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银龄教师到基层学校继续发光发热 “青蓝结对”,青年教师身边多了“银龄指导师”

银龄教师到基层学校继续发光发热 “青蓝结对”,青年教师身边多了“银龄指导师”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29 15:00:35 | 点击:186

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第五小学,银龄教师尹学芹给学生上语文课。受访者供图

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第五小学,银龄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受访者供图

11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三中,银龄教师秦玉风(左)与青年教师刘建伟交流备课。受访者供图

10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中心小学,银龄教师杨玲给学生上科学课。受访者供图

今年58岁的秦玉风,两年前以“银龄教师”的身份,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第三中学(以下简称“盐池三中”)教授初中毕业班的历史课。

秦玉风于2021年3月底退休,此前已担任中学历史教师30多年。95后刘建伟和秦玉风同在2022年入职盐池三中担任历史教师。刘建伟说,秦老师这样的银龄教师有丰富的课堂经验,能为年轻教师提供难得的教学范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了解到,2020年至今,宁夏教育厅陆续从全区退休教师中,招募52人次银龄教师,在吴忠市盐池县、中卫市海原县及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继续服务。这些银龄教师中,绝大多数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次退休前曾担任基层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具备教学管理岗位工作经验;12人次退休前是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基层学校教学水平,需要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协同用力。”宁夏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负责人介绍说,宁夏的银龄教师到基层学校服务,通过参加“青蓝结对”等活动,向乡村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继续发光发热,带动他们提高业务能力,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仍保持一颗“发光发热”的心

每年4月中旬,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各中学初三学生要参加中考前的“一模”考试。秦玉风多次分析学生试卷发现,涉及初一初二的历史题,不少学生因复习不到位而丢分。

2023年2月底一开学,她组织学生按“大单元”的较快节奏复习巩固七八年级内容。听从秦玉风的建议,年轻教师刘建伟也在“一模”前加快了复习节奏。考试时,他们带班的学生历史成绩在全年级都处于上游水平。

秦玉风1988年从宁夏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在盐池县任教。2021年退休的秦玉风,坚持晨练,每天除了读书、看新闻外,她的心里一直放不下教书这个老本行,时常琢磨全国各地中考历史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2022年8月底,她得知盐池三中缺专职历史教师,于是向盐池县教体局提交了学历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荣誉证书,申请并签约成为银龄教师。“我仍然保持着一颗想要‘发光发热’的心,觉得自己退而未休。”她说。

秦玉风工作生活的盐池县地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交界地带,县城现有5所中学。她如今所在的盐池三中只有初中部,有23个教学班,生源来自县城及划片招生区花马池镇、王乐井乡,教师平均年龄不到41岁。

1998年出生的刘建伟从宁夏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吴忠市红寺堡区一所中学任教,后来到盐池三中教初三历史,这是他第一次带毕业班。

这两位年龄差超30岁的历史教师结成“对子”,互相听课、交流教学方法。秦玉风时常向刘建伟传授教学心得: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世界历史,会对一些地名和人名感到陌生,要组织学生做课堂笔记;批阅作业不能只写个“阅”字,要给学生讲解、纠正答题;要锻炼学生对历史课内容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总结能力。

刘建伟的新媒体教学法,给秦玉凤带来新鲜感。他会组织学生到VR教室观看历史视频。在秦玉风看来,这样的新媒体授课更直观、生动。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她经常在“宁教云”等网络平台边看边学。“在多媒体教学方面,刘建伟是我的老师。”秦玉风笑言。

这学期,秦玉风每周给6个毕业班带12节历史课。她发现,学生中很多是留守儿童。一些家长去了外地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看护。“这些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普遍不好”,对这些孩子,她格外关注。

10月底,有一个毕业班的老师找了5名学生家长见面,秦玉风闻讯也参加了这次小范围家长会。她了解到,有3名家长是80后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家校共育意识,较为忽视孩子的德育。一名学生的爷爷知道孩子贪玩儿、不积极写作业,却没和老师联系过。秦玉风提醒他,不能只照顾孙子的吃穿住行,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课业完成情况。“这些孩子缺少家庭教育,‘拉一把’还是有机会考上高中的。”秦玉风说。

