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带着“I人”毕业生包车组团去求职_

带着“I人”毕业生包车组团去求职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19 10:02:33 | 点击:300

“对不起,我们只要E人。”

“‘E人’天生offer收割机,‘I人’求职又如何开挂?”

在求职季,社交平台上常流行这样的调侃。

“I人”、“E人”是当代年轻人根据风靡社交网络的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人格类型测试给自己贴的标签。其中,MBTI人格类型的第一个字母I和E分别代表内倾(Introversion)和外倾(Extraversion)。根据测试,内倾的人较为关注自我的内部状况,如内心情感、思想,外倾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外在的人、物、环境等。在网络流行文化中,“E人”往往被描述为热衷于社交,并能从社交中汲取能量;“I人”则往往不热衷于社交、偏爱安静独处。

包车组团求职:意外克服学生的面试焦虑

在求职季,用人单位会组织各种各样的面试来考察求职者的能力,而这,也在社交平台上被调侃为“I人地狱”,“I人”年轻人在网上互相分享、自嘲自己在求职面试中真实的心境和遇到的挫折:“终于拿到了一家心仪公司的面试机会,可想到面试时要做自我介绍,就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海里一片空白,站在面试官面前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群面真是‘I人’地狱啊,看着其他人侃侃而谈,我在角落根本没机会插上话,被Pass掉一次都不想参加面试了”“有时想自己一定可以的,有时又觉得自己太菜配不上,最后就是逃避面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的辅导员张卫洪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很多学生都说自己是‘I人’,有的甚至希望‘能不社交就不社交’。有些高校老师还告诉我,平时在微信上聊天很积极的一个学生,进了办公室面对老师却说不出话来。”张卫洪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在现实中不声不响的学生,在求职季要和企业单位的人事交流,往往会加倍焦虑,很难迈出第一步。

去年12月,张卫洪看到嘉兴有一个招聘会,想鼓励学生去现场投简历,奈何路程遥远,就包了一辆大巴车带着学生集体去求职。出乎意料,这样的形式不仅解决了学生求职出行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求职积极性,还让不少“I人”大学生缓解了面试焦虑。“‘I’人呼朋唤友,与室友、同学一起去面试,让他们在一种平和、积极的氛围里更坦然地面试,也能更积极地准备并去抓住就业机会。”张卫洪说。

11月11日下午,“求职大巴”准备出发。澎湃新闻记者 杨佳吟 图

这样的包车组团面试,杭电自动化学院至今已组织几十次。11月11日下午,辅导员张卫洪和叶玥都包了一辆大巴,带着学院46名25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昆泰磁悬浮技术有限公司集体求职。“这一车同学,来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等不同专业,我估计有80%都是‘I人’。”张卫洪笑着说。

澎湃新闻记者跟随他们,全程旁观这次“I人”大学生求职记。

“I人”求职记:征服“I人地狱”有迹可循

在公司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和已入职的学长学姐为同学们介绍完公司发展历程、主要业务和福利待遇后,46名同学分别进入几个等候间,陆续进入面试环节。

同学们在倾听招聘公司负责人讲解公司情况。澎湃新闻记者 杨佳吟 图

“紧张不紧张?”在面试间隙,张卫洪笑着问正在等候的同学。他们大多在安静地准备面试,或是小声交流。早些面试的同学从面试间出来后,有人面露难色,坦言自己有些慌张,也有人感觉良好,会与等候的同学聊聊天、分享经验。

