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陕西: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组图]

陕西: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组图]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0-26 15:02:46 | 点击:7866

脚下是600余年历史的古城墙,远眺是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俯瞰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已无数次登上西安城墙的讲解员马潘,仍不住感慨:“城墙见证了历史文化绵延不绝,参与了地方发展与时俱进。”


悠悠文脉,弦歌不辍。陕西,古老与现代贯通,厚重与时尚相融,以丰富多姿的样貌呈现于世。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厚植文化根基,勇立发展潮头,陕西不断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一幅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在三秦大地铺展。




  以文兴业 赋予发展新动能




  西安城墙永宁门(2023年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来到西安,巴西青年安安时常身着传统汉服,漫步于现代城市的街头。这般“穿越”的奇妙感受令他着迷。


周礼秦制、唐风汉韵。古今交融之地,传统亦是时尚。以文兴业,气象万千——




  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2023年1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西安大唐不夜城,从写满诗词的灯饰下穿行,与唐装“仕女”擦肩而过,“李白”正于灯火阑珊处邀游客吟诗作对。走进“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恍若梦回大唐,数十台唐文化主题演艺一步一景。历史文化融入主题演艺,文旅消费活力激增。




游客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观看唐风演艺《将进酒》(2023年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秦巴山区,藤蔓、竹条在非遗传承人翻飞的手指间变成精致箱包,销往海内外。昔日山里人的小买卖,如今变身大产业,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技艺年产值过亿元。




工作人员在位于汉中市的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编织藤制品(2023年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 摄


巍巍宝塔山下,“小小讲解员”童声嘹亮,讲述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中秋国庆假期,445处革命旧址游人如织,红色舞台剧一票难求。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小小讲解员”贺偲彤(左一)为游客讲解(2023年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陕西富集的文化资源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8609.7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83.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4.57%、109.37%。


“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赓续文脉中不断探索文化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陕西省社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刘宁说。


见微知著。“对于一家内容创作的科技公司而言,文化是不竭的灵感源泉。”站在写字楼远眺大雁塔,西安雷霆创享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彤磊有感而发。这家坐落于西安曲江新区的初创文化科技公司,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不到5年时间,实现年产值突破千万元。




  这是西安曲江南湖夜景(2023年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曲江流饮、雁塔题名……昔日文人墨客流连的曲江池畔,一个现代文化产业高地正在崛起。西安曲江新区加速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持续挖掘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更新文化产业门类。”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委员寇雅玲说。


2023年上半年,陕西1630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3.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锚定万亿级文旅产业目标,陕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数字赋能、金融支撑,助推文旅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以文惠民 精神富足增进民生福祉


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里,村民们换上行头,烧灶头、推碾子,把“农耕记忆”变成致富资源。原生态实景演艺《高高山上一头牛》7年间演出1300余场,每年数以十万计的游客纷至沓来。


600多公里外,秦岭脚下的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乡土变为艺术空间,田野化为展演现场,交响乐、秦腔、戏剧,接续响彻田间。农民丰收后的笑脸被绘入主题壁画,废弃的秸秆组成大地画幅。




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村民王岩与以他本人为主题的乡村壁画合影(2022年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在转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中,老百姓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和受益者。陕西省文化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孙辉说,通过兴建场馆、聚集文艺人才、创新组织服务形式,推动文化惠民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兴文化”的转变。


267座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60余项文物数字化项目和143家博物馆数字化网络虚拟馆上线运行……得益于一系列惠民举措,在陕西,群众接受传统文化精神滋养渐成潮流。




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2023年5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获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话剧《路遥》正在进行第四轮巡演;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延水谣》今年9月首演;陕北民歌博物馆里,一首首曲调唱出表里山河……透过一部部作品,时代风貌得以淋漓表达。




游客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观看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2023年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80多年前文艺工作者集聚延安,‘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如今《延水谣》等作品展现文艺与信仰的力量。”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说。


西安市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说,在秦岭山下喝咖啡、在麦田里听音乐会成为乡村生活的新常态,文化魅力已然变成发展动力。




  以文架桥 根植文脉联接世界


千百年来,始于长安城的古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见证文明交融。而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陕西正以文化为纽带,以开放、包容之姿拥抱世界。


联合考古延展千年丝路情。从2009年起,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带领团队多次往返于丝路古道,与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发现重要文化遗存,唤醒了丝路沿线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