在盐池三中,“老带新”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的传统。每年新招教师入职,校领导向他们当面引荐业务精湛的教师,嘱咐“要跟着好好学”。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中口口相传。

今年10月底,盐池三中开展新一轮师带徒结对子活动,还举办了拜师仪式,向承担带徒任务的教师颁发聘书。秦玉风和刘建伟正式成为师徒。一年内,她要为刘建伟制订培养计划、传授方法、提出建议,记录在《青年教师成长手册》里。

“退休教师从事银龄讲学工作,要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葆有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和使命感,还要有健康的身体条件。”秦玉风说,“当教育事业需要你继续‘发光发热’时,那就义不容辞奔赴岗位。”

新老教师互相“推门听课”

今年57岁的尹学芹与秦玉风同年参加工作,从原盐池县进修学校毕业后,在冯记沟中心小学、盐池县第二小学等学校任语文课教师。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响应盐池县第五小学(以下简称“盐池五小”)的动员,她向县教体局提交表格,申请成为一名银龄教师,“我事业心比较强,我老公也是老师,非常支持我”。

尹学芹成为银龄教师后,承担起六年级班主任的工作。那学期,尹学芹每周给毕业班上12节语文课,每天早晨7点左右到校处理班级事务,为新一天的教学做准备;下午下班后会在教室多待一小时,制作幻灯片课件,调试播放效果。

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有一名女教师要休产假,校领导安排尹学芹接手负责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课教学。开学后,有学生告诉爸妈:“我们班尹老师好像是位奶奶。”尹学芹并不回避自己的年龄,她告诉学生们,可以称她“老师”,也可以喊她“奶奶”。

尹学芹带的这届学生今年升入二年级,很多学生是进城务工青年的随迁子女,有一半是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出生的。她注意到,这些85后、90后家长特别重视孩子教育。

去年,尹学芹结对“传帮带”3名青年特岗教师,他们每天到教室听课、学习教学方法。一个多月后,这些教师都开始独自上讲台授课。

这学期,盐池五小共有40个教学班、近1900名学生;教职工近140名,平均年龄不到35岁。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除尹学芹外,还有6名教师,80后、90后、00后各两名。

这些教师互相“推门听课”。尹学芹发现,年轻教师上课不是“满堂灌”,而是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再积极与教师互动。她也注意到,有些年轻教师欠缺教学经验。有的教师对重点知识提炼不明确,课堂效果不理想;有的课堂需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对于前者,尹学芹建议教师调整授课节奏,突出讲学重点;对于后者,她提醒“要趁着低年级,尽快抓好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对于尹学芹的建议,这些年轻教师会认真采纳,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以银龄教师身份和学生相处一年多,尹学芹感到“自己心态年轻了许多”。“我喜欢孩子,也爱学校的环境。我希望还能从事教学工作,继续发挥作用。”

探索新教学方法再出发

今年9月,55岁的杨玲从固原市西吉县第八小学(以下简称“西吉县八小”)退休不久,就向西吉县教体局申请参加银龄讲学工作,“无缝衔接”到兴隆镇中心小学“驻校”从教,“我身体状况良好,不愿意退休后在家没事干”。

退休前,杨玲所在的西吉县八小位于吉强镇,上下班车程约15分钟。28年来,都是每天下了班回家吃住。退休后来到兴隆镇中心小学,由于离家较远,她每周一清晨5点半起床,打网约车,赶在7点20分前到校,周五放学后才回家。

兴隆镇中心小学有42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80多名教职工。这所乡镇小学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栋教师宿舍楼,以及多种智能化教学场所和设备,还有师生食堂。

