。2023年,江苏淮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因违规排放污水导致数十亩小麦绝收,被处罚。2024年,当地石子加工厂、砂石厂等企业亦因扬尘、噪音问题多次遭投诉,但整改常流于形式。
四、民众诉求:要发展,更要绿水青山
面对持续恶化的环境,村民的抗议声日益高涨。一位村民表示:“我们支持土地整治,但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他们呼吁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叫停违规作业。
结语
苏嘴镇占补取土项目的环保乱象,既是基层治理能力的一面镜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记警钟。若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类似问题恐将反复上演。如何平衡发展与环保,考验着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智慧与担当。
(本文部分信息综合自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公开通报、村民访谈及记者实地调查)
编辑:曼妮 审核: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