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电子亲人”悄然流行,这些年轻人在看什么

“电子亲人”悄然流行,这些年轻人在看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11 14:12:14 | 点击:570

有实际亲人却爱看“电子亲人”,这些年轻人在看什么?他们想要获得什么?

——————————

“电子亲人”是2024年网络热门话题之一,许多“电子亲人”网红博主在一年内涨粉几十万,活跃度高的“活粉”比例惊人。许多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学者及学生关注到这一议题,纷纷展开讨论。

随着寒假、春节即将到来,许多年轻人与实际亲人相处的时间也悄然来临。有实际亲人却爱看“电子亲人”,这些年轻人在看什么?他们想要获得什么?

登录网络,拜访理想的家人

“电子爸妈”最初来自于一个名为“和女儿分享日常”的博主,这是一对来自陕西的老夫妇,仅抖音平台目前就有100多万粉丝,获赞数3000多万。其主页简介写道:“造一场甜甜的梦给娃娃。”

他们总带着热情笑容,用幸福的语调讲述“爸爸妈妈今天干什么了”,再向“赛博儿女”嘘寒问暖,让网友们沉浸式体验无条件的宠爱。而在这一账号的评论区,能看到许多网友沉浸式地倾诉,“妈妈,我考试没考好/我刚刚分手,好难过……”

山东的李冬冬关注这对陕西爸妈一年多了,最初她是因为他们的猫“追更”的。

小学六年级的冬天,李冬冬从外面捡了一只小猫回家,父母暴怒,把她强行推出门外,让她把猫送走再回来。到后来这场闹剧又演变为父母之间的争执——是谁把孩子教育成这个样子的?

“陕西爸妈除了对孩子温柔以外,彼此关系也很好,是很鲜活的爱。”李冬冬说。

如今李冬冬15岁,平时爱好是关注韩国唱跳偶像团体,也看动漫。“家里很反对,买的周边都放在学校,我玩手机他们都要骂人,这些东西拿回来被他们看到肯定都给扔了。”

李冬冬想起社交媒体上“别人家的父母”:他们有的向网友谦虚地询问怎么对待得了抑郁症的儿女,有的陪孩子一起买喜欢的“谷子”,还跟孩子一起手工制作“谷美”(展示周边制品的装饰物、承载物),不小心搞坏孩子的物品也会及时道歉并弥补,有的还和孩子一起去韩国看偶像……

“琳妈”也是热门的“电子妈妈”,她以笑容可掬、整洁优雅又不失亲切朴素的形象出镜,配以文字“妈妈教你……”来推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技能、小教程。她教做饭,会考虑到很多年轻人是住宿舍或在外租房,打造合适的场景,使用合适的厨具。她总是把速度放到最慢,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展开。

王雨晴几乎一期不落地看琳妈的视频。她来自青海一个小县城,2017年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学,成为家里三代第一个本科生。妈妈、姥姥、姨姥姥都来送她上学,顺便在上海旅游。大家都从未出过省,没有坐过高铁和地铁,18岁的王雨晴扛起了从规划路线、景点,到决定交通方式和食宿的一系列重任。

“我完全不知道怎么获取这些信息,订车票订酒店都做得战战兢兢、畏畏缩缩、犹犹豫豫。”多年后,她看到琳妈的坐地铁、坐高铁、订酒店的教程视频,在评论区看到很多像18岁的她一样惶恐忧虑的网友,感触良多。“最近亲戚们又开始催我挑一个条件好的对象,把结婚生子提上日程。后来我在潜意识里会减少和亲人们的联系,当然我也知道他们关心我,但这似乎是一种精神的自我保护:我要远离不必要的压力。”

其实琳妈发的很多视频内容她现在已经掌握,但她有时候会幻想,“刚来上海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刚在外租房找实习,吃糊弄餐的时候,如果有人这样教导我,那真的太好了”。

王雨晴还关注了几个老年博主,“悦之”就是王雨晴最喜欢的“网络奶奶”。

“她真的很有生命力,热爱生活又自信自强。”王雨晴说,悦之奶奶80岁时自己上街跑了好几家店,买了手机学着使用,还帮助邻居老人认证高龄补贴,查询补贴发放记录。评论区网友说:“还以为是个社区网格员发的帖,一看原来是个80岁的奶奶。”

悦之偏爱记录“自己的事自己做”,表示“80岁能干很多很多事”。她说:“我还能做饭洗衣,坚持写日记,我会打乒乓球,做针线活,我工作时当老师39年,多次被评为县模范,我热心善良,好帮助人,我脑子灵,记性好,善于挑战自我,又不达目的不罢休,棒不棒?”