医学信息工程的徐同学面试完,感觉自己的表现“整体还可以”,也觉得面试的岗位和自己的专业很匹配。他表示,自己虽然是“I人”,平时喜欢独自学习一些新知识、看看网课,偏爱独处胜于社交,但在社交场合也不会怯场。“高中的时候很‘I’,上了大学,学习压力减轻了,想着要多交一些朋友,就加入了学院团委和一些社团,但当时我在社交场合也不会主动地表达,整个大一都是社团‘小透明’。”徐同学告诉澎湃新闻,当时自己觉得学院团委的工作挺有意思,想争取留任,大一下半学期开始积极参加活动,在会议上也不断地表达自己、输出观点,最后成功留任。在本科期间,徐同学会主动参加一些比赛、活动,感到自己的社交圈比高中时期大了不少,社交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然而,在初次面对求职面试时,徐同学仍然会有些紧张。“第一场正式的秋招面试,我一个人去一家公司应聘,当时我紧张不安,不知道面试官会问什么问题,面试时表现得有些拘谨。”徐同学说,自己最怕的还是群面,尤其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面试形式最能体现“E人”和“I人”的区别。“求职者们坐在一起思考一个话题,‘E人’一般会特别积极、主动、勇敢地表达他们的观点,但像我这样的‘I人’就会有顾虑,会想一想自己的答案是否完善、逻辑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顺畅,有时候可能会显得自己不太积极、有点被动,也没法很清晰地表达好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能快速理解我的意思。”

在徐同学看来,“I人”并不一定在面试中怯场,而是更倾向于内心思考、组织好语言后再谨慎表达,“I人”和“E人”各自有各自的优势。目前,他已经参加了七八家企业的面试,其中3家进入了终面环节,拿到了一个offer。随着面试场次增多,他也不再那么紧张。“我觉得面试中自信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大大方方表达、展现自己就好,即使面试官问的问题答不上来,也不要露怯;其次是要提前为面试作准备,多了解公司背景,做一下岗位评估,也能让自己更加胸有成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何以泽(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这次他是陪室友一起来面试的,此前他也曾跟着学院包的大巴面试过一家央企,成功拿到了offer。何以泽坦言,自己在高中时忙于学业,几乎是“非必要不社交”,是妥妥的“I人”。“ 我一直喜欢独处,平时爱读书、看动漫,上了大学以后,我有意识地想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包括在网上刷刷分享沟通和交流技巧的视频,在现实中多加一些社团,多交一些朋友,其实我还是很‘I’,但是为了找工作,我不得不提升我的交流能力。”

和徐同学一样,何以泽在第一次求职面试中也很紧张。“在面试前,由于不熟悉面试的流程,不知道要问什么,就很焦虑和紧张,在面试中,看到面试官的某个眼神,我就卡壳了,说得也不顺畅。”

为了解决“卡壳”问题,何以泽想出了一个“笨”方法——准备并背诵可能被问到的问题的答案。“首先在网上找一些面试经验,面试中的问题一种是对个人情况的提问,另一种是专业问题。前者可以通过提前列一些常见问题的答案来准备,比如自我介绍、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成功或失败的一件事等等。如果现场想来不及、表达也不顺畅,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前构想,面试中也不容易太紧张。”何以泽认为,自己身边的一些“I人”同学往往因为不够自信、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迈出求职的第一步。“有时候要逼自己一把,找工作嘛,总要迈出第一步,多面几次,多和hr聊几次,就当刷经验也好,而且面试主要还是看运气和眼缘,放平心态很重要。‘I人’虽然内向,但如果交流时,你了解对方足够多,也能有话聊,面试也是这样,对公司和岗位的信息了解越详细,准备越充分,面试也会更有把握。”

“I人”学院的求职方法论:教写简历、模拟面试、组团求职

由于“I人”比例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的辅导员为了“I人”大学生求职煞费苦心。“首先,明确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社会求职需要外向性交流能力,我们就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张卫洪表示,从今年9月开始,他和叶玥都就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求职培训,包括如何写简历,如何给用人单位发邮件、短信,并给学生分组模拟面试。“我们甚至在群里发了简历和自我介绍模板,然后给求职的学生都过了一遍简历,再让大家分组模拟面试,互相拿着简历提问对方,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等。”

招聘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介绍员工生活、薪资福利情况。澎湃新闻记者 杨佳吟 图

