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刘丹)5月18日上午,姜昭鹏走进只有他一个人的高考考场,顺利完成补考。
出考场后,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去!”
在个人利益与他人生命之间,姜昭鹏和网约车司机王涛以果敢的选择与温情,回答诠释了生命至上的真谛。从连日来凡人善举刷屏全网,到姜昭鹏、王涛被授予“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到教育部门迅速作出回应给予救人考生补考机会,再到二人被推荐为“中国好人榜”山东省候选人……社会给予的广泛关注与正向反馈,既是对其善举的认可,更向大众传递出鲜明信号:正义与善良不会被辜负。
微光成炬润民心,凡人善举暖全城。这场生死竞速,不仅是两位救人英雄爱心的彰显,也是烟台“好人之城”精神的生动诠释。回望整个事件,美好场景环环相扣,汇聚成一幕幕生动的剪影,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一)
时间回拨到5月10日。
当天早上,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和同学于8点10分搭乘网约车前往职教高考考点。
上车仅1分钟,同行同学便因突发心梗休克倒在姜昭鹏身上,并伴随癫痫、心脏骤停等症状。
此时,摆在姜昭鹏面前的,是一场“人生大考”——是冲向考场,还是冲向生命的战场?
“去医院!”姜昭鹏没有犹豫,逼仄的车厢里,他利用在学校专业课中学到的急救知识,争分夺秒抢抓急救黄金时间,立即对同学实施心肺复苏。
网约车司机王涛全力配合,紧急联系交警说明情况,在得到准许后一脚油门冲进医院,仪表盘显示:7分钟,6个红灯。
7分钟紧急救援,他们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护航,但姜昭鹏也因此错过了一场重要的考试。
面对记者镜头,姜昭鹏的话感动人心,“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但是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
在这场生命与考试的博弈中,少年用实际行动表明,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比考场更广阔的,是人性的疆场。
(二)
随后,这场接力救援交到了医护人员手中。
从车上接到病人后,烟台山医院东院急诊科当值医生一刻也不敢耽搁,一路向前冲一路做心肺复苏,直至送进抢救室。
抢救室里的紧急抢救,持续了整整29分钟。上午8点50分,被救学生恢复了心跳。
13日下午,晕倒学生已撤掉了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
“去往医院的过程中,姜昭鹏连书包都没来得及拿下来,一直在不间断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全程表现得非常沉稳、专业。”王涛事后翻看车载录像,对这个小伙子直竖大拇指。
“这样的病例之所以能救治成功,除了医院具备一套完善高效熟练的抢救流程和措施,还与黄金四分钟抢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烟台山医院东院急诊科主任杨海燕坦言,患者来医院的路上,姜昭鹏持续7分钟的按压非常正规有效,这也是复苏后病人没有出现脑损伤的关键。
#小伙为救同学职教高考语文缺考#迅速成为全网热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环球网、光明网、凤凰网等相继关注。有网友盛赞,“虽然错过了考试,但是他的人生考试满分”。
(三)
让德者有得,有爱之城凝聚向善力量。
5月14日上午,山东烟台市委政法委、烟台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向姜昭鹏、王涛颁发“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证书并给予现金奖励。司机王涛所在的网约车平台授予其“见义勇为先锋”荣誉证书并给予免除全月佣金的奖励。
14日下午,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将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姜昭鹏参加考试。
15日上午,姜昭鹏和王涛被推荐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烟台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特聘网约车司机王涛为“社会监督员”,现场为其颁发聘书,王涛则向当天接警民警送上锦旗。
一个良善的社会,不会让好人寒心。两人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被推荐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是对凡人义举的充分肯定;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一纸补考通知,是制度与温情的平衡与交融。
“姜昭鹏们”的善举,牵动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来自全社会的肯定与褒奖,是对爱的传递,也是对善的托举。姜昭鹏获悉得到补考机会后,激动到哽咽:“更不后悔了”。给善良以制度化的回响,给规则以人性化的弹性,才能让“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激励引导更多人向善为善,传递社会正能量。
(四)
让我们感动的,还有两位少年情感上的双向奔赴。
面对同学突发疾病,姜昭鹏毫不犹豫地选择救人,给了同窗生的希望。被救同学苏醒后的第一句话,是问“姜昭鹏去参加考试了没?”而在姜昭鹏参加完补考后,惦念着同学的病情,第一时间想要前去探望。两个少年纯真的情谊,在生死大考前展露无遗,这“过命”的交情,怎能不让人珍视呢?
孟子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出于自身考虑,有些人会选择“不为”。正因如此,能为敢为者才更令人敬佩。勇敢无需豪言壮语,行动便是最好的证明;善良无需惊天动地,只需在他人危难时伸出援手。
比试题更能考验人的,是人生的课题。高考终将过去,但人生的考场永不落幕。
当我们谈论“满分”时,不该只是冰冷的数字,更应是滚烫的良心;当我们定义“优秀”时,不该只有耀眼的成绩,更应有扶危的担当。教育的终极意义,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造就心怀大爱的社会人。
烟台作为首批9个全国文明城市之一,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已将“好人文化”融入城市基因。深厚的道德土壤孕育出市民的行为自觉,对于“姜昭鹏们”来说,选择救人,不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而是人性向善的本能。环环相扣的美好,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在眼底的无限风景,更在人间的一片真情。(文图/吕本政 刘丹)
编辑:曼妮 审核: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