王雨晴每次对挑战和困难产生退缩逃避情绪时,都会想:“我还是个在大都市的年轻人呢,我的力量、脑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怎样也不会比不过一个八旬奶奶,我一定要努力爱护自己、追求上进,维持生命的活力。”

熄灭屏幕,面对现实的需求

在年轻人的热烈讨论声背后,也有父母关注到了这些“电子亲人”。

“都是演员。”陕西的高勇说,他今年45岁,有个爱看“电子亲人”的大学生女儿。“这就是工作,逗粉丝玩来获得收益,我看这些孩子和‘一笑倾城’的中老年粉丝没什么区别。我们家小孩看这些博主看得起劲,也没怎么感恩我们真父母,别人家锅里的饭总是香的吧。”

另一些家长似乎确实从中受到了某种感染。一名中年女性网友就发帖表示想“听劝”,所以征集青少年对理想家长的期待来改变自己。

面对这些不同的经历和看法,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婷给出了分析建议。

她指出,年轻人是在暗处享受着“电子亲人”的关心爱护的,并且是可以挑选、跳过、快进的,有需求时就可以立刻看,厌烦了也可以立刻远离,这种关系其实是一元的、单边的。这时年轻人接受这些“电子亲人”的关爱,可能就像一种哺乳喂养关系——当我们感到情感焦虑的时候,赶紧喝一口情感的奶,它可以短暂缓解我们的焦虑不安。但如果要追求健康、稳定的人格成长,“电子亲人”终究无法代替真实的、深度的人际关系。

年轻人真正需要的真实的、深度的亲子人际关系是怎样的呢?这些现实中的挫折和遗憾又是怎样的呢?

刘婷举了个例子,比如李冬冬的父母,孩子捡一个流浪的小动物回来,意味着她有非常强烈的保护欲、同理心。而有基本同理心的父母,在这个时候首先会称赞孩子的善良和爱心。“丢猫的行为,相当于把孩子的爱心和善意弃之如敝履,这是一种打压,而不是恰当的挫折。”

合理的做法是,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解决的办法。我知道你很有爱心,你想要去保护这个小东西。在有能力和精力的情况下,可以先给小猫检查身体,除虫、打疫苗;大家没有时间去照顾、陪伴小动物怎么办?可以跟孩子聊聊对生命和爱的观点,再和孩子一起找找寄养或愿意收养的亲朋好友。

刘婷解释,“不能继续养它”对青少年就是一个挫折,但它又是恰当的,亲子一起面对了客观现实的困难,孩子的爱心也得到了承认。这是一个正常和子女沟通的过程。在一定的挫折中,孩子没有被羞辱和指责,没有被粗暴对待。在经历恰当的挫折后,孩子可能对父母有些失望,会知道父母无法满足他们所有需要,但是这份紧密、信赖的关系和沟通的可能,还是长久存在的。

出于对这份真实亲子关系的阵痛或缺失,喜欢看“电子亲人”的年轻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低年龄的,还在适应、建立真实亲子人际关系的青少年,他们往往天真、敏感,害怕失望,但实际上适当的挫折能够促进人的心智成长。

刘婷提到,体验这种适当的失望和不满的过程后,我们会更加具体地了解到真实的世界大致轮廓是什么样的,理想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我们在面对未来时也会有更强的动力和创造力去探索、追求我们想要的生活,在人生的早期,应当更积极勇敢地建立真实人际关系。

另一类是年龄稍大的,可能已经成年的年轻人,他们在以往的亲子关系中真实地受伤了。这种创伤和挫败感使他们和真实的人建立、维持深度关系时,总会感到负罪感、内疚感和被破坏感,更别提修补亲子关系。他们要和他人进行深度的联系,就要翻过内在的大山,压制、挑战自己的恐惧。“那当然很累。怎么安慰自己呢?可能下了班或放了学,回到自己的房间,接受‘电子亲人’的关心。这一天跟人超负荷交流带来的能量消耗,就可以被补充许多。”刘婷说。

对于这些痛苦,刘婷认为可以从父母这里开始改变。青少年是常常处在痛苦和矛盾中的——既需要亲情,又萌发了独立意识,处在一个狭窄的夹缝中,没有什么选择和行动的空间,家长的权力和余地其实更大。