此外,学院实行的包车组团求职也打消了不少“I人”大学生的顾虑。张卫洪告诉澎湃新闻,在求职季,用人单位一般会将招聘信息发给学校,或在学校开招聘会,由学生自主投简历并面试。但自动化学院会主动选择一些学生投递简历较多、专业匹配、薪资合适的用人单位,包车组织学生集体前往用人单位面试。“比如一家用人单位联系我们说要招聘,我就会把公司的简介、老师对它的评价发到学生群,让感兴趣、想要投简历的学生加入一个新群,新群里会有已经入职该单位的学长学姐进行答疑,分享面试的经验,学生的紧张和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缓解。”张卫洪表示,此外,不少学生与自己熟悉的同学一起去面试,心态也会更好,在面试中发挥得越自然、出色,参与求职的积极性也更高。“不少很‘I’的同学最初是被室友拉出来面试的,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壮胆,而且出来面试一次后,他们可能还会面第二、第三、第四次。”张卫洪说,学院的多套求职“大法”也成效明显,至今年6月,24届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

昆泰磁悬浮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屈碧莲表示,公司会尊重每个求职者的性格特点。“想搞研发的同学如果相对内向一点,我们就会关注他能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总体来讲,我们倾向于选择目标感强、会去追求挑战、对自己成长有规划的员工。”

针对有“面试困难症”的“I人”大学生,屈碧莲也给出了一些建议。“面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面试官会通过提问,帮助你重新剖析自己,求职者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分析,比如:我的特长有哪些?我自己的劣势有哪些?大学期间,我做了哪些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我收获了什么?求职者要有自我认识和总结的能力,也要善于应变。”

屈碧莲说,面试也看缘分和运气,“有时候求职者和公司很匹配,大家恰好能聊到一起,就‘对上眼’了,录取和拒绝都是很正常的,不必过于紧张”。(澎湃新闻记者 杨佳吟 通讯员 程振伟)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文博会传统文化项目吸引“小粉丝”

    5月24日,在文博会山西展区,彩塑艺术家教儿童制作泥塑。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5月22日在深圳开幕。24日适逢周六,众多市民、游客带着孩子前往文博会参观游览。文博会上展示的传统文化、非遗...

多彩民俗迎端午

    5月24日,在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昭阳街道的兴化书院,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将至,各地举行包粽子、做香囊、龙舟竞渡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喜迎端午佳节。  新华社发(周社根...

为基层培养“健康守门人”

本报讯(记者 张纯纯 蒋亦丰)前不久,浙江省嘉善县卫健局来到杭州医学院开展春季专场招聘。去年秋招,他们也曾在此举行招聘。“我们很少一年之内连续秋招和春招都去同一所学校。”该县卫健局组织人事科科长董琼说,“这些年我县基层医...

越南青年来华研学交流

    5月19日,越南青年在广西师范大学食堂展示包好的饺子。  日前,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共同主办的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首场活动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在广西和广东两地举办,75名越南青年代表来到广西...

大学课堂来了AI助教_

课上,学生答题,AI实时评分,并提示能力短板;课下,AI助教随时答疑解惑;做作业,学生可以戴上VR头盔,化身电力工程师,进入虚拟世界完成电力检修任务……近日,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加入AI辅助的基础课程受到热捧。5月8...

新人集体婚礼 倡导文明新风尚

  5月20日,参加集体婚礼仪式的新人们合影。  当日,18对新人在浙江省诸暨市西施故里景区内参加以“越风有喜·诸事暨成——情定西施故里 爱在浣纱江畔”为主题的集体婚礼。本次集体婚礼旨在倡导文明简约的婚嫁理念,通过精心设...

烟台高新区“职教匠心·美育万家"职业教育进社区活动举行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郭健 刘丽宁 韩凤萍 修培榕)5月15日上午,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广场洋溢着欢乐的氛围,由烟台高新区管委、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一个人的缺考 一座城的温度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刘丹)5月18日上午,姜昭鹏走进只有他一个人的高考考场,顺利完成补考。出考场后,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去!”在...

2025年“创青春”大赛(河北赛区)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河北雄安5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朱洪园)5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科技·人才·创新周暨青年人才发展大会活动专题活动——2025年“创青春”大赛(河北赛区)暨“创青春·雄安青智汇”创业营在雄安新区正...

婚恋+公益!70对新人在广东惠州幸福启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百年围屋为证,山水龙门为媒。 5月18日,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长滩村,牵手团缘·青春偕进之“喜粤良缘 情定龙门”广东青年集体婚礼(惠州场)举行,70对新人穿着特色古风婚...

2024
11/19
10:02
浏览量: 30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