退休前,杨玲当了多年班主任,主带数学课。到了兴隆镇中心小学,作为银龄教师的她,每周带8节课,主要是综合实践课和科学课。在她看来,这个工作量不算大。

兴隆镇当地群众主要从事肉牛产业链生意。杨玲看到,学校里很少有留守儿童。学生们穿衣打扮整齐,卫生习惯好,精神面貌舒展。

刚到学校没多久,一群学生在课间看到杨玲,主动凑到她身边打招呼:“老师是新来的啊!老师,您好漂亮。”她感到,仿佛回到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光,面对可爱的孩子们,自己的干劲更足了。

今年9月,她依托科学课教材开展教学。配套练习册配发到校后,她要求学生把练习册带回家做,但后来发现,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有的“连书都丢了”。她担心一些家长忙于生计,缺位孩子的课后作业辅导。于是,她匀出近一半课时,带着学生一起在课堂完成作业。

杨玲给六年级学生讲地球地貌、地壳运动等知识点时,发现乡镇小学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普遍薄弱,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壳”是多音字。她先给孩子们讲“地壳”的语文知识点,再用地球仪演示,介绍地壳运动成因和原理。课堂时间有限,她叮嘱学生们回家后要请家长协助,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兴隆镇中心小学的每个年级都组建了教研组,教师团队以90后为主,都是通过“县管校聘”机制招录的全科教师。最近,杨玲和四年级教研组两名青年教师一起备课。本学期已经过半,她计划下半学期的科学课要多带学生去实验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还要多和青年教师交流,学习新媒体教学方法。和年轻人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杨玲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文博会传统文化项目吸引“小粉丝”

    5月24日,在文博会山西展区,彩塑艺术家教儿童制作泥塑。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5月22日在深圳开幕。24日适逢周六,众多市民、游客带着孩子前往文博会参观游览。文博会上展示的传统文化、非遗...

多彩民俗迎端午

    5月24日,在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昭阳街道的兴化书院,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将至,各地举行包粽子、做香囊、龙舟竞渡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喜迎端午佳节。  新华社发(周社根...

为基层培养“健康守门人”

本报讯(记者 张纯纯 蒋亦丰)前不久,浙江省嘉善县卫健局来到杭州医学院开展春季专场招聘。去年秋招,他们也曾在此举行招聘。“我们很少一年之内连续秋招和春招都去同一所学校。”该县卫健局组织人事科科长董琼说,“这些年我县基层医...

越南青年来华研学交流

    5月19日,越南青年在广西师范大学食堂展示包好的饺子。  日前,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共同主办的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首场活动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在广西和广东两地举办,75名越南青年代表来到广西...

大学课堂来了AI助教_

课上,学生答题,AI实时评分,并提示能力短板;课下,AI助教随时答疑解惑;做作业,学生可以戴上VR头盔,化身电力工程师,进入虚拟世界完成电力检修任务……近日,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加入AI辅助的基础课程受到热捧。5月8...

新人集体婚礼 倡导文明新风尚

  5月20日,参加集体婚礼仪式的新人们合影。  当日,18对新人在浙江省诸暨市西施故里景区内参加以“越风有喜·诸事暨成——情定西施故里 爱在浣纱江畔”为主题的集体婚礼。本次集体婚礼旨在倡导文明简约的婚嫁理念,通过精心设...

烟台高新区“职教匠心·美育万家"职业教育进社区活动举行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郭健 刘丽宁 韩凤萍 修培榕)5月15日上午,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广场洋溢着欢乐的氛围,由烟台高新区管委、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一个人的缺考 一座城的温度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刘丹)5月18日上午,姜昭鹏走进只有他一个人的高考考场,顺利完成补考。出考场后,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去!”在...

2025年“创青春”大赛(河北赛区)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河北雄安5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朱洪园)5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科技·人才·创新周暨青年人才发展大会活动专题活动——2025年“创青春”大赛(河北赛区)暨“创青春·雄安青智汇”创业营在雄安新区正...

婚恋+公益!70对新人在广东惠州幸福启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百年围屋为证,山水龙门为媒。 5月18日,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长滩村,牵手团缘·青春偕进之“喜粤良缘 情定龙门”广东青年集体婚礼(惠州场)举行,70对新人穿着特色古风婚...

2024
11/29
15:00
浏览量: 18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