但是许多父母对于情感支持是缺乏正确认识的。刘婷说:“比如高勇作为父亲,难以理解子女对父母的情感需求,这对子女来说可能是痛苦折磨的。”

那么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刘婷认为最基础的就是不能侮辱和打压子女,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做到尊重才有可能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比如就“关心”而言,对于子女就存在“具有压迫感的督促”和“疏解安抚烦恼的宽慰”两种不同的情况,孩子显然更需要后者。

“当然有些父母自己童年就缺乏被尊重的经历。如果父母已经能意识到这一点,想要去改变却感到迷茫,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寻求帮助。”刘婷说。

年轻人又应当如何正视自己看“电子亲人”的爱好和情感需求呢?

刘婷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纾解压力的方式。有人运动,有人抽烟喝酒。如果年轻人与父母的不良关系无法及时得到缓解,那他暂时适度地用“电子亲人”来“喂养”自己,是合理且温和的。

除了感情之外,一些家人长辈没有相关的经历和知识,确实无力给予孩子生活和工作的指导,“就像雨晴家的例子,这些生活的攻略,比如怎么坐飞机坐高铁,怎么在出租房好好料理自己的生活,现在在网上更易得、更人性化、更温暖,年轻人从这里获得帮助,就相当于用好了一样工具,这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刘婷说。

对于已经对深度真实人际关系“过敏”的年轻人,他们感到孤独,想要改变,想要线下真实的关系,除了积极勇敢突破自我,尝试交流,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刘婷说:“现在一提到心理困境就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了,但这两者的功能有时候是被放大了的,我们更多呼唤的是社会上年轻人的社团、交流玩耍的组织,还有能够提供介入式帮助的社会工作者,帮助年轻人修复亲子关系,建立新的朋辈关系,重新融入社会。”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冬冬、高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郭韶明

责任编辑:宋静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两部门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

美国海军学院发生枪击致1人受伤

  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在接到威胁报告后实施封锁,一名学员中枪。该学员在校内避险时误将一名执法人员当作威胁,并用训练武器击中对方,警方随后开枪将其击伤。伤者已被直升机送医。目前当局确认校内并...

九成多受访家长肯定让孩子接地气成长重要

  让孩子自己做一顿饭,让孩子亲手种植一种作物……近年来,不少家庭越来越注重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烟火气,在大自然中感受泥土气,接地气地成长。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6名家有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的...

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爆炸事故致3死70伤

新华社墨西哥城9月10日电(记者李欣 翟淑睿)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长克拉拉·布鲁加达10日晚说,该市东部当天发生的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爆炸事故已造成3人死亡、70人受伤。  布鲁加达当晚在社交媒体发文说,当天下午,一辆载有液...

警惕!部分境外人员假借“探险”“慈善”等名义进行窃密

央视网消息:国家安全部9日通报了一起某境外组织派遣人员,以登山探险、慈善救助等为掩护,在中国边远地区开展非法调查活动的案件。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某境外组织长期从事对华渗透活动,在境外设立培训基地,招募人员接...

招标采购也存泄密风险 国安部门重要提示

国家安全部今天发布安全提示文章。招标采购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然而,重要敏感领域的招标采购信息也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反华敌对势力关注的重点,他们企图借此搜集、窃取、研判我相关领域战略部署、政...

我国中药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 中药生产监督有新规

央视网消息:国家药监局8日正式发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对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实施备案管理的中药提取物等中药的生产监管提出新要求,主要聚焦中药材源头质量和生产的关键环节,提出针对...

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5组卫星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9月9日3时48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的第7次飞行...

持续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改善城市总体面貌、不断优化 公共服务功能 万荣县全力打造黄河岸畔“最美县城”— 幸福之城图景壮阔

初秋时节,黄汾之交的后土大地绿意葱茏、天远河阔。每日新闻网讯{运城日报}  快速通道加快建设、骨架路网提升改造、市政功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持续优化、管理治理日益精细、产业就业不断壮大……近年来,万荣县按照“一轴...

英雄回家时间定了!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于9月12日回国

记者今天(9月8日)从退役军人事务部了解到,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与韩国国防部就实施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工作达成一致,韩方将于今年9月12日向中方移交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  中韩双...

2025
01/11
14:12
浏览量: 57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