今年4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在西安成立,各方将围绕“人类探源”“文明起源”“丝绸之路”等主题实施合作考古,挖掘亚洲文化内涵。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愈发紧密。


旅游合作创造共赢新机遇。今年4月29日,33人旅行团从西安出发飞往乌兹别克斯坦。自此,每周都有三四个旅行团从西安和成都前往中亚。


“旅游合作已不局限于线路考察推介和互送游客,中亚国家的同仁希望与我们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服务质量提升、中文导游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陕西旅游集团副总经理赵月望说。


人文交流搭建民心相通桥梁。“西安多元文化交融。”克罗地亚知名演员和制片人维托米拉·隆查尔说。2016年,她和丈夫伊维萨·西米奇选择在西安生活,并在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展现真实的中国。


从外国人到外企,再到社会团体、政府组织,以文化人、以文会友的陕西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陕西国际友城遍布全球五大洲41个国家,数量达108个。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轮番登场……




参观者在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宾国乌兹别克斯坦展区了解特色商品(2022年8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中,中方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各相关方将积极推动互设文化中心、启动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等,一幅文明互鉴的多彩图景已然绘就。


泱泱华夏,亘古江河;楮墨流辉,万里同风。古丝路起点正将新时代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




  文字记者:沈虹冰、陈晨、蔡馨逸


视频记者:吴鸿波、蔡馨逸


海报设计:马发展


编辑:蔡馨逸、张虹生、邹雨沁、戚文娟、任正来、郑雅宁 、姜子炜、程昊


统筹:何雨欣、周咏缗


【责任编辑:李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为基层培养“健康守门人”

本报讯(记者 张纯纯 蒋亦丰)前不久,浙江省嘉善县卫健局来到杭州医学院开展春季专场招聘。去年秋招,他们也曾在此举行招聘。“我们很少一年之内连续秋招和春招都去同一所学校。”该县卫健局组织人事科科长董琼说,“这些年我县基层医...

越南青年来华研学交流

    5月19日,越南青年在广西师范大学食堂展示包好的饺子。  日前,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共同主办的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首场活动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在广西和广东两地举办,75名越南青年代表来到广西...

大学课堂来了AI助教_

课上,学生答题,AI实时评分,并提示能力短板;课下,AI助教随时答疑解惑;做作业,学生可以戴上VR头盔,化身电力工程师,进入虚拟世界完成电力检修任务……近日,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加入AI辅助的基础课程受到热捧。5月8...

新人集体婚礼 倡导文明新风尚

  5月20日,参加集体婚礼仪式的新人们合影。  当日,18对新人在浙江省诸暨市西施故里景区内参加以“越风有喜·诸事暨成——情定西施故里 爱在浣纱江畔”为主题的集体婚礼。本次集体婚礼旨在倡导文明简约的婚嫁理念,通过精心设...

烟台高新区“职教匠心·美育万家"职业教育进社区活动举行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郭健 刘丽宁 韩凤萍 修培榕)5月15日上午,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广场洋溢着欢乐的氛围,由烟台高新区管委、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一个人的缺考 一座城的温度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刘丹)5月18日上午,姜昭鹏走进只有他一个人的高考考场,顺利完成补考。出考场后,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去!”在...

2025年“创青春”大赛(河北赛区)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河北雄安5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朱洪园)5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科技·人才·创新周暨青年人才发展大会活动专题活动——2025年“创青春”大赛(河北赛区)暨“创青春·雄安青智汇”创业营在雄安新区正...

婚恋+公益!70对新人在广东惠州幸福启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百年围屋为证,山水龙门为媒。 5月18日,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长滩村,牵手团缘·青春偕进之“喜粤良缘 情定龙门”广东青年集体婚礼(惠州场)举行,70对新人穿着特色古风婚...

小麦收割正当时

  5月17日,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浙江省余姚市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  近日,多地小麦相继进入成熟收割期。  新华社发(张辉摄)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司法所成立Z时代调解观察团 创新基层治理青春模式

记者:张天林   张雯每日新闻网讯为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激发青年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长城中路司法所联合辖区通联职业高级中学、长城中路街道南苑社区于5月16日组织30名青少年正式受聘为社区...

2023
10/26
15:02
浏览量: 786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